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消金獲批開業,消費金融熱潮中巨頭“分羹”

平安消金獲批開業,消費金融熱潮中巨頭“分羹”

2020年4月9日,上海銀保監局發佈公告,批准平安消費金融有限公司開業。

平安消費金融獲批籌建是在去年11月21日。而在更早的2019年10月24日,中國平安便發佈公告稱,擬合資設立全國性科技型消費金融公司。

5個多月的時間,平安消費金融成功獲得開業批覆,“落戶”浦東新區陸家嘴。

平安消金获批开业,消费金融热潮中巨头“分羹”

註冊資本“一人之下”

從批覆內容來看,平安消費金融可謂資金雄厚,且背靠“平安普惠”與“陸金所”兩座大山。

對於消費金融公司來說,資金、技術和場景為其“三駕馬車”。平安消費金融倚仗國際金融巨頭“中國平安”,資金實力自然不可小覷。

批覆顯示,平安消費金融註冊資本為50億元人民幣。目前,除平安消費金融外,在24家已開業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捷信消費金融註冊資本最高,為70億元,其次是馬上消費金融、招聯消費金融,註冊資本分別為40億元、38.68億元。平安消費金融註冊資本50億元,已經超越了馬上消金和招聯消金,僅次於捷信。

從平安消費金融的股權結構來看,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出資人民幣15億元,佔比30%;融熠有限公司出資人民幣14億元,佔比28%;未鯤(上海)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出資人民幣13.5億元,佔比27%;錦炯(深圳)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出資人民幣7.5億元,佔比15%。

值得注意的是,除平安集團之外,平安消費金融另外三家股東均為陸金所控股的關聯公司。

此外,文件還披露了平安消費金融的高管人員。其中,陳東起任平安消費金融的董事長,倪榮慶任董事、總經理,陳立潔任首席財務官,李雲初任首席產品官,朱智偉任首席風控官,路軍任首席運營官,陳寧、ZHENG XIGUI、王之光出任公司董事。

據瞭解,平安消費金融的董事長陳東起是平安普惠常務副總經理,1996年加盟中國平安,曾擔任平安產險吉林分公司、河北分公司總經理。而平安消費金融的總經理倪榮慶是平安普惠副總經理,1995年加盟平安,曾任平安人壽、平安養老險上海分公司、總公司總經理助理兼東區、西南區總經理,陸金所副總經理等職務。

平安普惠是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營公司旗下開展融資擔保、融資諮詢、小額貸款等業務的公司的總稱,當前其官網展示的提供借款服務的主要產品為無抵押產品的“易貸”及抵押產品的“宅e經營貸”。

巨頭入局,群雄爭鹿

據悉,已開業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2010年開業4家、2014年2家、2015年6家、2016年6家、2017年4家、2018年1家、2019年1家,平安消費金融為2020年第一家。

2015年,銀監會發布《中國銀監會非銀行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該文件指出將消費金融公司試點推廣至全國,下放審批權到省級銀監局,同時鼓勵符合條件的民間資本、國內外銀行機構和互聯網企業發起設立消費金融公司,掀起了消費金融公司熱潮。

2017年中監管政策開始收緊,消費金融牌照成為“香餑餑”

從市場角度分析,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1649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0%,以下除特殊說明外均為名義增長)。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372260億元,增長9.0%。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消費作為經濟增長主動力作用進一步鞏固,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7.8%,高於資本形成總額26.6個百分點。

從行業角度分析,監管整頓消費金融市場,違規現金貸、套路貸、違規校園貸被陸續清理,個人信貸需求會被分流到銀行和持牌消費金融平臺。此外持牌經營信號頻發,消金牌照的“含金量”自然越來越高。

對巨頭而言,多一張牌照既是多一道“護身符”,也意味著可以擁有更多的市場資源,因此巨頭爭搶消費金融牌照自然不意外。

2019年5月,哈銀消費金融獲批將註冊資本由10.5億元增加至15億元,度小滿(重慶)科技有限公司出資4.5億元,持有哈銀消金30%的股權;6月,微博全資子公司參股包銀消費金融;螞蟻金服、騰訊則通過持股郵儲銀行間接參股中郵消費金融。

此外,在平安消費金融獲批籌建後,2019年11月26日,重慶銀保監局發佈了關於《重慶農村商業銀行參股設立重慶小米消費金融公司的批覆》。

目前,消費金融市場競爭格局較為分散,尚未形成壟斷局面。在已公佈2019年經營數據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僅有招聯消費金融一家淨利潤超過10億元。因此巨頭入局,對於市場上已開業的消費金融公司來說也是一個挑戰。

以平安消費金融為例,在場景方面,平安集團發展多年,其大生態佈局覆蓋多個消費場景,可以作為平安消費金融的場景支撐;同時,依託平安集團,平安消費金融在資金方面也有平安銀行作為後盾,融資成本低;另外,還有陸金所以及平安普惠的運營經驗,平安消費金融的入局對於其他“參賽者”來講無疑是多了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未來,背靠平安、小米等巨頭的消費金融公司或將成為消費金融市場上的新變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