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了現任皇帝,還要給太后請安,此人做法堪稱一絕

唐末藩鎮割據,擁兵自重,不聽調遣,朝廷已形同虛設。一個聲音在各方勢力醞釀:“天子,寧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之耳!"。

於是,天下任由群雄逐鹿,成者為王,敗者為寇,“五代十國”開始登上歷史大舞臺,什麼孺子百家,什麼君臣忠義,統統退出人間正道,取而代之的是刀槍劍戟論英雄。

殺了現任皇帝,還要給太后請安,此人做法堪稱一絕

隨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各方英雄在短短五十多年的“五代十國”時期裡,上演了“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精彩大戲。

現在我們要說其中的一位開國英雄,此人的過人之處在於能沉得住氣,而且,不是一般的能沉得住氣。

郭威,字文仲,人們常叫他郭雀兒,因為他脖子上刺了一隻飛雀,所以就這麼叫他。

年幼時,郭威喪父又喪母,早早地成了孤兒,還好有親戚姨母韓氏,把他收養長大。他的姨母韓式可能疏於管教,郭威染上了賭博兼喝酒的惡習,年紀輕輕就混起了社會。

雖然混社會,但有一點足以看出郭威的品行本質。

話說有這麼一天,郭威閒來無聊在街上瞎逛,見一屠戶欺行霸市,非常的囂張跋扈,喝了點酒的郭威看不過去,就走過去讓他割肉,然後找茬罵他,並把他給收拾了。可見他見不了仗勢凌人,如若遇到,必將出手相助,打抱不平。

殺了現任皇帝,還要給太后請安,此人做法堪稱一絕

可能這個習慣久了,也慢慢養成了行俠仗義,為人講義氣,重道義的氣質。

到了郭威十八歲時,澤潞節度使李繼韜那裡招募士兵,內心不滿足於混社會的郭威,便去應招入伍。李繼韜見他長得很魁梧,勇力過人,渾身透露著精氣神,便收留他在身邊做親兵。

後來憑藉郭威的英勇表現和上級的提攜,成為後漢高祖劉知遠的統帥將相,位極人臣。

然而,等到後漢高祖病逝,他的繼任者劉承祐,也就是後漢隱帝,對郭威這批他父親留下的顧命大臣,極為猜忌,欲除之而後快。

於是,劉承祐與寵臣密謀,準備殺了他父親留下的大臣,企圖一舉剷除前朝舊將勢力。

殺了現任皇帝,還要給太后請安,此人做法堪稱一絕

按理說,擒賊先擒王,這些大臣裡面,實力最強的是郭威,劉承祐應該首先把郭威拿下,掃除最大障礙,再拿下其他舊將,便會勢如破竹,一舉定乾坤。

可是這個劉承祐偏偏反著來,讓郭威率領大軍去邊疆跟契丹做鄰居,然後明目張膽的把不掌握兵權的大臣先殺了,等於明著告訴郭威:我接下來就要對你動手了,要跟你單挑。

這分明是在逼郭威率領大軍造反,殺回京師,取代後漢而稱帝,而且,以郭威的名望和掌握的兵力,足以滅了劉承祐。

但郭威此時並沒有造反,立刻上疏朝廷,向皇帝鄭重承諾,表示忠心,誓死不反,苦口婆心的解釋,以打消這個後主的猜忌。

然而,劉承祐接下來的舉動,明確的告訴郭威:免談!

殺了現任皇帝,還要給太后請安,此人做法堪稱一絕

劉承祐本著“要麼不做,要麼做絕”的理念,把郭威在開封城的數百口家屬成員,全部推上刑場一一斬殺!這裡面就包括郭威還尚在襁褓中的兒子!

好一個斬草除根,殺子之仇不共戴天!

於是,郭威率領大軍,兵臨開封城,劍指劉承祐,僅用兩天多的時間,便攻下開封城,殺了劉承佑,一解心頭之恨!

殺了現任皇帝,還要給太后請安,此人做法堪稱一絕

接下來的事情應該就是稱帝建國,封官加爵,可郭威偏偏不幹,跑去給太后請安了,不僅請安,還要擁立劉氏宗室的劉贇為帝,這下可把眾多手下給看傻了。

大傢伙都等著共享榮華富貴,當一當開國功臣。如此一來,就成了要好好想想這個“賊臣逆黨”的弒君身份應該如何收場。

正在大家暈頭轉向的時候,郭威又下令:全軍北上討伐匈奴!眾將士猶如當頭再來一棒,心想:命都快沒了,還要去出征打仗,等新皇帝即位,我們這群“反賊”非死不可。

於是,在途徑澶州的這個地方,士兵們終於忍不住了,強行把黃袍給郭威穿上。

郭威終於忍到了此刻,看眾望所歸,然後揮師回京,登基開國,國號大周,史稱後周。

-完-

好一個能忍的郭威,當郭威知道劉承祐要殺自己時,完全可以起兵造反,為什麼非要等到黃袍加身才稱帝開國?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