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老家

我從小生活在達拉特旗的梁外山區,從地名就可以猜個一二,這裡地勢高低起伏不平,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土山和溝壑,我覺得這裡應該叫梁裡或者樑上也行,哪裡就外了。在外人看來這裡是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從我上小學就聽說要把這裡的人整體向外搬遷,但是到現在也沒見個動靜,這裡常年少雨,完全靠天吃飯,農作物也只能種些經濟價值不高的耐旱作物,比如蕎麥土豆玉米這些。交通也不便利,我小的時候村子裡通過班車,隔一天走一次,是通往市府東勝的,這也是人們和外界唯一聯繫的窗口。

年輕人在農閒時坐著班車去東勝打工,做些體力活,過年回家總能喜氣洋洋的帶些我們都沒見過的時興玩意兒,村裡人都滿眼滿心的羨慕。我還記得我堂哥買回來一個超大的錄音機,有兩個放磁帶的卡口,在當時這算了不起的家當了。錄音機裡傳出的天籟之音我在以後都沒有再聽過了。也是從那時起我知道了"村裡有個姑娘叫小芳",知道了"九妹",知道了"心太軟"。後來我爸爸攢了一年的錢,又賣了土豆和小豬仔湊足了一千三百塊錢到城裡買了一臺十八英寸的彩虹牌電視,這也是村裡第一臺彩電。下了班車離我家還有五里地,我媽早早趕著馬車在路邊等。回到家我爸顧不上吃飯,拿了斧子就去我們家樹地挑了一棵長的高大挺拔的楊樹給砍倒了,沒錯就是這麼任性,那時候的農村幾乎都是自給自足,需要什麼都是自己家產的。砍了樹做什麼呢?當然是做天線架子的杆。現在的小孩估計都無法想象什麼是天線,我也不科普了,估計也沒人看我這文章。村裡自然來了很多圍觀的人,這之前很多人都沒見過彩電是什麼樣子,全村就我二爹家有一臺城裡親戚給替下來的十二英寸黑白電視,這在當時是稀罕物件了。大家都很願意幫忙,沒用多長時間天線架子就立起來了,雖然現在我都認為那棵樹很重,而且正直夏天樹還枝繁葉茂的,可那時候的人有精神有力氣,三下五除二就把一棵樹剮蹭的光溜溜了。天線架上了,電源接通了,電視裡是黑白的雪花點點,我發誓我這輩子沒看過那麼好看的雪花點點,內心抑制不住的激動和興奮啊,大人在外面抱著那棵樹轉天線架子找信號,屋裡一幫人激動的配合著喊,沒有,再轉一點,還沒有,再向西一點,好了好了,出來了,哎,再往東轉轉,出來了出來了,看見了。哎呀,還是這彩電好看麼,儘管畫面抖動還有雪花,現在看來就是那種勉強能看見人面目的畫質但在當時已經是了不得的西洋景了。

出門打工的人越來越多,人們接觸到外面的世界後才覺得這窮山旮旯沒前途沒未來,儘管祖祖輩輩在這塊貧瘠的地上耕耘,但更多的人還是遷家帶口義無反顧的去城裡生活了,儘管城裡生活也不見得好,但總好過這個窮山旮旯。村裡的人越來越少,到現在只剩下三四戶老弱病殘。因為沒有人班車也不走了,人們有事外出只能步行到二十里外的油路上坐車。還好人們一年也出去不了幾回,二十多年過去了,這個村子還是像二十幾年前那個樣子,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沒有改變,儘管政府給鋪了沙石路,給蓋了新房子。整個村子常年居住的只有六個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他們不願意走出去,也罷,有人在就還有家,而老家也不應該只是記憶中的一個地名。

回不去的老家

我媽媽的羊群

回不去的老家

放羊的草場

回不去的老家

四爺爺的魚塘

回不去的老家


回不去的老家

黑白電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