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方面淺析宋朝商業發達的根本原因

宋代是繼漢初後又一個商業高度繁榮的時期。宋朝人很有投資眼光,有了閒錢就拿出來投資。《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裡阿諾斯說:“宋朝值得注意的是,發生了一場名副其實的商業革命,對整個歐亞大陸有重大的意義。”為什麼宋朝商業如此發達,有五個方面的原因。

五個方面淺析宋朝商業發達的根本原因

一、和平穩定時間較長

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宋朝與遼國簽訂澶淵之盟,此後宋、遼兩國百餘年間沒有大規模戰時,宋遼邊界得以安定。

宋仁宗慶曆七年(公元1047年),宋夏雙方達成和議。兩國重開榷場,恢復貿易。此後,宋夏雙方保持二十多年的和平,雖有戰爭,但和平時期佔多數。

宋高宗紹興十一年(公元1114年),南宋與金國達成合約。結束了十多年的戰爭,形成南北對峙局面。

三個合約的簽訂,結束了兩軍對壘的戰爭局面,兩宋有了較長時間的和平穩定時期。在此期間,商品經濟繁榮發展,社會財富不斷積聚。

五個方面淺析宋朝商業發達的根本原因

二、農業發展解放大量勞動力

長期的和平穩定帶來的是人口增長。在冷兵器時代的農業國,一個國家的人口數量是國力的重要衡量標準,特別是有服役義務的男丁,他們戰爭時期是國家軍隊的生力軍,和平時期是田地裡的主要勞動者。

根據大觀四年(公元1110年)的戶部人口統計,當時宋朝的戶數為2000多萬戶,口數4673萬多口。這個數量只是有服役義務的成年男丁,按1:1的性別比再加上老弱病殘,專家估算北宋末年的人口總數在1.2億左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人口過億的朝代。南宋時人口最多是也接近1億。

由於農業技術的進步、耕地面積增加、江南大範圍實行復種,加上優質稻種的引進,使得農業生產力大大提高,所謂“蘇湖熟,天下足”。

糧食滿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後,大量的糧食成為商品糧流入市場。農民也不僅僅滿足於自給自足,更多地種起了經濟作物。宋人愛花,便有了許多種花為生的花農。城市附近有專種供城裡蔬菜的農戶。江南有眾多桑蠶養殖戶。這些經濟作物促進了市場的繁榮。

五個方面淺析宋朝商業發達的根本原因

三、城市化促進商品經濟發展

宋朝以前,農民是被固定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的。宋代開始,均田制瓦解,農民可以自由遷徙。宋朝政府對遷徙的遊民給予寬鬆的戶籍政策,流動人口在某地定居後,等到官方統計戶籍時,就可以加入當地的戶籍。

人口的增加和糧食產量的提高,使得較少的農村勞動力可以養活更多的人,大批農業人口得以脫離土地,進入城市。宋朝也有城市戶口,叫做“坊郭戶”。城市人口不斷增多,城市化率也不斷增大。崇寧年間開封城有近160萬人,北宋城市化率達到20.1%,南宋達到22.4%。這是個什麼概念呢?北宋時倫敦、巴黎不過10萬人,民國時期城市化率也就10%。

隨著農村人口湧入城市,為城市各行各業補充了勞動力。同時商業將城市和農村聯繫起來,城市居民高度依賴商品經濟,各種生活用品由農村供給,同時城市又向城市居民和農村出售商品,可以說是“百物資之市”。

唐代城市實行坊市制度,坊是居民區,市是商業區,生活和商業分開。市有嚴格的開關門時間,夜晚實行宵禁制度。到了宋朝,坊市制度瓦解。從《清明上河圖》上可以看出,民眾臨街開鋪子,沿河設市,到處都是做生意的人。宵禁也沒有了,宋朝人夜生活更加豐富,城市裡常常是三更時分晚市鋪子剛剛結束,凌晨五更早市鋪子就開始營業了。

五個方面淺析宋朝商業發達的根本原因

四、宋朝政府重視商業

宋太祖趙匡胤說:“富室連我阡陌,為國守財耳。”與其他朝代重農抑商不同,宋朝的商業環境最為寬鬆。士農工商,商人排最末,但在宋朝,政策上對商業的鼓勵和重視,使得人們解放思想,全民從商,獲取財富。商人在做生意,農民在做生意,官員在做生意,士子也做生意,各行各業都加入經商的行列。

宋朝政府對商業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以國家力量大量介入,成立眾多機構參與商業活動。比如成立酒務搞國營釀酒廠,成立樓店務投身房地產行業,成立鹽井監管理鹽業,成立紡織院、染院參與手工紡織業,成立交子務管理貨幣,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抵押、借貸、買賣、租賃等經濟行為,與之相應的宋朝民商事立法非常完備,對商業活動的規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宋朝對海外貿易的態度更是積極,派遣使者到海外招商,進行國際貿易。南宋高宗說:“市舶之利頗助國用,宜循舊法,以招徠遠人,阜通貨賄。”宋朝政府在沿海港口設立市舶司或市舶務,管理外貿交易和抽稅,作用相當於海關。宋朝海岸線都對外開放,與諸國發展貿易。南宋時,朝廷失去北方大片土地,財政上更加重視海外貿易帶來的收入。

國家為什麼這麼積極投身商界?因為有利可圖呀。商業活動稅收佔比越來越高,作為一個農業國家,宋真宗時期工商稅和徵榷的收入居然超過了農業稅收入。到南宋淳熙至紹熙年間,非農稅接近85%。做生意這麼賺錢,難怪政府也坐不住親自下場。

五個方面淺析宋朝商業發達的根本原因

五、非現金交易打破貿易的時空限制

小額商品可以用現金交易,大宗貨物這麼辦呢?異地交易怎麼辦呢?遠期交易怎麼辦呢?

宋真宗時期,四川出現交子鋪,印發紙質交子。手持交子便可兌成現錢。後來官方成立了官營的益州交子務,發行官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在交子流通區域,由國家信用做擔保,持交子開展商業活動,大宗交易再也不用帶笨重的銀錢了。

商人在邊郡入納糧草,政府估價後發給交引。商人憑著交引可以到京城去領取錢或者茶、香藥、鹽等貨物。

在農產品還沒上市時,批發商就來和農民籤合同,付定金,約定農產品上市時來取貨。遠期合同就這樣達成。

宋朝出現了眾多金融機構,促進商業發展。政府設立了抵當所、便錢務、交引務、榷貨務等官營金融機構。民間也有許多私人開始的機構,如解庫、交引所等等。

信用貨幣和金融機構的產生,一方面是市場發展的產物,另一方面也反作用於商品經濟的繁榮。

五個方面淺析宋朝商業發達的根本原因

沒有大規模戰爭為宋朝商業發展爭取了和平穩定的局面,農業發展把勞動力解放出來,城市化促進社會分工細化,促進商品經濟發展,宋朝政府以國家力量推動貿易發展,商業信用和金融機構的產生進一步深化了宋朝商業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