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隸保定軍校

在中國近代史前6o年間,清政府屢屢戰敗,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促使國內洋務運動興起,一批有識之士倡導學習和引進西方科學技術和軍事思想。清朝甲午戰爭的失敗,更是引發了一場以"創建新軍"和"製品"為標誌的重大變革。

1895年袁世凱在天津編練新軍,認識到培養高素質軍官的重要性,開辦軍事學堂勢在必行。

保定地處京畿重地,東扼渤海,南控中原,西屏秦晉,北拱京津,自雍正二年設直隸總督。這種政治上的優勢,交通上的便利,使清政府決定在保定修建近代軍事學校。

1902年至1906年,袁世凱在保定先後組建北洋行營將弁學堂,北洋參謀學堂,北洋陸軍練官營,北洋陸軍測繪學堂,北洋速成武備學堂,陸軍小學堂,北洋陸軍師範學堂,北洋馬醫學堂,北洋軍械學堂,北洋經理學堂,北洋憲兵學堂,電信信號學隊,北洋軍醫學堂等眾多軍事學堂。培養了一大批軍政人才,積累了豐富的治辦學經驗。

1906年6月,保定陸軍軍官學堂正式開辦。1911年7月,更名為陸軍預備大學堂,1912年,陸軍預備大學遷往北京,更名為陸軍大學。1912年6月,陸軍部創辦"兵官學堂",後更名為陸軍軍官學校。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是仿效日本、德國等東、西方強國的軍事教育,為完成“軍官養成教育"而開辦的唯一一所全國陸軍初級軍官學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歷時11年,共開辦9期,主要培養步兵、炮兵、騎兵、工兵、輜重兵五個科目的學員,共計6574人。

1923年,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停辦。

保定軍校辦學21年間,風雲人物湧現,各路英豪倍出,具有代表性的有:

蔣百里,第二任校長。致力於國防建設,重視軍事教育。其著作《國防論》,前瞻性地指出中日之間的戰爭發展走勢和中國採取的策略。

葉挺同志是我黨著名的軍事將領,在北伐戰爭中他率領的“鐵軍”使敵人聞風喪膽,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軍長。趙博生、董振堂烈士,是寧都起義的著名領導人,趙博生同志曾任紅五軍團副總指揮兼參謀長,董振堂同志任紅五軍團長,先後為革命事業光榮犧牲。地下黨員、原國民黨第三十三集團軍副司令長官張克俠和何基灃同志,在淮海戰役的緊要關頭,分別率領五十九軍和七十七軍火線起義,為順利地取得淮海戰役的勝利做出了重大的貢獻。還有何柱國、王長江等同志,也都為革命事業做出了貢獻。

此外,鄧演達、耿毅、劉越西、陳銘樞、吳藝五、劉汝賢、周季展、李競容、周思誠、商震、王法勤、黃曦、沈濤、王紫齋、劉建藩、倪德勳、張文、童保暄、張璧、甕巨卿、安溯顏、劉耀奎、錢鼎和陸軍速成學堂的方聲濤、呂公望、林知淵等,都曾投身於辛亥革命和討袁戰爭。還有不少人經過曲折的道路後,又投身於革命陣營,如張治中、傅作義、陶峙嶽、楚溪春等。

蔣介石,1907年入學,炮兵專業、白崇禧(國民政府國防部長)、陳誠(國民政府參謀總長)、李樹春(國民政府參謀本部參謀次長)、秦德純(國民政府國防次長),還有熊式輝、顧祝同、劉峙、薛嶽、羅卓英、馬法五、周至柔等國民黨高級將領。

保定軍校21年軍事教育的歷史,在吸收近代西方發達國家建軍經驗,豐富和發展我國軍事學理論,推進自身更高層次的軍事教育方面,具有重大意義。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近現代軍事人才,對中國近現代軍事乃至以後的軍事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