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大叔"退休"在家,帶動孩子種植蔬菜,在鄰居間引爭議

在華佗鎮王店子村,村民王明運大叔,正坐在村頭的蔬菜棚子內,埋頭採收那些長勢肥肥嫩嫩的蔬菜。雖是午後,天氣有些陰沉,但豆子般大的汗珠,還是不斷從額頭滾落,掉進剛採摘過得蔬菜茬內,就像掉落了一段往事,旁邊的收音機內,播放著劉忠河的豫劇,據王大叔介紹,這是他的習慣,幹農活的時候聽大戲,就不覺得累了。

農村大叔

王大叔已是70歲的老人,6年前,他還在城裡打零工,也就是每天一大早騎車進城,在勞務市場等活兒,淨做些泥瓦工的工作,每天雖然很累,但相對簡單,對於農村人來說,每天通過體力勞動,能賺取一些應得的報酬,累也開心。然而,歲月是位不會說謊話的,面對消耗體力過大的工作,王大叔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了,加上有腿疼的老毛病,索性決定早點"退休",選擇回家種地。

農村大叔

對於王大叔來說,搞傳統農業種植,從來他都不感興趣,由於村子裡城市不是太遠,索性將村頭的三畝多田地,改造成了如今的菜園,還建了這個一畝多的陽光棚,搞起了蔬菜種植。對於從來沒從事過蔬菜種植的他來說,從家裡拿出三萬多元投資蔬菜種植,萬一不成功又該咋辦,這些錢可都是你辛苦攢下的呀,在面對家人的反對時,王大叔當場就撂下了一句話,搞不成功我就住菜地裡,不回來了。

農村大叔

當然,王大叔也不是盲目種植,按他的話說,當初他先從小菜(生長期較短的葉菜)種起,一是種植比較簡單,二是病蟲害較少,三是生長期較短,四是成本低,五是市場需求量大,特別是用陽光棚種植反季節葉菜,更是能賣個好價格。就拿眼前的莧菜來說,這可是他從當初一直種植到現在的葉菜之一,也是他的主打種植蔬菜,這種莧菜,從種植到收穫能採收三茬,也就是說,將達到銷售標準的莧菜,掐去三分之二的鮮嫩部分,留下三分之一左右的植株,補充一遍水肥,過段時間又可以萌發出新的嫩梢。

農村大叔

種植一畝這樣的莧菜,三茬能收穫4000多斤,管理好的話,可以達到5000斤,按照當前1.5元/斤的價格,一畝莧菜半年至少可收穫6000元左右,加上秋冬季節種植的,反季節莧菜雖然產量不如現在,但市場行情肯定好於現在。至於陽光棚種植莧菜的好處,王大叔說:"莧菜只要不見雨水,一般很少生病,不生病也不會使用農藥,所以,消費者吃起來更放心,你看看棚外種植的,遇到高溫葉片就開始起斑,除了毛病。天氣晴好的時候,我就把棚上的塑料布四周掀開,保持足夠的通風,遇到陰雨天氣,再把塑料布放下來,這樣就能起到一個很好的保護作用。

農村大叔

通過這些年來的蔬菜種植,我家孩子也回來幫我了,具體的說,現在我是為孩子打工,我的體力跟不上了,這兩年又擴大了規模,如今種植面積已達10畝,蔬菜品種也有十多種。我只起到輔導和幫忙幹活的作用,對於一些粗活重活,還有銷售問題,孩子都不讓我過問了。"

對於莧菜的銷售渠道,王大叔表示,當前主要有兩種銷售模式,一是將收穫的莧菜,拿到市場上去兌販子,這樣價格較低,但銷售快,還有一種渠道,就是賣給賣蒸菜的商戶,你可知道,莧菜拌麵粉蒸了,用蒜汁調拌,味道有多鮮美嗎?

農村大叔

通過蔬菜種植,讓王大叔的"退休"生活過得有價值起來,而每年為家庭創造出10多萬的利潤,也成了村民們羨慕的對象。但也有鄰居表示,如此大歲數,還這麼賣力氣幹活,這也間接說明了孩子不孝順呀。

對此,你又怎麼看呢?對於活到老幹到老這種模式,你認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