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最優體驗

每次玩遊戲的時候總感覺時間過的太快,剛剛沉浸進去,發現一天就這麼過去了,這種感覺就是心流,只不過是失秩的心流,俗稱“癮”,這種感覺不是隻在玩遊戲中有,象棋大師在博弈時也有,數學家在計算公式時也有,沉浸進去就不願意再回到現實世界。真正的心流是在事情做完後會有一種充滿能量並且非常滿足的感覺,比如爬山、游泳,就很容易感受到這種心流。

心流—最優體驗

在健身的時候,從一開始堅持10分鐘,到堅持45分鐘,成就感是不一樣的,我能感覺到自己的進步,對自身完美的自我控制,會有一種很痛快的感覺。不斷逼身體發揮所有的潛能,直到全身隱隱作痛,靜下來沉思回顧這一切,那種對自身潛能的突破讓我非常滿足。這就是身邊的心流。

心流—最優體驗

那為什麼享樂不能帶來心流呢?享樂是大腦的意識告訴我們已經達到生物程序或社會制約的要求時,產生的一種滿足感。我們餓的時候,美食的味道讓我們快樂,因為它緩和生理上的不平衡。就像晚上看抖音、看電視節目、看娛樂新聞,會緩和我們一整天工作帶來的亢奮的心靈。到世界各地旅遊之所以快樂,不僅是因為見識新鮮的事物,而是我們知道這是“時髦人士”的生活方式。享樂只是為了滿足自身意識中的均衡,它並不能帶來心靈的成長,也不能增加自我的複雜性,也就是說,享樂轉瞬即逝,無法回味,而樂趣(達到心流的活動)則是回味無窮。

如何才能達到到心流呢?比如當乒乓球,如果雙方實力懸殊,就毫無樂趣所言,技術差的會覺得焦慮,技術好的會覺得無聊。其他的活動也一樣,演奏技術高潮的人,會覺得簡單的曲子乏味,過分複雜的曲子卻容易造成曲折感,樂趣就像是無聊和焦慮中的藩籬,把握好這兩者之間的平衡就可以達到心流。

所以心流的必要因素是,自己擁有的技能能足夠應付眼前的挑戰,在目的明確的行動體系中,可以時刻觀察到自己的優點缺點,及時改進,得到清楚明晰的回饋,注意力沉浸其中,完全沒有空閒去思考其他不相干的事,或煩惱其他問題,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這就是心流。量化來說:

第一:有一份可完成的工作,不能超出自身能力,否則會有焦慮感;

第二:我們能全身關注這件事;

第三:明確的目標;

第四:清晰的反饋;

第五:我們能深入而毫無保留的投入工作中,平常的困擾和煩惱都感覺不到;

第六:自由掌控自己的行動;

第七:進入“忘我”狀態,心流體驗告一段落後,自我感覺非常強烈;

第八:時間感會改變——幾小時就像幾分鐘,幾分鐘也可能變得像幾小時那麼漫長。

想要達成心流並不那麼簡單。我們一般人集中思考的時間很少能超過幾分鐘,如果有外來的誘因引導,比如在看電影或在擁擠的道路上開車,集中注意力都比較容易。閱讀一本精彩的書也有助於集中注意力,但大多數人看了幾頁還是會分心,必須強迫注意力回到書本上,才能繼續往下讀。

如何才能在工作中達到心流?第一看工作者是否有自得其樂的性格,能否從這份工作中找到樂趣,加強自身的技巧v;第二重新設計工作,使它儘可能接近心流活動。讓我們給自己定個小目標,一個自己能完成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能觀察到自己所做事情帶來的變化,及時調整自己的步驟;

我看的這本書的名字是心流——最優體驗,名字是經過幾期改版後最終確定的,因為的他的英文名字翻譯過來的意思變動很大,這是最適合也是最準確的名詞定義,心流,設計做一張圖的時候他們找圖,找模板,在腦子裡構思這幅圖的最終樣子,然後調光修色,修改細節,當他們完成終稿後,才發現已經一下午都過去了,在這段過程中他們感覺不到時間,空間的概念,只為這張圖,完成這張圖後他們還能從中學到很多,能給自己帶來正能量的反響,這就是心流,在工作時心流的概率是最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