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於房山,下銀狐洞上雲居寺

房山區是北京西南角的一片山區,這片山屬於太行山的餘威。房山的景點可是有一個非常古老的,那就是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世界文化遺產。不過,不是對原野考古特別有興趣的人一般是不會去那裡的。我也沒有去過,最近也沒有去的計劃。聽說那裡就是猿人有了改善型住房搬走以後剩下的爐灰,還有啃剩下的豬馬牛羊骨頭。

房山除了周口店的山頂洞,還有很多其它的洞,裡面沒有住過猿人,是現代人開發出來的。三十多年前曾經去看過一個上方山雲水洞。離那裡不遠還有一片山,山裡也有一座洞,叫做石花洞,是中國四大溶洞之一。這個石花洞以前也去看過。我們這次要去看看石花洞旁邊的另一座洞,算是和石花洞一個系列的,叫做銀狐洞。

穿行於房山,下銀狐洞上雲居寺

這個銀狐洞沒有云水洞和石花洞名氣大,因為它的發掘史沒有它們長。銀狐洞所在的這個地方過去是一座小煤窯,房山和門頭溝都有大量的煤炭被埋在地下,但是屬於比較難開採的,都在大山最底下埋著。要想挖到地下的煤,那都得費老大的勁,基本靠礦工用筐往外背,艱苦卓絕,非比等閒,想著都讓人流汗。現在這些礦都廢棄了,因為工人的安全難以保證,勞動強度也太大。水平巷道里還可以安裝小礦車,斜井就都是臺階了。看看過去工人上下的斜巷道:

穿行於房山,下銀狐洞上雲居寺

1990年代的某一天,礦工打眼放炮向前掘進的時候,一炮炸出來一個大口子,發現裡面有十七層地獄一般的萬丈深淵。這就發現了銀狐洞裡面最大的那個溶洞,裡面有非常龐大的鐘乳石,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這個最大的洞:

穿行於房山,下銀狐洞上雲居寺

那個最高的鐘乳石得有十幾米,真是非常壯觀:

穿行於房山,下銀狐洞上雲居寺

從銀狐洞入口進來,要看這個大洞的話,必須步行三公里。看完之後還要順著工人過去開挖的巷道再步行一公里出去,不過巷道的條件還可以,有成規模的階梯和支護。進來的路可就不行了,全都是迷宮一樣的洞,大洞連著小洞,上下蜿蜒,有的地方窄小得不行。好在村方為了開闢旅遊而修了扶手和一些臺階,可以供遊客自衛,不對,應該叫自助。從入口下到洞底有大概一百多米的高度差,所以這些臺階走下來也是很讓人氣餒的。

不過,攀爬之間還可以看到一些規模不等的小洞,裡面都燃放了彩色電燈泡,營造出一種地下夢幻的感覺。

穿行於房山,下銀狐洞上雲居寺

上面的圖片裡可以看到我們走過的小路的欄杆。洞頂上面到處都是滴滴答答的鐘乳石,下面也有很多石筍。也有很大一片的地方:

穿行於房山,下銀狐洞上雲居寺

這個地方上面垂下來的都是非常尖細的,肯定是還沒有長大的鐘乳石。這種尖細的新生鐘乳石叫蘇打管。

上面這些圖片裡的鐘乳石以黑灰色為多,只有那張最高的鐘乳石上可以看到一些發白的地方。其實銀狐洞裡有非常漂亮的純白色鐘乳石,為了防止遊客用手亂摸,那些純白色的都用鐵絲網攔起來了,不能照相了。銀狐洞裡有一塊最有名的鐘乳石,是這個洞名字的來歷,就是那個銀狐。那是一根雪白的鐘乳石,應該是生長速度非常快,所以沒有風化成黑灰色的。那塊鐘乳石上面還有很多細小的毛刺,就像是狐狸毛一樣,所以把它叫做銀狐。現在倒是沒有用鐵絲網把它攔著,而是用玻璃罩整個給罩上了,根本沒辦法一窺究竟,連一窺大概都很難,因為玻璃罩裡面結滿了露珠。遊客們站在那玻璃罩子外面看銀狐只能是意會了。

下到洞底,就會有一條地下河,裡面有二條鐵船。應該定員七人,可是卻坐進去十人。這個船家發現坐進去十個人也沉不了,就是沉了也沒關係,下面水深也就是到後腰。這裡的水清澈見底,是天然礦泉水。我們船上還好,沒有人把腦袋伸到水裡去喝水。水面非常窄,洞頂非常矮,遊客都只能哈腰駝背,然後探頭探腦看兩岸石壁。沿著洞頂焊著兩條繩子,船長坐在船上,用手去拽這兩條繩子。洞頂當然不會被他拽塌,但是船會被他拉動,所以這條船的走動是基本靠手。小船漂呀漂,漂呀漂,漂了二百米,前面不能漂了,掉頭再給拽回來。

這個銀狐洞裡面修繕得很不錯,路雖然非常陡,但是臺階和扶手都很耐用。別看洞底有河,可是沿途路上卻很少有水,都比較乾燥,不滑腳。最可心的是在售票處外面有一個說明,說洞裡上下臺階很多,高差有一百多米。提醒老人和體弱的人量力而行,進了洞沒有回頭路。下去一百多米,再上來一百多米,一般的老人還真是要掂量好了。

出了銀狐洞,洞口外面有洞長助理家開的大酒樓。吃了一碗餄餎面,還吃了一盤子香椿攤雞子兒,好像還吃了一盤子素炒什麼菜。本想喝點酒,可是還要開車,算了。對了,從北京城裡去銀狐洞要走108國道,就是京蘭路。過去的108國道已經新修成了仿高速,全線封閉,中間有隔離,太好走了。老108就還叫京蘭路。

這個銀狐洞還不錯,雖然規模遠沒有云水洞和石花洞大,可是裡面有小河彎彎呀。據他們自己說這是華北地區唯一開放參觀的有山有水的溶洞。

從銀狐洞出來,順108國道,沿拒馬河向南再走四十多公里就到了房山區的另一個遊覽去處,這個去處雖然不是世界文化遺產,卻也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那就是雲居寺。雲居寺最早建於唐太宗李世民當朝的貞觀五年,就是公曆公元六百多年,距今有一千三百多年。隋末的時候天下大亂,李世民跟著他爸李淵打天下,是唐朝開國功臣之一,後來又帶兵打仗多年,李淵沒當幾年皇上就把龍椅讓給兒子李世民坐了。李世民開創貞觀之治,為盛唐打下堅實基礎。這個雲居寺便是貞觀之治碩果之一。

建立雲居寺的大和尚法名叫靜琬。南北朝的時候,房山這地方屬於北齊。北周武帝宇文邕滅北齊後不僅不禮佛,而且還毀佛。靜琬和尚當時駐紮在雲居寺的前身叫智泉寺,他恐怕其後劫難使佛法湮滅,便發誓要把所有佛經刻在石頭上,以供後人興佛之用,他就在山上的洞裡把佛經刻在巖壁上。到了隋朝時期,隋煬帝的皇后唸佛,便資助靜琬一些錢財。靜琬用這些贊助和後來唐代施主們的佈施把智泉寺改建成了雲居寺,還修了一座地宮,把一部分石經板儲藏在地宮裡。靜琬去世之後,雲居寺的僧人繼續刻經事業,一直到明代,共歷一千年。最後有一萬五千塊石經板,藏在幾座山洞裡,還有云居寺的地宮裡。這就是民間所稱《房山石經》。地宮在刻經完成之後就封閉了,以後各朝各代雖然對雲居寺都有修葺,但地宮一直都沒有再開過。這是因為靜琬最初刻經是為了佛教劫難之後再次興佛之用,而後來天下禮佛不斷,因此一直未有用到石經之時。

1942年,侵華日軍轟炸摧毀了雲居寺。史料沒說是飛機轟炸還是大炮轟炸,但是說指揮這次轟炸的日軍大佐因為毀佛而最終手足口皆爛,眼睛長釘,耳朵生蛆,暴死於豕牢。

1956年,為了紀念釋迦牟尼涅槃2500年;涅槃是梵語去世的意思;國家組織整理了《房山石經》。經過整理,石經山上各洞裡有差不多五千塊經板。專家還去北圖查資料,去房山廢品收購站翻舊書和廢紙。他們就發現歷史記載中有這些石經“一藏於山,一藏於穴”之說,但是再沒有下文了。山裡的經刻整理完了,可這個經穴在哪裡呢?專家又去找附近村裡的老中醫,看看民間秘方里有沒有關於靜琬和尚三經五穴的記載。老中醫對專家說“去去去,別搗亂,我看不了神經病”。專家被攆出來,很不甘心,就拿了一個小板凳坐在老中醫家灶前向醫妻討碗水喝。他一邊喝水,一邊就發現灶臺旁邊炕頭有一塊壘炕的石頭,石頭上隱隱約約好像有字。專家戴上老中醫的老花鏡,仔細閱覽那些字,能認出來“......發心磨營貞石,鐫造大藏經以備法滅,......此塔前相去一步在地宮有石經碑四千五百條......”。專家揪來老中醫,指著那字厲色問道:“此偏方醫何病?”老中醫對專家嗤之以鼻,說日本人轟炸的時候,寺裡的南塔被炸塌,他當年撿了一些塌下來的塔磚和石板壘炕。你看,祖國醫學寶庫裡有多少秘方偏方,還真是治什麼病的都有。國家真應該組織力量把散失在民間的秘方偏方好好發掘一下,你像“蘿蔔就釅茶,氣得大夫滿地爬”就很好。沒準兒就能發掘出專克美國航母的那個航祖母的秘方那也未可知。專家根據民間秘方打開了雲居寺藏經地宮,我得個乖乖,裡面還有一萬塊石經板吶!很多人開始研究這些石經,然後整理,出書,寫論文,這些人中的佼佼者現在都是專家了。《房山石經》造就出不少教授、研究員,還有享受國務院津貼的專家,不知道有沒有院士?

我們很容易就到了雲居寺山門口,按照我們手裡攥著的旅遊年票規定,這個寺可以免費參觀。其實不免費,是因為我們年初的時候一次打包買了上百個景點的門票,便宜呀。

穿行於房山,下銀狐洞上雲居寺

這個山門也是很神的。當年日軍轟炸,雲居寺基本全被毀,這個山門也被炸得亂七八糟。但是,這個山門沒有倒塌,典型的門堅強。按照民間傳說,山門不倒,寺必重修,所以周邊百姓一直都說這座雲居寺肯定會得到大施主重修。1983年,胡耀邦視察雲居寺,看見藏有如此重要文物的地方一片荒蕪,就要求重修。1985年開始,北京市動員各方力量有錢的出錢,沒錢的出力,把雲居寺主要大殿重建起來。後來又有過幾次大規模重修,至今還沒事兒就刷刷牆畫畫梁,所以到處都是錚新瓦亮。雲居寺周邊的山上1985年的時候已經成了荒山,後來每年一到植樹節就有各單位來這裡周遭義務植樹,現在山上已經是鬱鬱蔥蔥了。我們單位去年還去那附近植樹來著。

山門前有二座石獅子,上面這是其中之一,應該不是這裡的原物。帶須彌座的石獅子是清代的樣式,而脖子上掛鈴鐺的是北方的獅子。這座獅子像可能是從別的地方移植過來的。上面這個拱券門是原物,還有彈痕。雲居寺的牌子是趙樸初題的,重修雲居寺的時候他還是佛教協會會長。

你可能注意到了,這座山門的方位有點特殊,陽光照射下來的方向似乎不太對。是的,雲居寺不像其它寺廟那樣坐北朝南,它是坐西朝東。到底是特意為之,還是藉助山勢,沒見靜琬和尚有交代。雲居寺的山門兼做天王殿,不知道是原來的格局還是重修後的改變。山門裡面兩側是兩位門神;這個天王殿裡面兩側則是四位天王。這座天王殿的中間是一座彌勒佛金身。

穿行於房山,下銀狐洞上雲居寺

小品裡面有崔永元說“昨天、今天和明天”,在佛教裡面也有這樣的三世之說。過去佛是燃燈古佛,釋迦牟尼是現世佛,而彌勒佛就是未來佛,好多好多億年以後會接掌釋迦牟尼的佛位。

院子裡的牌樓,四柱七樓,單簷歇山頂。規模不大卻規格很高,除了上面的三座樓以外,下面還有四座小樓。牌樓上的“千年古剎”也是趙樸初所題。

穿行於房山,下銀狐洞上雲居寺

這座雲居寺現在是文物保護單位,由文物管理所負責,好像沒有和尚主持。既然這裡是文物單位而不是寺廟,當然就不是平常進香的地方。雖然可以上香,但是隻有上面院子裡這一處香爐,好像香火也不是很旺。後面大殿裡都沒有香爐。可是,你如果仔細一想,那座山門被狂炸而不倒,肯定是有菩薩護佑這座寺,那在這裡燒香拜佛應該是離佛最近的地方吧?牌樓兩邊有鐘鼓樓。

牌樓後面的第一座大殿是毗盧殿,這種格局很特殊,一般沒有這樣安排的。毗盧殿裡供的是毗盧遮那佛,也就是密宗的大日如來佛,說明這座寺現在是顯密雙修。毗盧殿的北側有遊廊連接的三座涼亭,中間的涼亭裡面是二口銅鍋,前面的大,後面的小,下面這個是那口小鍋:

穿行於房山,下銀狐洞上雲居寺

這銅鍋肯定是舍粥的法器,什麼時候舍粥呢?應該是在農曆每年的四月初八,叫做浴佛節,就是釋迦牟尼誕生日,也叫佛誕節。據傳釋迦牟尼誕生時天上有九龍吐香涎為其洗浴,由此稱此日為浴佛節。現在北方大乘佛教的浴佛節是在四月初八。東南亞小乘佛教,包括雲南,他們是把潑水節叫做浴佛節。藏傳佛教也有浴佛節,一般在喇嘛廟裡舉辦。雲居寺這裡每年一到浴佛節便會下雨,很神奇,說明有佛罩著這座寺。

後面就是釋迦殿了。釋迦殿裡供奉的當然就是釋迦牟尼佛。

穿行於房山,下銀狐洞上雲居寺

你看那供桌上的牌子:殿內嚴禁煙火。沒有禁止拍照的牌子。文物單位不讓燒香,為防火;可以拍照,為宣傳。

雲居寺裡只有有服務員,沒有和尚。我問了服務員此像來自何處?女服務員說據考證,這座佛像本應是泥塑金身,已毀。重修的時候從大鐘寺珍藏的紫銅佛像裡挑了幾座安放在這裡了,雲居寺裡所有的佛像都是。北京民間收集的石碑都存放在真覺寺,就是五塔寺,那裡也是古碑博物館。民間收集的所有古鐘都在大鐘寺,那裡也是古鐘博物館。原來民間收集的所有銅佛像也是在大鐘寺呀?趕明兒去看看。不過她說這些銅像是紫銅的讓我很是疑惑,紫銅就是純銅,軟趴趴的,哪裡能鑄造這麼大的佛像?上去仔細看了一下,這明明是青銅嘛。佛祖像的兩邊還有兩座佛像,一座是東方藥師佛,專管治病,心病也治;另一座是西方阿彌陀佛,也叫無量佛,掌管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常聽到的“南無阿彌陀佛”裡的南無,其實也是梵文,這句話的意思是“阿彌陀佛威武”,贊佛的意思。

大殿兩側的牆邊立著十八羅漢塑像,泥身。牆上畫著佛祖從誕生到成佛的故事,就是降兜率、住胎、出生、出家、降魔、成道、說法和涅槃一生八相。

穿行於房山,下銀狐洞上雲居寺


穿行於房山,下銀狐洞上雲居寺

牆上的繪畫看上去都非常新鮮,應該是最近刷新過的。果然,有的大殿裡還正在畫吶:

穿行於房山,下銀狐洞上雲居寺

這裡的牆上原來最早應該是有唐代壁畫的,盛唐時期的寺廟壁畫現在已經很難看見了,只是在敦煌還能看到唐代壁畫,裡面也有佛教故事的內容。上面這個絕對不是唐代風格,這倒是也可以理解,雲居寺被毀以後肯定原來的牆都沒有了,那原來的畫也就沒有了。以前各朝代修繕的時候是不是有這個風格的?現在能看到的明清寺廟壁畫有很多,上面這個也絕對不是明清風格。這個應該就是現在古建維修隊的風格,各隊不一樣。釋迦殿就是其它寺廟裡的大雄寶殿。出來圍著大殿走了一圈,全新的建築:

穿行於房山,下銀狐洞上雲居寺

回來站在大殿前面往北一看,是一片柏樹林,柏樹林裡還有一條小路,小路盡頭露出半截寶塔:

穿行於房山,下銀狐洞上雲居寺

北邊這座塔當然叫做北塔:

穿行於房山,下銀狐洞上雲居寺

這是一座高級塔。最下面是一個磚結構八邊須彌座,也叫金剛座。中間收腰的地方刻了很多舞蹈和奏樂小人兒,須彌座的上簷下邊有磚雕的仿斗拱,很好看。須彌座上是二層磚結構的樓閣,每層上面都是單簷斗拱頂。再往上是一個覆缽,就是一個倒扣的僧碗,這種覆缽一般是在藏傳佛教塔上。覆缽之上是一層一層的圓盤,這個叫做十三天塔剎,來自印度佛塔相輪。這個塔是典型的遼塔,介紹上說是原物,頂多就是經常打掃。

這種結構的塔很是罕見,下半截是漢族佛塔,但須彌座上有雙層樓閣也非常少見。這座塔的上半截就像是印度佛塔,白塔寺和北海公園的佛塔就是這樣,須彌座上是覆缽,覆缽上是十三天塔剎。白塔寺的佛塔是印度人設計的,所以是原裝風格,那個覆缽上面大下面小。這裡的覆缽卻是正相反,大有改變,整個塔的造型就完全不一樣了。這樣的遼塔在天津薊州獨樂寺之南還有一座。

這座遼塔的四角還有四座小唐塔:

穿行於房山,下銀狐洞上雲居寺

這四座唐塔結構一樣,叫做七層密簷式。最下面是方形,往上是七層密簷,最上面一層是蓮花座,再往上是寶葫蘆塔剎。密簷就是房簷之間特別密,沒有門窗。這四座小塔雖然都是建於唐代,但是其中一座建得最早,是在景雲二年所建,就是公元711年,這是北京現存最古老的塔。這五座塔是一體的,開建時間不同,所以建成的時間也不同。古代寺裡建築全靠施主供養,小塔好辦,大塔就要等待大款施主,或者眾施主合力,年頭就需要多一些。這五座塔的整體是金剛寶座塔的雛形,後來成熟的金剛寶座塔可以在北京城裡的五塔寺看到,但是前二年重修以後現在不讓上去。北京香山碧雲寺也有一座金剛寶座塔,以前上去看過,現在不知道讓不讓上去了?孫中山的衣冠冢在那裡。據說黃寺也有一座,沒有去看過。聽說呼和浩特也有一座金剛寶座塔。

五座塔的後面還有三座小塔,這回是遼金時期的印度塔風格,叫做喇嘛塔,典型的大和尚墓葬塔:

穿行於房山,下銀狐洞上雲居寺

這幾座塔真是好看,繞著圈看了半天才走,臨走再拍一張:

穿行於房山,下銀狐洞上雲居寺

通常的寺廟裡如果有一座塔,那一定是在寺的最後面中軸線上;如果有二座塔,就應該是對稱搭起來的。當然也有例外,太原雙塔寺的二座塔就挨著,還不在中軸線上。這雲居寺既然有北塔,就一定會有南塔吧?果然有:

穿行於房山,下銀狐洞上雲居寺

這座南塔一看就是新的,雖然看上去是密簷遼塔樣式,但它不是古物。看了一下介紹,原塔被日軍炸燬,這是近二年重修的,2014年才完成,所以看上去新得不得了。這座塔原本也是遼代所建,但是因為沒有資料,重建的時候就只能依據民國初期的一些老照片恢復成民國初期的模樣了。這座塔的規格還相當高,有塔基不說,還是雙層須彌座,須彌座上還有蓮花座,然後才是樓閣。往上是十一層密簷。前面北塔的七層密簷代表七級浮屠,這裡是十一級浮屠。這座新塔沒有那座北塔好看。

“......此塔前相去一步在地宮有石經碑四千五百條......”。說的就是這座塔,石經地宮就在這裡。地宮的門口掛著一幅佛像,護法神:

穿行於房山,下銀狐洞上雲居寺

地宮裡面有專門的參觀房間,隔著玻璃觀賞堆在裡面的石經板:

穿行於房山,下銀狐洞上雲居寺

雲居寺的石經板一共有一萬四千多塊,地宮這裡現存一萬塊,其餘的存在山上的藏經洞裡。除了石經板,雲居寺的藏經樓裡還有明代抄寫的經書好幾千卷,另外還有清代刻在木頭上的經板將近八萬塊。所以雲居寺的和尚長於刻經,他們先天下人憂而憂,做好了後備,若有不虞,還有後手再興佛法。不過,這些藏匿的木、石經板一旦公開,恐怕也就起不到護法的作用了。法滅之時,此經恐與其共滅。

從地宮出來,就可以看見高處有一片廢墟,被毀之前應該是另一個院子,估計是僧房之類的。上面也有一座小塔,還有碑:

穿行於房山,下銀狐洞上雲居寺

四方形須彌座,雕刻有蓮花瓣,上面是八角三層密簷經幢式塔身。最上面的塔剎很花哨,蓮花座,然後是覆缽,再上面是七層相輪,最上面是承寶珠。這座塔原來不在這個地方,是後來搬來的,它就是“開山琬公之塔”,建於遼代。旁邊的石碑是和塔一起搬來的,上面刻有《涿州石經山琬公塔院記》,立於明萬曆年間。這是靜琬和尚的墓葬塔,原來是有一個塔院的,現在坐在高臺上。

雲居寺還有一項佛寶。據傳說,當年靜琬和尚刻經之時,除了有隋煬帝的皇后資助以外,隋煬帝還把早年印度阿育王贈送的三枚佛祖舍利轉交靜琬供之。這是三枚紅色肉舍利。靜琬把它們裝在好幾層玉匣子叫做寶函裡面,然後藏在山上的雷音洞裡,沒有告訴他人。到了明萬曆年間,當時的雲居寺大和尚達觀得了某施主一筆還願錢,再造雷音洞。施工期間就發現了靜琬藏在這裡的佛舍利,他當時激動得就昏過去了。等到眾人發現他,把他抬回寺來,當然就把發現的佛舍利給公之於眾了,引起社會內外轟動。這時候萬曆皇上的娘慈聖太后是個大善人,每天吃齋唸佛。她聽宮外傳進來說房山發現了佛舍利,便發了一道懿旨宣雲居寺將新發現的佛舍利送入宮中供養三日。三日之後,太后著人將寶函送回。達觀和尚收到後打開一看,裡面多了二個羊脂玉函,每個裡面裝了一枚佛舍利。怎麼搞得?少了一枚佛舍利,他發現寶函裡多出來二個珍珠。達觀和尚也不敢追問到底是太后還是太監藏起來一枚佛舍利,天下又不是很太平。達觀和尚不敢把佛舍利供在寺裡,就在外面加了一層青石函,又給藏在雷音洞裡了。從此,再也沒人見過這二枚佛舍利,慢慢地,大家也就把這事兒忘了。雲居寺裡有佛舍利這件事就成了江湖上的一段傳說。

一直到了1981年,社科院宗教所的一位研究生做畢業論文,為了躲清靜就跑到雲居寺廢墟的一個“風能進、雨能進、國王絕不進”的棚子住去了。他一邊寫論文,還抽空去山上的藏經洞裡看經,後來就迷上了房山石經。寫完論文、答辯完了就等待分配,那個時候都是這樣,國家包分配。這個小夥子就繼續研究房山石經,他就在日本京都大學的某一期校辦刊物上看到了關於雲居寺的文章。日本人對中國古文化的興趣是自古就有的,所以跑到中國到處踅摸也是可以理解的。這個日本人說他在1935年考察過雲居寺,還說那裡有佛舍利,曾經在萬曆皇上的太后看完之後又送回原處,這是在雷音洞外面的石碑上有記載的。可是此事在1950年代發掘石經的時候從來沒人提起,這個小夥子就決定去現場查看。他請示了雲居寺文管所和房山文化科領導,這一年的11月26日,小夥子和文管所的一個幫手就冒著小雪上山了。他們在雷音洞門口果然看見了那座碑,碑上還真有那段故事的記載。他們進了雷音洞,果真發現了一個疑似地洞口,但是下不去手。第二天,就是27日,這個小夥子報告領導發現了地道的秘密。領導就一起來到洞口,他們翹開地洞,原來這是在天然大石頭上鑿出來的一個石洞。裡面有一個漢白玉函,上面有“萬曆”字樣,真讓人激動。打開玉函,裡面又是一個青石函,蓋子的背面有“大隋大業十二年歲次丙子四月丁巳……於此函內安置佛舍利三粒……”,這肯定是當年靜琬和尚的物件了。青石函裡面有香料填充,裡面還有一個更精巧的玉函,上面有“慈聖皇太后”字樣,這是明物了,和石碑上的記載對上牙了。這更讓人激動了!已經有人要暈過去了。領導一看,得了,咱們把這寶貝抬回去吧,要是有人真在這裡發了心梗可不好搶救。

大家把這些玉函抬下山,打開明代玉函一看,裡面又有一個銀函,這是隋代物件。按照石碑上的明代記敘,佛舍利出現的時候伴有萬道光芒,會亮瞎俗人的眼。大家提議夜裡開函,領導批准了,流程還是要遵守的。到了夜裡伸手不見六指的十二點,打開銀函,裡面還有一個羊脂玉函,這回揭開蓋子就看見了裡面米粒大—小米粒大—的兩顆紅色顆粒,旁邊還有二顆帶孔的珍珠。據當時在場的人回憶,不記得有萬道金光出現。青石函蓋子上說是有三顆舍利,而且是裝在一個金瓶裡。估計是明代傳說應驗了,太后看了三天之後,有人用項鍊上的二顆珍珠換走了一粒佛舍利;而且把金瓶換成了羊脂玉函。這位研究生小夥子叫羅炤,一直在社科院宗教所工作。他應該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研究生,估計現在也已經退休了。

在發現這個佛舍利的雷音洞裡,既沒有佛像也沒有其它的佛物,石洞的上面是空的。因此,這是全世界唯一的沒有存放在塔裡的佛舍利。不過,雷音洞裡的那塊空地也有蹊蹺,沒準它的上面曾經有佛像,也可能是一座塔。因為這幾顆舍利是紅色的,所以它叫做肉舍利。雲居寺的肉舍利、八大處二處的佛骨舍利(也叫佛牙)和西安法門寺的佛指舍利稱作“海內三寶”。這次再現之後,雲居寺的這二顆佛舍利存放在銀行的金庫裡,平常不得示人;後來新首博建成之後就存放在首博。2009年曾經送回雲居寺,供僧俗眾人瞻仰了十天,然後又送回了首博。

我們來雲居寺這天,走到寺裡的最後面,就看見了舍利館。完全封閉的一座偏殿,裡面有一個高臺,上面供著舍利瓶。舍利瓶裡面有二顆白色、大米粒大小的不規則圓粒。這個應該是VR佛舍利。即使這個是虛擬現實,但也是佛界很神聖的,絕對不能拍照的,否則就是對佛不敬。

看過佛教聖物,出來之後就見這所院子非常靜怡,院子裡種有幾顆巨大的七葉菩提樹,中間有銅香爐:

穿行於房山,下銀狐洞上雲居寺

窗下安放著漢白玉高腳花盤,明清?高仿!

穿行於房山,下銀狐洞上雲居寺

最後還要看的就是御碑:

穿行於房山,下銀狐洞上雲居寺

清代嘉慶皇帝來過雲居寺二次,寫了二篇詩歌體遊記,都刻在這塊碑上了。

雲居寺真是不錯,有這麼多古蹟。那個石經是看到真傢伙了,佛舍利沒看到。石經是全天下獨此一份的奇寶;佛舍利雖也是奇寶,但海內至少還有另外二處。最漂亮的是那幾座唐塔,金剛寶座塔最初沒有金剛座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子的,真是值得從北京城裡跑七十公里路來看。

(修訂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