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周星馳再次演繹新的電影,你覺得票房會是多少?

l全球時尚l


你好,我是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特別是關於 的問題。

先來說下,“如果”。

是啊,我們多麼期待星爺可以再次主演電影,不管是不是自己導演的,也不管是不是主演,哪怕一個鏡頭,一個背影,甚至是一句旁白或畫外音…

上一次看星爺本人出演的電影是什麼時候?長江七號中的那個爸爸,花白的頭髮,佝僂的身軀,蹲在櫥窗外,看著豔麗的展品,背後是匆匆走過的人群。沒有人在意,也無人駐足,一切都太匆匆,只有我們還堅持的,懷抱一絲希望的,不願讓往事隨風,堅持著心中的夢。還是不忍也不願承認,星爺,會真的從表演舞臺上落幕。我們固執的不願離場,左右看去,並不孤單,還是有很多微光在身旁,雖然舞臺上並沒有那個“意中人”出現。過了多久了?還沒有一萬年…

再來說下“周星馳”。

王勃《滕王閣序》裡說“雄州霧列,俊採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

周星馳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有很多不一樣的意義吧。那些年,陪伴我們的錄像帶和vcd,都是周星馳的影像。那些青春年少,那些捧腹大笑,那些酸楚的淚,那些懂我的對白。

也許是天意吧。很多人奉為經典喜劇的《大話西遊》,對於當時的周星馳而言,是一部大大的悲劇。票房慘淡到零頭都不到,剛成立的電影公司也宣告破產,與內地電影製片廠的合作也不是很愉快。不知道那個時候的周星馳是怎麼度過的。創業公司的主創勢必是心懷夢想的,欲與天公試比高,想要做出好的電影,想要去證明自己的商業價值,想要一展拳腳,想要大殺四方。灰頭土臉嗎?自暴自棄嗎?從此一文不值了嗎?

大話後的第二年,《食神》橫空出世!說是根據真人故事改編,實際就是周本人啊!從巔峰跌落谷底,經過沉寂又重新站到巔峰。跌落谷底時,去大陸少林寺取經學藝,不就隱喻著大話的失敗不是失敗,而是不甘,簡單又深刻地闡述“得而失,失而復得”以及“如何得,得又如何”。

隨著成長,是的,星爺也在蛻變著,不可能朝著我們期待的方向或方式來成長。在表演上真的可以再進一步嗎?我想星爺肯定不止一次捫心自問過自己,很多次,很多次。這是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也是一個演員的自我選擇。

到頭了,只能換個身份,試圖拓展演員的界限—導演!是的,電影導演。我曾在問答裡不止一次的說過,電影是導演的個人強烈表達。對於周星馳而言,尤其如此。作為導演的他,是暴君。他要求自己的作品必須能夠表達出自己。劇本、特效、道化服、選角、表演、配樂等等,必須準確無誤地表達出導演的個人主觀。他要的不僅僅是表演了,不僅僅是表演了呀。

說下“再次表演”。

表演好不好,其實沒有一個客觀標準。也就是說,很主觀。這個很主觀的標準,讓表演者本身收益,也受限。很多成功的喜劇演員難以轉型,因為判斷他的觀眾都會受限於他之前的表演,自帶情緒自帶情感的去看去評判這個演員新的表演。我們所以周星馳的喜愛,甚至是熱愛,讓我們“謀殺”他的表演。

期待,是你在看周星馳再次表演時不可能消除的,而且也不可能會降低這個期待。也就是說,每一個喜愛周星馳的人都會以自己心目中那個完美的周星馳作為標準來看待這次“再次表演”,這個比較是無論如何也抹殺不掉的。而一個人的一次表演怎麼可能會有你想象中的那個人完美呢?

好的一面是,我們確實一直在期待,即使現在能看到的都是他的導演作品,即使看過了《新喜劇之王》,這種期待,也從未有一絲一毫的下降!

最後說下“票房”。

這是一個很商業,很冷酷,也很客觀的一個數字。數字的好處是精準!數字不是一個感覺,也不會有相對的概念。

票房取決於哪些呢?歸根到底是電影好不好看。好不好看取決於很多因素,故事本色、角色選取、表演、服道化、音樂等,還要取決於宣發,背後的資本運作,上映時機等因素。

當然,以上都是常規電影的票房預測方式。這些對於星爺而言,是不存在的。因為我們相信!相信,如果,周星馳,再次出演電影,那麼,他一定是考慮過以上的種種之後,才會走出這一步。我們要做的,就是去影院,看著那些曾經的微光,滿懷期待的看著舞臺上期盼很久的那個他,徐徐登場……

不要也不用告訴我,他的表演好不好,我自己心裡最清楚—再次出演電影的星爺,早就贏走了我的心。

什麼?

你非要問有多少票房?

沒有上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