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小孩帶身邊好,還是爺爺奶奶帶著好?

like在馬路邊


對於帶孩子這件事上,有時候也會帶來很大的夫妻矛盾,為什麼呢?

女人說給自己的父母帶,因為在女人眼裡,自己是父母帶大的,比較瞭解自己的父母,把孩子交給他們放心,另一個原因其實是想讓自己的爸媽在自己身邊好照顧他們。

而男人說你是嫁給我們家的,孩子跟我姓,必須由爺爺奶奶帶,這才符合規矩,不會被別人說笑話。確實,男人說的沒錯,孫子是自己的親孫子,由自家的爺爺奶奶帶於情於理都沒錯。但是,女人心裡不舒服,首先對公婆不放心,其次不想跟婆婆長久在一起,怕水火不相容。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那到底這個還給誰帶比較合適呢?我們不得不考慮以下因素:

其一:首先應該考慮公婆,畢竟他們是比較親的人,是你老公的父母,你是嫁到這個家庭的。

其二:婆媳之間的關係如何,如果不好的話,可以選擇自己帶或者找自己的父母帶一段時間,但是不能太長。太長了,別人會罵你老公娶了媳婦忘了娘,就算別人嘴裡不指責你,也會在心裡覺得你這個人很差勁。

其三: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最好還是自己帶把,就不會有那麼多顧慮了,我現在就是媳婦自己帶孩子,一邊上班一邊帶,雖然苦點累點,但是心裡很快樂!

總之,沒有誰帶好不好的說法,要結合具體情況隨機應變,最重要的是不要傷了夫妻感情,不要影響了一個家庭的和睦,結婚了就要以家庭為重,能把自己的家庭維護好,那才是真正的好!

加油,祝願你幸福!

我是心理諮詢師張平,關注我,可以私信聊天哦!


情感兩性學


若是條件允許,父母和爺爺奶奶一起帶是最好的。當然,條件也是相對苛刻:

一、苛刻的條件

1. 經濟條件

毫無疑問,經濟條件是當下育兒公認的攔路虎。倒不是說要給孩子多好的條件,而是當下,許多年輕人外漂,沒辦法在工作處買房或者足夠支撐一家老小的租房租金,這就導致了孩子和爺爺奶奶分居或者父母和孩子分居的情況。

2. 育兒觀念的統一

克服或者說沒有經濟條件限制的家庭中,限制孩子成長的,往往是家庭中育兒觀念的不統一。

包括了夫妻之間不統一,例如父親認為孩子要嚴加管教,而母親則認為孩子需要寬鬆處理;

還包括新老兩代人之間的不統一,例如孩子的父母認為孩子需要學會自己吃飯,而老人則更傾向於追著孩子喂。

如果家庭育兒觀念不統一,最容易引發的不良育兒環境就是婆媳矛盾。這是不利於兒童身心成長的。

3. 老人的身體條件

二胎開發,很多大齡夫妻會選擇二胎。而已入中年的他們,事業也是處於最繁忙的時候,同時,其父母也已經是垂垂老矣,身體狀況百出,對照顧孩子有心無力。


二、跟爺爺奶奶一起帶孩子的好處

父母和爺爺奶奶組合起來,是極好的育兒好夥伴。配合得當,會讓孩子成長曆程增色不少。

1. 關係更親近;

2. 老人可以幫助年輕人照看孩子,節省開支,所節省的開支又可以再次投資在孩子身上;

3. 老人的經驗更豐富,特別是處理孩子的疾病的時候;


育兒充電樁


你好,我個人認為孩子還是我們自己帶比較好。

我們自己帶的話可以避免與長輩發生矛盾。

好多婆媳關係的爆發都是因為孩子而引起的,長輩我們是當然要尊重的,但是長輩的思想跟我們的思想很多時候都會不一樣。平時相處有不一樣的想法我們可以相互包容,涉及到孩子了,往往都是不願意各讓一步。這樣不僅會時常發生矛盾,導致感情不好,還會讓孩子也從中受到影響。

孩子的成長最需要父母的陪伴。

孩子的成長不能離開父母的陪伴。我們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想,就會明白孩子其實真的很需要父母陪伴在身邊,需要父母的理解,鼓勵,誇獎,關心,呵護。有父母陪伴的生長環境會讓孩子的身心發展的更好。

父母才會更加了解孩子的需求。

我們這一代的教育思想相對上一輩來說,進步是很大的。我們現在講究的是科學養娃,在孩子吃喝拉撒睡各個方面都會很上心,寶寶出現什麼狀況,我們會第一時間查詢網絡或者去醫院檢查。而上一輩基本上是憑自己的經驗來做判斷,認為孩子肯定就是他們所認為的原因。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在教育方面,我們會從小就教寶寶懂禮貌,要分享,說普通話等等,還會培養孩子愛衛生,愛閱讀等良好習慣。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你。


賽賽媽媽


您好,感謝您的邀請!我是高級育嬰師、母嬰KOL福林媽咪,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

孩子自然是在父母身邊好。

首先是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孩子的安全感主要來源於父母對孩子的愛,要知道孩子只有擁有足夠的愛,才會有足夠的安全感。而安全感的建立又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性格養成有著很重要的影響,所以若是孩子在父母身邊,就會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就有利於安全感的建立。

其次是對孩子性格的培養。

性格的培養主要是來源於後天環境的影響,雖說孩子的性格是天生的,但是在長大的過程中多多少少會有所影響,尤其是父母的引導對孩子的性格有很關鍵的作用。而在爺爺奶奶身邊,對於性格的培養就會有許多不確切的因素。

最後是對孩子行為習慣的教育。

行為習慣一定意義上也可以稱之為教養,父母在這個方面一定要對孩子多加教育。爺爺奶奶會對孩子寵愛過度,導致孩子的教養出現問題,而父母一定程度上來說會更有分寸一些,孩子的行為習慣也會得到更好的教育。

終上所述,孩子還是在父母身邊最好,不管多忙都要抽出時間多陪伴孩子,這是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關注@福林媽咪,每天為您推薦落地實用的育兒知識,陪伴孩子一起健康快樂的成長。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福林媽咪


我認為:如果有條件,孩子最好自己帶。

我曾經也面臨將孩子送回老家,還是留在身邊帶的艱難抉擇,最終,我和愛人決定:無論多難,都要把孩子留在身邊。如今孩子六歲了,性格開朗樂觀,一直很幸福。我們很慶幸,陪伴了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分享一下我們的經歷,希望能幫到您。

父母帶孩,習慣好,性格更好

我女兒兩歲姥姥在我家裡帶她。兩歲那年,姥姥因身體原因回老家修養,孩子爺爺建議將孩子送回陝北老家,由爺爺奶奶照看。因她從小沒離開過我們,權衡後,我們選擇把孩子留在身邊自己帶。當時找了一位阿姨,白天送到她家,晚上下班接回來。基本是早上睡著抱過去,晚上踏著星光接回家。雖然白天見不到父母,但晚上回家後能夠和父母在一起,孩子過得很幸福。

2歲10個月送她去了幼兒園託班,直至今年大班畢業,在孩子的重要成長階段,我和爸爸一直陪伴著她。在獨立帶孩子中,我們也經歷了孩子生病輸液到半夜,兩人滿身疲憊、抱著熟睡的孩子、餓著肚子回家,也有孩子發燒兩天不眠不休的照顧……回想起來,自己帶娃確實很辛苦,但和孩子的幸福比起來,父母的陪伴和教導真的更重要些!

我們自己帶孩,從未壓抑孩子的性格,一直很幸福,而且懂規矩、懂道理,具有明確的是非觀。性格開朗陽光,人緣好,小朋友都喜歡她。這是我們最大的成就!所以,若您不是太難,還是自己帶孩,孩子的性格和習慣更好些。此外,爺爺奶奶帶孩子,由於隔代親和觀念不同等因素,會有些不利孩子的性格和習慣培養。

爺爺奶奶帶孩的弊處

心裡學研究表明,由於補償心理和期待心理,老人在帶孫輩時,會回憶自己對子女養育的遺憾,在和孫輩相處時,難免將對子女缺失的部分補償到孫輩身上,彌補遺憾和寄予希望,有時會缺乏些許理智,導致情緒化從而引起矛盾和不科學,造成對孩子的遷就和溺愛。

孩子班裡有位小同學,父母工作忙,一直爺爺奶奶帶。天氣熱了不送幼兒園、天氣太冷也不送、中午怕睡不習慣接回家,兩年來都未應幼兒園的生活節奏,在習慣和自理能力上和同齡孩子差很多,直到大班時,老師和家長反映孩子的情況,孩子父母才重視起來,將孩子接到身邊關注和教導,這才慢慢的改正過來。

孩子同學的例子說明:有時候,爺爺奶奶帶孩子,生活上照顧的細心,會捨不得孩子吃苦,為孩子做的多。孩子會有些嬌慣,性格和習慣上差些,更依賴老人、不獨立,不利於孩子將來的成長。


總而言之,若條件允許,孩子還是自己帶的好,一旦錯過了他們成長的階段,是孩子、也會是我們的終身遺憾。若實在沒辦法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帶,也要每天和孩子交流,讓孩子知道父母始終和他(她)在一起;老人方面也要常交流,多讓孩子自己嘗試,少為他們做些,讓孩子多些機會成長。一句話送給年輕的父母們: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在付出精力和時間養育孩子的同時,我們也收穫了撫育孩子的歡樂,孩子一天天長大,我們也一天天地老去,在這時間的轉換裡,永恆不變的是我們彼此的愛心。祝願寶寶都能在父母愛的撫慰下,健康快樂成長!

歡迎【關注】格桑花,和您聊聊養娃那些事,希望您在評論區留下您的觀點。


格桑花談育兒


如果條件允許,當然是由父母帶好。現在家庭中孩子的出生,打破了原本的家庭秩序,年輕的小夫妻需要繼續打拼事業,賺錢養家,不得不請老人過來幫忙帶孩子。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幫忙看孩子,替年輕人省了不少事的同時,也產生了新的各種問題。

1. 老人大多隻能照顧到孩子的基本需求,教育等更高的需求則往往夠不上。

”子不教,父之過“,老人在帶孩子的過程當中,雖然是主要的看管人,但卻不是首要的責任人。隔代溺愛的現象普遍存在,老人在意的是孩子是否吃飽穿暖,是否安全這些基本需求。基本需求滿足的情況下,孩子的性格、習慣的培養方面就顯得沒什麼原則了。前段時間,4歲留守兒童抽菸的視頻在網絡上被刷屏了。有知情人士說。這孩子就住在自己家附近,父母長年在外面打工,年邁的爺爺奶奶擔起了照顧孩子的責任,可是爺爺卻喜歡打麻將,孩子跟著爺爺慢慢學會了抽菸。別看他自己只有四歲,實際煙齡已經有兩年了。

2. 孩子幼年父母給予最充分的關愛,成年後性格更健全

父母和子女之間的親子互動從孩子的嬰幼兒時期就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基本決定了孩子以後的行為模式、性格養成等。隨著少年期、青春期等轉折時期的到來,孩子就會慢慢發展變化為成熟的、個性化人格。小到身心健康,大到價值觀、人生觀的建立,親子關係對小朋友的影響之廣泛,不可小視。

3. 滋生婆媳問題

原本是小夫妻和和美美地過著小日子,即便偶爾發生些小磨擦,也是“甜蜜”的爭吵。寶寶的到來,將井然有序的小家庭的節奏徹底打亂了。由於老人的加入,育兒觀念的衝突,導致婆媳關係空前緊張。如果是由年輕人自己帶孩子,則不存在這個問題。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兒顧問,持有國家高級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育兒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髮、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孩子王育兒顧問


一、爺爺奶奶比較寵孩子,不會對孩子嚴格要求,不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兒女給他錢,他們自己捨不得用,往往都用在孫子孫女的身上。他們自己苦慣了,但會覺得不能苦了孫輩,往往會多給孫子孫女零花錢,讓孫輩養成大手大腳的不良習慣。

二、思想觀念不同,對孫輩的很多做法看不慣,加之人老了話比較多,讓孫輩覺得代溝嚴重而且每天囉囉嗦嗦,嘮嘮叨叨的很煩。

三、爺爺奶奶在輔導功課方面上沒有辦法勝任的。孩子需要簽字,協助完成作業,爺爺奶奶沒有辦法幫忙。

四、孩子長期跟著爺爺奶奶,跟父母生分了,不利於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即使後來帶到身邊,恐怕在感情方面還是無法達到親密無間的程度,總會有隔膜,孩子有什麼話也不願意跟父母說。到青春期時會表現出更加叛逆不服父母管教。

我的一個師範同學,當了幾年教師之後,她和愛人義無反顧地辭職到國外發展,把年僅兩歲的孩子留在國內給爺爺奶奶帶,辛苦五年後,好不容易站穩了腳跟,生意有了起色,她們又做了一個讓我們吃驚的決定:放棄國外的生意,回到國內從頭再來。多年後同學聚會碰面時問起原因,她告訴我們,出國後第一次回來看孩子,幾年不見,個子長高了,看見我,睜大一雙惶恐的眼睛看著我,奶奶讓她叫媽媽,他也不叫,怯怯地躲在奶奶身後,偷偷地看我,像看一個陌生人一樣。那種眼神深深刺痛我的心,錢賺得再多,又有什麼意義呢?於是我與先生商量把生意轉讓,回國盡做父母的責任,同時自己的父母也老了,也該盡做子女的義務了。於是我們就回來了,希望能夠彌補這幾年對孩子缺失的愛。

五、如果家裡有兩個孩子,很多父母的做法是把小寶(由於年齡小)帶在身邊,而把大寶寄在家裡與爺爺奶奶一起。這種做法對大寶的傷害是很大的,在他幼小的心裡,他會覺得爸爸媽媽不愛自己,更愛弟弟或妹妹,這樣的孩子會比較孤僻,內向,自卑,不利於形成陽光開朗的性格。

當然,由於把孩子帶在身邊難處多,父母才會考慮把孩子寄在家裡,比如生活成本過高,包括衣食住行各方面的費用都要增加,而且上學的問題不好解決,即使能夠寄讀費用開支也會大大增加,是一般打工家庭難以承受的。

如果非要把孩子寄在家裡,一定要跟爺爺奶奶協商溝通好,不要太寵孩子。另外要跟孩子商量好,告訴孩子不能把他留在身邊的原因,獲得孩子的理解。現在通訊發達了,可以每天視頻通話,瞭解孩子每天的生活學習情況,多關心孩子,不要讓孩子覺得父母對自己不聞不問,這樣才能把對孩子的傷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我是華老師,很高興與朋友們相識於頭條,相遇在悟空問答。以上是本人的一點粗淺看法,希望能幫到你。最後祝你家庭幸福,開心快樂每一天!


華老師聊教育


很多家庭想要二胎,結果發現沒有人幫忙看孩子。該怎麼辦呢?孩子誰帶?已經成為熱題。

在我國,一直傳承著爺爺奶奶幫忙帶孩子,年輕人生就好的這麼一個思想觀念。但到了現在,社會發展快,老人家的育兒思想老舊,跟不上時代。加上婆媳關係一直都是導火線,矛盾積攢多了,或者一些公婆和兒媳都不是省油的燈,那麼讓他們帶娃,無疑就是戰爭的開始。





我們先來說說,到底誰帶娃好?

首先,我們看婆婆。如果婆婆好的話,樂意效勞幫忙帶娃的話,那我們就應該感恩。對婆婆呢,就應該客觀的去對待。他們都老了,應該享福的,結果還那麼辛苦幫帶娃,怎麼來說,都應該對她們好一點,少點計較。

其次①父母是體諒自己的女兒,才會幫帶外孫,讓女兒自己能有經濟來源,也可以幫忙減輕小倆口的經濟壓力。②父母帶娃,帶得好的話,還好,帶得不好的話,會被公婆和女婿說,也受氣。③如果自己父母帶,出了什麼意外,父母是負擔不起的。而且有可能還會被婆家人和女婿指責。有些可惡的,還會要賠償什麼,起訴。④自己父母帶娃,錯對說父母都沒有什麼。但是公婆的話,說不得。

最後,如果家裡有條件的話,就辛苦老公一個人工作養家了。忍幾年,小孩大了,上幼兒園了或者什麼的,自己就找份自由一點點的工作,工資不高可以,但可以有靈動資金,然後孩能兼顧家庭和孩子。





總結:

老人家帶娃,隔代親,不管是父母帶還是爺爺奶奶帶,總是會有特寵孩子的長輩。在教育孩子方面,落後於自己的父母。孩子的動手能力,有可能都被限制,特別是孩子想自己吃飯,一些老人家怕孩子吃髒衣服什麼的,老是喂,結果孩子上幼兒園都不會自己吃飯。

自己帶孩子,可以陪伴孩子的童年,見證孩子的成長 。


猴子豬麻麻


如果一家人在一起是最好不過了,孩子能夠享受更多的關愛,自然能成長得更快樂!但是現實往往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那孩子是跟著父母好還是跟著爺爺奶奶好?

我們看看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些什麼東西,關注的幾個方面是否可以根據需要保證供應?自然就明白了怎樣才是好!



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看到別的孩子跟爸爸媽媽在一起,孩子也需要來自爸媽的關愛的時候怎麼辦?

做父母的需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他的需求並給予滿足,如果不通過陪伴孩子成長而瞭解,那麼你有更好的方式麼?

孩子不是一天養大的,習慣性格也是慢慢養成的。等你發現孩子變得很煩人,一些壞習慣改不掉的時候,你做好充足的準備了麼?



0-3歲是培養孩子邏輯思考,語言表達的關鍵時期。當孩子說話沒有條理,學習的思維邏輯混亂的時候,你有好的破解方式麼?

孩子的情緒需要接納和引導,並且要教孩子學會情緒管理。如果孩子消極或者發怒時,誰來接納並且教會孩子去調節?

孩子青春期叛逆,往往跟童年時期的經歷息息相關。那些父母用心陪孩子一起成長的家庭,孩子在青春期的問題更少。誰去持續關注孩子心靈上的變化和缺失並能做到有效溝通?

……

還有很多就不列舉了



除了孩子吃飯睡覺好不好、身高體重等健康指標有沒有達標。需要更多的關心孩子的心靈健康,獨立思考能力,遇到挫折的處事能力,將來適應社會的能力等。

很多孩子被歸類為“問題孩子”,這是不負責的說法。他們只是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需要父母的幫助。

感謝閱讀,我是凡凡媽媽,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育兒、教育知識!歡迎關注我,查閱更多精彩內容,做更好的父母!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

養育有新方


對於這個問題,幾乎沒有什麼可以爭論的,一般而言,孩子跟在父母身邊,肯定是比交給爺爺奶奶照看會更合適一些,對孩子的心智、情感的發展更有益處。

老人帶孩子容易出現哪些問題?

很多老人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往往會遵循五不原則:不缺覺、不生病受傷、不餓著、不凍著、不鬧事。老人照顧孩子,普遍對孩子比較嬌寵,往往容易衍生出各種問題,給孩子慣出不少毛病。

一、溺愛孩子,喜歡幫孩子代勞,忽視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訓練

元寶一歲之前是媽媽帶的,已經開始慢慢的有了自主練習一些基本技能的意識,比如抓勺子吃飯、拿杯子喝水,但畢竟是小寶寶,對於這些技能的掌握非常生疏,動作慢,容易把食物撒的到處都是,奶奶接手以後,看不下去,直接搶過來餵給孩子吃,導致孩子失去了繼續練習的興趣,等著老人來喂就好了。

二、老人的精力體力不能滿足養育的要求

2-6歲的學齡前兒童,正是發展運動能力的時候,到處跑,上躥下跳,老人一方面擔心孩子受傷,另一方面自己又跟不上孩子的速度,乾脆限制孩子的運動,經常把孩子拴在家裡,要麼就訓斥孩子的運動行為,讓我非常惱火。

三、老人在面對孩子哭鬧的時候更容易妥協

元寶的奶奶特別喜歡吃各種糖果,爺爺則很喜歡看電視劇,老人帶著元寶的時候,只要不出去玩,孩子就經常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看電視,如果看到奶奶在吃糖,元寶也會要,不給的話耍賴大哭,奶奶哪裡熬得住孩子這麼哭鬧,只能拿給孩子吃,任我們說多少次,這種情況也難以得到改觀。

四、老人不懂得如何發展孩子的各種能力

孩子生長髮育的不同階段,會有各種能力的發展動力和需求,語言、攀爬、協調能力、大運動、精細動作、社交、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會在不同的時期得到訓練和成長,孩子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的敏感期更是非常關鍵,需要家長把握各個時期的特點和孩子的興趣,及時進行訓練刺激。老人對這些方面是沒有什麼概念的,和孩子說話不多,翻來覆去也就那麼幾句,沒有太多的意識刺激孩子的語言、溝通的潛力,也不會考慮各種身體機能的訓練,本著安全、健壯、不受傷的原則帶孩子,會錯過很多訓練的最佳時機。

五、老人無法替代父母來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3歲以內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媽媽的愛、關懷和陪伴,3歲以內缺少母親陪伴的孩子,情感連接不足,長大以後會存在安全感缺失、尋找母愛替代、感情淡薄等問題。

六、老人帶大的孩子,更容易出現性格品行的問題

3-6歲的孩子,是性格、品行、習慣、價值觀、行為規範、規則意識養成的重要階段,如果沒有父母在身邊言傳身教、做出及時的指引和糾正,孩子很大概率會養成一些不良的習慣,甚至可能影響未來的人生道路。

父母帶孩子的好處有哪些?

父母自己帶孩子,有以下幾方面的優勢。

一、有利於親子感情的鞏固和發展

有父母陪伴的孩子,能夠更及時的獲得父母的關愛、安撫、鼓勵和指導,親子依戀的情感能夠得到及時的滿足,朝夕相處之下,親子關係能夠得到充分的發展,即便是子女成年之後,也往往會更依戀家庭。

二、有利於孩子的安全感建立和情感健康發展

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更容易建立良好的安全感,不容易覺得孤單,情感更豐富,也會更有責任感。

三、有利於發展孩子的各種綜合能力

父母在養育孩子方面,往往更容易接受新的育兒觀念,嘗試各種育兒方法,給予孩子更多的鍛鍊機會,這種情況下,孩子的綜合能力更容易得到充分的鍛鍊。

四、有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往往會更有原則,態度更堅定,在習慣的培養方面,也會抓的更緊。

五、有利於孩子培養健康的人格

父母和孩子一起生活,讓孩子能夠時刻感受到家庭的溫馨、父母的恩愛,對孩子的人格健康發展有著莫大的裨益。

當然,這所有的前提必須建立在父母關愛孩子,關心孩子的成長,投入時間、精力學習育兒知識並付諸實踐的前提下,如果父母只顧著忙於工作、玩手機,不去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那麼你想達成上面這些目標,也是很難的。

我是元寶爸爸,教育實踐家,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育兒、教育知識!歡迎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未經本人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