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不需要道歉!

華盛頓說過,“決策不能被情緒化的民眾所左右”。

預防民意的裹挾,這是社會治理的一種共識,特別是在社會進入危機狀態的時候,我們更要防止輿論的泛濫。

疫情爆發對社會上哪個行業的影響最大,答案無疑是餐飲行業。小到兩人忙碌的夫妻檔,大到員工過萬的品牌店,這無數人的背後代表的是千萬底層家庭的奮鬥。

之前曾曝出過某品牌餐飲連鎖公司員工,為了幫助企業渡過難關,聯名上書董事長自願請求無薪工作,但被董事長髮視頻“無情”拒絕的新聞。

海底撈不需要道歉!

圖源:網絡

為什麼要拒絕?因為疫情不是個體導致的,不能在這種時候以自己的利益為由頭,而去損害他人的利益。比如之前有租客抱怨房東沒有對他進行租金減免,毫無憐憫之心。但相關聊天截圖發到網上之後,該租客不僅沒能博得網友們的同情,反而被群嘲說他吃相難看。

同樣,企業董事長作為經營活動的組織者,享受員工帶來的紅利的同時,對員工的責任之一就是準時足額髮放工資。企業沒有發給員工額外的津貼,員工也沒義務為企業的意外風險買單。不能用“道德正確”去侵佔他人的應有權益。

好在經過相關新聞報道之後,國家及時宣佈將會提供專項扶持資金,幫助有需要的餐飲企業渡過難關。

但好景不長,就在全國疫情局勢基本穩控,餐飲企業終於復工的時候,一些“機智”的人發現,菜單上的價格竟然上漲了!

“這還了得,趁著疫情大發國難財,增加我吃飯的成本,看我不抄起鍵盤砸爛這些無良商家的狗頭!”

就這樣,海底撈被莫名掀起的輿論推上了熱搜,儘管多數網友對漲價行為表示理解,但海底撈還是迅速發佈了致歉聲明。

海底撈不需要道歉!

圖源:網絡

海底撈需要道歉嗎?我認為不需要!

市場行為應該由市場決定,如果是有人惡意擾亂市場價格,那麼我們支持工商局進行行政處罰。但在市場機制影響下的正常商業行為,不應該有過度的人為干擾。

在精緻利己主義者面前,他們看不到漲價的食材,看不到增加的運營成本,但卻唯獨看到了菜單上漲價的那幾塊錢。這就是人性的惡!讓我不禁又想起那條“藥店口罩進價6毛賣1塊被市民舉報”的新聞。

如果人人都這樣以自己的利益為重,要求商家虧本經營,那麼最終損害的是誰的利益?不是企業,不是政府,而是我們普通老百姓的。

海底撈不需要道歉!

圖源:網絡

很多人慣性的以為,哪怕不漲價商家依舊會提供優質的服務,就像以為呼籲取消教師編制進行末位淘汰後,老師們還會安心留在學校裡更努力地教他們的孩子一樣。但事實是,一旦取消了教師的編制,大量的優質師資會自然而然地進入高薪的補習機構,這對於寒門子弟來說無疑更加不公平了。同樣,商家為什麼要在損害自身利益的情況下進行賠本經營,真的到了那個時候送進嘴裡的食物你還敢安心吃嗎?

所以,輿論是把雙刃劍,它可以彰顯民意,也可以使民意氾濫。如果駕馭不好,它將是比疫情更加嚴重的災難!



*本文由孤魂一縷但隨風焚原創,歡迎您評論分享觀點,感謝您點贊、轉發或關注

天下事有態度,頭條往期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