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許三觀賣血記》有感

我在讀《許三觀賣血記》之前,餘華的小說還讀過《活著》,我被裡面主人公富貴面對種種苦難,卻依然選擇寬容的去面對的精神所震撼。《許三觀賣血記》和《活著》一樣,都是描述了一個社會中小人物的坎坷命運,為求生存所表現出來的頑強意志,令我深深折服,溫情來描繪苦難的人生。

讀《許三觀賣血記》有感

這本小說中主人公名為許三觀,書中共講述了他11次賣血的經歷。許三觀第一次賣血,純屬是好奇心在做怪,跟著根龍和阿方去賣血,拿到了三十五塊錢,而後他就是用這三十五塊錢娶了許玉蘭。剛開始他們的生活是很幸福的,許玉蘭生下了三個兒子,家庭其樂融融。其中,許三觀最疼愛的就是大兒子一樂,後來很戲劇的發現一樂並非是他的親兒子。這對於中國的傳統社會來說,妻子的背叛使許三觀的尊嚴受到了踐踏。許三觀因為被戴了頂“綠帽子”而產生極大的心理不平衡,當他去看望摔斷腿的林芬芬時,也做出了“出軌”的事情。之後許三觀心裡還是愧疚的,想著應該要補償林芬芬,就進行了第三次賣血,用賣血的錢買肉骨等東西送給林芬芬。

在許三觀的11次賣血經歷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九次賣血。許三觀在十天來賣血賣了四次,這對身體來說是一種強大的負荷,就在這第九次賣血中他暈倒了。許三觀這麼連續的賣血是因為給他的兒子一樂治療肝病,一樂的病需要很多的錢到上海的醫院治療,而他選擇從林浦開始一路賣血到上海,在百里時身體已經非常虛弱,買血的人看到他身體十分憔悴也不讓他繼續賣血了,但許三觀為了賣血在一個沒有風,陽光充足的地方待了兩個小時就是為了看起來沒有那麼虛弱可以賣血。這一次許三觀雖然最後成功賣血了,但是因為暈倒了醫院對他進行了輸血最後還損失了三百毫升賣血的錢。許三觀醒來後知道這個消息還埋怨醫院把血輸回來。許三觀這麼拼命的賣血都是為了一樂,但是一樂卻不是他的親兒子,在他的十一次賣血中有七次賣血是來拯救一樂的,承受著內心的巨大煎熬為一樂賣血,體現著苦難人生中,作為一個男人的責任與擔當,也足以體現了倫理溫情的力量。

老年時期,生活漸漸安穩,許三觀不再需要去賣血來維持生活,但是許三觀想要為自己賣一次血,醫院卻告訴他的血沒有價值了,賣不了。許三觀精神受到了崩潰,在街上失聲痛哭,最後是徐玉蘭帶許三觀來到勝利飯店吃了三盤豬肝,這個安慰也是故事的終結。書中許三觀靠著賣血娶妻生子,靠著賣血來支撐家庭度過一次次的難過。他沒有因為一樂不是他的親兒子而不管不問,反而許三觀為了一樂一路賣血差點把自己的命給賣掉,這個事件令我感動,也被裡面的父愛所折服,父愛如山大概說的就是這種吧,在關鍵的時候會為你撐起一片天。這種親情,沒有血緣關係卻比血緣關係更加牢固,許三觀是一位值得受人尊敬的父親。

許三觀的形象代表了當時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人民群眾,對歷史重大事件,餘華很少直接描述,人民公社化運動、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都是一筆帶過,而將歷史的影響體現在小說人物的生活中。許三觀選擇賣血的方式抵抗苦難,來維持生存以自損而自救及救人,深刻的體現一種堅韌的生命意志。在這本書我感受到身為一個大家長,一個父親的責任,努力頑抗命運的精神。許三觀對家人的愛不是說出來的,而是體現在行動上。這樣子令我想起了我的父親,我的父親在家裡面話很少,但是是我們家頂樑柱,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告訴他,他都能幫助我解決掉。

在《許三觀賣血記》中,出現很多重複的對話和語句,比如說在他每次買完血後都會去喝的黃酒和豬肝。此外,還有很多的對話,在文中對話成了敘事本身,人物的性格、行為都由對話來推動,這也是餘華一大寫作特色。這種特色成就了許三觀,他的人生中有很多辛酸,也有偉大之處。這本書與《活著》是有相同之處的,許三觀賣血也是出於一個最基本的目的­——活著。餘華向我們道出生命的可貴,生命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