不灌雞湯,讀完1900字,凡事你也可以做到堅持!

昨晚參加拆書幫·紫禁之巔分舵例行的週四練武場活動,還是那幾張熟悉分面孔,也有好多新手拆書家拆書幾次後就不再來了,事後跟蹤訪談,都說確實很羨慕你們“三級拆書家”的拆解書籍水平,但是我不行,去了也沒什麼意義;又或者你們的拆書法練級限制太多,本來我能三兩句講清楚的被你們搞的反而說不清楚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對於這種現象,學術界有一個名詞叫“滯後效應”。

我們知道每年太陽照射時間最短,照射強度最低的時間是在冬至;而照射時間最長,強度最高的時間是在夏至。但是一年溫度最低或者溫度最高的時間卻要滯後一個多月,原因是即使過了冬至,每天接受的太陽熱量和散掉的熱量相比依然是入不敷出,因此溫度還會下降,直到吸收和耗散達到平衡,並且前者繼續增加超過後者。對於夏至,情況也是如此。

不灌雞湯,讀完1900字,凡事你也可以做到堅持!

J 曲線

進一步推而廣之,這樣一種趨勢,要改變原先的狀態,通常不能立竿見影,其效果總是滯後的,這就是滯後效應。由於這條曲線像英語字母J的形狀,右邊高左邊低,因此這個理論也被稱為“J曲線理論”。

中間最低,但右邊比左邊高,而且沒有盡頭,這很重要,也就是說改變現狀,堅持好的方向,是一本萬利的事情,長期收益很大。

凡是停滯不前的人都是左右搖擺,遇到一點困難就縮回去,我所認識的那些取得大成就的人,都是走過了J曲線的,無一例外,特別強調一下“無一例外”這個詞,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滯後效應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

說些實際例子,比如從事網球、乒乓球等球類運動,你會有這樣的體會:一開始你可能有一個不好的動作,好的教練會想辦法糾正你,但是在隨後一段時間,你反而變得不會打球了,成績下降。不過過幾個月之後,你的動作變得標準了,球技就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有經驗的體育教練,在糾正運動員的動作時,都是一次只糾正一點點,因為一旦糾正多了,就不會打球了,練體操的就會動作失誤。

我們知道平時不做運動的人體重會超重,身體會出現很多毛病,但是如果試圖一下子改變,運動過猛可能反而會傷害身體。這不是說參加運動這個努力方向錯了,只是一開始它有下行的副作用,如果副作用大了,可能對身體的傷害比不運動更大。

就拿我來說吧,下定決心找準方法後開始減肥,半年多就從228斤減至162斤,回老家時孃老子幾乎都認不出我來了。大家也經常問我是如何做到的。其實,首先要降低一些體重,否則運動要受傷,然後做一些慢但消耗體力大的運動,比如連續快步走1小時。

不灌雞湯,讀完1900字,凡事你也可以做到堅持!

左 228斤(2011年) 右162斤(2012年後至今)

這時看不出體重的進一步下降,因為肌肉增加了,抵消了脂肪減少帶來的體重減輕。不過有了些肌肉能夠支撐體重後,就開始做更強的運動,然後隨著體能的增加,運動量逐漸加大,這時運動減肥的效果才能體現。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減肥失敗,簡單地講就是不繫統,不漸進,指望一步到位。其實,凡是大的改動,需要一點點來,因為任何改動的初期,可能都會有相反的效果,如果改動太大,在短期產生的反作用會無法承受,就等不到J曲線向上走的那一天了。

類似地,彈鋼琴,拉小提琴,甚至做學問,都是如此。瞭解了J曲線,瞭解了滯後效應,我們做事情就需要有點耐心,如果我們相信一個新的方法是好的,就堅持一段時間再下結論,不要根據實時的反應草率給出結論。

在工作中也常常會看到這樣一種情形。一個有經驗的老師傅講,我們現在該往左邊走,這樣走了幾周,沒看到效果,於是就有很多人開始懷疑,這樣行嗎?我們是否走錯了路?如果這樣的懷疑看法佔到了上風,放棄了原來設定的方向,最後可能失敗在離勝利只差一步之遙的地方。

不灌雞湯,讀完1900字,凡事你也可以做到堅持!

只差一點點

所謂的經驗,不是簡單地將上一次成功的過程複製一遍,而是知道在暫時看不到前途時知道是該堅持,還是退回來。

有些時候,我們不知道要往前走多遠才能看到曙光,對此我的辦法就是慢三拍。決定方向時不妨慢一點,而一旦決定,更改之前,更要慢。人越是年輕,越容易糾結自己該往什麼方向努力,其實對於咱們年輕人來講,堅持一個方向足夠長的時間都會有效果。

身邊有一個好友,工作10來年,換了32家公司,一直在搖擺,每做一件事,都似乎是在解決當下最緊迫的問題,甚至在某些短暫的時間裡,薪資增長還不低,但在一個較長的時間上看起來,其實是在兜圈子,白白浪費了機遇。

總的來講,咱們年輕人處於上升期,無論在哪裡,只要安下心來努力足夠長的時間,都能夠發展得不錯。就怕東一榔頭西一棒子,變來變去。

接下來,如果我們考慮到滯後效應,凡事需要等一段時間才能評估結果,我們就更清楚其實人一輩子能夠做的事情有限。如果我們每三個月就改變一次,我們一輩子可以作很多的改變,但遺憾的是,由於滯後效應,可能一個決定要三年後才能看到結果,一輩子能做的事情就少了很多。

明白了滯後效應,就不難理解耐心和凡事慢三拍的重要性。有些人做事不成,不是因為最初的想法不對,而是忽視了滯後效應,在還沒有看到效果時就匆忙改變了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