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人物丨2019中國紡織行業年度創新人物參評人風采展示一

創新人物丨2019中國紡織行業年度創新人物參評人風采展示一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在70年進程中,中國紡織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不斷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2020年我國將實現紡織強國目標。在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紡織工業在順應時代要求、實現高質量發展、打造紡織強國的過程中,湧現出一大批具有標杆意義的模範群體,他們在智能製造、綠色環保、協同創新等方面引領、引導著中國紡織工業的發展。

為了弘揚先進,彰顯英才,讓全行業深入瞭解2019年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所湧現出來的風雲人物們堅持創新、勇於變革的精神,表彰在2019年度為中國紡織工業做出突出創新業績的先進人物,持續推動和提升全行業創新工作的健康蓬勃發展,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研究決定繼續在全行業開展“中國紡織行業年度創新人物”的評選活動。

自2005年開始,15年來,“中國紡織年度創新人物”評選活動見證了一個又一個創新企業的崛起和成長,上百位創新人物成為我國紡織行業的中堅力量,照亮了紡織強國創新路。

本刊公眾號即日起開始對2019年度創新人物的參評人資料進行專題風采展示,系列展示順序將按照姓氏筆畫排序,專題結束後將在微信平臺進行網絡投票,最終由創新人物評審委員會評選出20位2019中國紡織行業年度創新人物。

創新人物丨2019中國紡織行業年度創新人物參評人風采展示一

衛江簡介

男 / 漢族 / 1963.07 / 黨員 / 本科

武漢裕大華紡織服裝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兼紡織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數據

2019年固定資產規模3 億元以上,年收入總額10 億元以上,增長率5%~8%,年利潤3000 萬~5000 萬元

創新業績 真抓實幹的掌舵者

他措施有力,積極帶領裕大華集團全體員工,開拓進取,推進企業重組,實現了重大突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帶領紡紗分廠突破重重困難,親力親為跟蹤落實國家工信部智能製造新模式運用項目“十萬錠全流程智能化紡紗”項目,年內實現全面達產,並且制定了精品高支紗工作方案,產品質量也得到不斷提升,併成功成為雅戈爾、旭榮等高檔紗線採購客戶的主要供應商;他帶領織造分廠在2 個月內完成了105 臺高端噴氣織機安裝及調試生產工作,產能水平迅速得到回覆提升;以創建“管理一流”為目標,“降本增效”為目的,他帶領紡織公司持續開展“6S”提升工作,使得廠區環境煥然一新,作業現場整潔規範,生產水平和產品質量雙雙取得突破;為提升廠區形象,發揮示範作用,他全面梳理公司規章制定,嚴格按照相關管理制度規範執行,對陽邏廠區進行總體規劃改造,有效地提升了企業形象。

創新變革的引領者

他創新變革、開拓進取,帶領集團全體成員先後完成三大改造項目,具有敏銳的創新意識,精心組織項目和專利申報等工作,全年集團公司申報專利27 項,在他的帶領下,紡織公司不斷收穫著專利證書,2019 年榮獲9 項實用新型專利,發明專利授權1 個,已授理9 項。紡紗分廠柔潔紡項目和織造分廠天絲麻品種開發項目榮獲武漢工業控股公司2019年度專項研發資金。智能化項目2019年榮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全行業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和武漢市工業智能化改造示範項目。2019“紡織之光”大會上,智能化項目榮獲“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和“2019年紡織技術創新中心”兩項榮譽。

市場機遇的開拓者

他身先士卒,實行“5+2”、“白+黑”的工作模式,全身心投入智能化紡紗項目和高端噴氣織機改造項目投產、提質、增效的各項管理工作中,在建設裕大華紡織公司“四個一流”的同時,全面提升生產能力、產品品質、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積極組織和引導2019 年兩會上與會領導、專家和同行觀摩智能紡紗工廠示範線,為企業百年品牌作了一次影響極大的成功宣傳;2019 年10 月,在人員緊張、任務繁重的困難之下,他多次協調組織模擬演練,成功接待來自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智能製造大會和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會議共700 多名來訪嘉賓的參觀接待工作,提升了企業知名度與美譽度,為企業贏得了市場與機遇。

創新人才的培養者

他深入基層,注重人才培養,2019年集團公司實施學歷提升工程,與大專院校合作,採取聯合辦班的方式,41 名在職員工進行專、本科培養。為了適應智能化工廠操作及管理要求,他大力引導技術學習、全員學習,結合企業實際,通過內部挖潛和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方式進行員工職業技能培訓,不斷提升企業人才素質和綜合能力。

馬廷方簡介

男 / 漢族 / 1969.6 / 黨員 / 碩士

杭州萬事利絲綢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數據

2019 年固定資產規模1~3 億元,年收入總額3~5 億元,增長率5%~8%,年利潤1000~3000 萬元

創新業績

突破國外技術壁壘

為迎合絲綢柔軟舒適的純天然特性,以馬廷方為主的攻關小組,開發生態環保型染料和助劑,從各種植物的根、莖、葉或天然礦物中提取色素,經過多年的努力,掌握了一套從天然染料的製備到染色以及後整理的完整的工藝技術,成功開發出功能性天然染料與紡織助劑來滿足綠色紡織品市場的迫切需求。

現代技術改進傳統產業

在他的帶領下,萬事利先後開發了適合本公司生產的抗菌肽塗層仿真絲技術,真絲防黴抗菌技術和新型雙面數碼印花等技術,通過現代技術改進傳統產業,以增強效率和提高產品檔次的技術工藝創新。

致力於絲綢印染智能化改造

經其推進,公司陸續引進意大利美加尼超高速數碼印花機、MCS水洗機和AIRO 柔軟機等先進設備。隨著工業4.0 時代的到來,他帶領技術團隊,聯合國內知名高校,著手構建數碼印花色彩管理體系,實現客戶樣稿與印花產品的最佳匹配,實現印花產品從掃描、分色、調圖直至成品的色彩一致性。針對國內設計資源稀缺、設計成本高、設計週期長等缺點,通過開展產學研合作,開發了數碼印花花型智能化設計系統,操作者只需簡單輸入隨機數字,系統可自動生成具有一定變化規律的不同花型,增強了廣大客戶的參與性、互動性,為數碼印花花型設計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近段時間,他還著手致力於無水印花技術的開發,此項技術一旦實現,不但有效解決了傳統印染企業面臨的環保壓力,同時也為數碼印花大規模的小批量多品種的個性化定製奠定了基礎。

王聖傑簡介

男 / 漢族 / 1968.06 / 黨員 / 碩士

江蘇悅達紡織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兼紡織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數據

2019 年固定資產規模3 億元以上,年收入總額20 億元以上,增長率8%~12%,年利潤3000 萬~5000 萬元,增長率12%~20%

創新業績 傳統制造業改革的實幹家

面對公司長期虧損的局面,他毅然決定聚焦主業,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對非主業或停產歇業、長期虧損的下屬企業推進改革重組,止血堵漏;面向管理人員推進“五制”改革;為提高員工積極性,實施差異化的薪酬分配方案,大膽嘗試微團隊、項目制、工時計件、工作量承包、阿米巴等各種運行模式。通過一系列大力度改革,公司實現了全口徑盈利,2019 年實現年彙總營業收入20.63 億元,利稅7879 萬元。

品牌與創新的倡導者

他堅信產品贏得市場,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從普通紗線裡做出了大文章,全年開發新品200 多隻,以“五類特色四類功能性產品”為代表的新產品銷售佔比達到36% 以上,貢獻了55% 以上的公司毛利;2019 年獲有效授權專利 60 件,其中發明專利4 件,牽頭參與制定行業標準4 件,團體標準2 件,榮獲中國“紡織之光”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各1 項,摘得中國專利年會金獎和創新獎、中國名優精品金獎、中國最具高端面料獎、省科學技術獎、省優秀新產品獎等。

傳統制造業轉型的實踐者

他提出由傳統運營模式向“面料供應商、品牌運營商、服務型營銷”轉型,實施大客戶戰略,大力推進互聯網營銷,推進線上線下融合,自主搭建“悅享購”商城、研發設計師眾籌平臺等網絡銷售平臺;實施智能化改造項目,全流程數字化、連續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的紡紗項目2019 年實現全面達產達效,家紡製品生產線全吊掛系統項目全面投入運行,綜合運營成本同比下降6% 以上;推進兩化融合建設,大力踐行紡織產業“互聯網+”深度融合和智能化改造。

社會責任的擔當者

在追求經濟效益穩步提升的同時,始終保持上市公司高度社會責任感,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始終將安全環保和節能減排工作作為重要的工作落實各層級的責任;堅持公益事業,維護公司整體形象,積極關心和支持社會公益事業與慈善事業,多次慰問孤寡老人、困難市民,近年來參加公益活動累計支出2120 萬元,企業內部實施“一日捐”、大病幫扶、結對幫扶等活動。

王強 簡介

男 / 漢族 / 1975.06 / 黨員 / 碩士

山東如意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如意科技集團CEO、高級經濟師

數據

2019 年固定資產規模3 億元以上,年收入總額10 億元以上,營收增長率5%~8%,年利潤1000 萬~3000 萬元,增長率5%~8%

創新業績

王強面臨2019 年國內外紡織市場嚴峻形勢和市場嚴重疲軟的異常環境,迎難而上。一方面推行全新營銷戰略保證了年銷售額總目標兌現;另一方面引領全員創新基礎管理實現全年生產高質量運行。2019 年完成新開兩個紡織工業園和50 萬紗錠的新建投產任務;建成200 萬錠互聯網+ 全流程數字化智慧紡紗項目。個人先後獲得“全國紡織工業勞動模範”、“全國紡織行業人才建設先進人物”、“棉紡織產業十大傑出青年企業家”、“全國優秀紡織青年企業家”等榮譽稱號。

加大自主創新,新產品開發成效顯著。在王強的帶領下公司積極調整品種結構,新開發毛、絨、棉混紡產品、三種不同成份的多組份產品、殘雪紗、段彩色紗、包芯紗等新產品200 多種,開發的產品連續16 屆獲得中國流行面料優秀獎。為更好的激勵員工創新創造,王強建立了《知識產權獎勵制度》,2017 年更是成立了王強勞模工作室,工作室以為更好的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為核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發展技術創新和傳統改造提升相結合,完善創新投入、運行和激勵機制,成立兩年來為集團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2018 年獲得“山東省輕紡行業勞模和創新人才工作室”稱號。

創新營銷模式,提升如意影響力。王強依據科技集團旗下各產業根據產品和性質不同,成立各自相對獨立的銷售團隊。為了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各銷售團隊又根據市場片區和產品專業化細分市場,成立市場片區化和小組專業化相結合的縱橫條塊營銷模式。目前山東如意科技集團擁有色紡、包芯、針織、高支等四個營銷事業部;設立華南、華東、華北、香港、日韓、孟加拉等多個辦事處;條塊結合,縱橫交錯的營銷模式和市場網絡,極大地提升集團抗風險能力,適應快速多變的市場環境。重視企業文化,提高員工幸福指數。王強堅持弘揚如意集團“至誠至善、以人為本”的文化理念,切實關心員工生活,維護員工利益。圍繞“提高員工幸福指數”,在各基層單位開展了“員工吃住行及班組建設”互查考評活動;為困難員工申請“亞夫助學金”,在“如意困難員工幫扶系統”建立困難員工檔案,積極推進“三級走訪”工作,2019 年共計走訪270 人;為集團建立了和諧穩定的勞動關係,得到了員工的認同和讚揚。

創新管理模式,引領管理體系先進方向。王強帶領山東如意科技集團堅持“高端定位、精品戰略”的方針,結合科技集團戰略目標和發展現狀,制定戰略運營型管理模式,即集團作為生產方向管理、經營決策和投資的最終決策者,對資源高度共享,並全面負責戰略規劃、經營指標、人力資源、績效管理以及各分公司間的業務協調等工作,將與生產經營相關的職能下放子公司,集團實施監管,形成了“五統一、多監管、一保障”的管理模式;引領國內外企業管理體系的先進方向。

實施人才工程,弘揚工匠精神。王強規劃完整的組織管理體系、實施人才戰略;公司建立高、中、低(老、中、青)三級人才梯隊;完善四種留人機制:文化留人機制、事業留人機制、薪酬留人機制、環境留人機制。圍繞提高員工的操作技能,每年組織“操作運動會”技能競賽活動,同時擔任歷屆操作運動會的組委會主任。2019 年在集團內部持續開展覆蓋全產業、全員和全崗位參與的“登攀高質量 爭做好工匠”操作運動會活動。

田左雲簡介

女 / 漢族 / 1974.05 / 碩士

豫園股份、雲尚產業發展集團

豫園股份合夥人雲尚CEO 兼總裁

數據

2019 年企業固定資產規模5000 萬元以下,年收入總額3 億元以下,增長率20% 以上;年利潤1000 萬元以下,增長率20% 以上

創新業績解決行業痛點 構建“時尚+” 產業新生態

作為復星 C2M 戰略實踐者、時尚產業深度運營商,雲尚在田左雲的帶領下,深耕時尚產業,以產業客戶為中心,將時尚產業與線下場景做成全產業鏈的深度結合,以創新驅動、科技引領,打造“4+4+4”產業模式,構建了“時尚 +”產業新生態。以線上四大平臺打通線下四級場景,通過場景建設聯通產業鏈生產、智造、商貿、渠道四大環節,打造了多個好產品品牌,如線下場景:雲尚武漢國際時尚中心、THE PLACE( 韓國商管品牌)、YOSHOP 原創集、YFD 孵化器等;線上平臺:尚來(時尚資源整合平臺)、IPX(新供應鏈技術平臺)、YOPAI(智慧商貿服務平臺)、網紅中心(多元渠道服務平臺)等,致力於全方面解決行業痛點,樹立產業標杆,獲得了行業內高度認可。

跨界融合 打造產業時尚新IP

2019 年8 月,雲尚首個將產業與商業深度融合的發聲場景投資100 億、佔地57萬方的雲尚.武漢國際時尚中心啟動,利用全球時尚資源,不僅賦能中國及新興市場,還將賦予商戶及設計師雲尚平臺與服務。該中心整合了包括首爾、深圳等國內外優秀原創設計師,攜手全球設計及品牌力量,孵化出亞洲原創潮流品牌,引領國內外時尚風向,並用雲端科技和線下場景為設計師提供最具想象力的發揮空間。該中心迥異於傳統的批發市場,而是以服貿為核心的產業中心、以服裝為核心的時尚中心。

2019 年10 月,雲尚與中國國際時裝週合作,作為官方合作伙伴冠名首屆“YOSUN雲尚.新銳設計師”獎項,希望以此發掘並培養優秀的新銳原創設計師,提供全面的設計產品和商業化支持,使設計師獲得在創意空間、面料選擇、供應鏈資源、銷售渠道和市場宣傳的全鏈條協助,加速原創作品的商業落地。

時尚中心+時尚小鎮 打造原創時尚潮源地

未來,雲尚計劃在西南、華南、華東、環渤海等建立時尚中心+ 時尚小鎮,打造時尚產業核心蜂巢。基於數字化供應鏈的未來時尚設計工業平臺設計互聯、分享時尚,打造原創時尚潮源地。在服裝產業生產、商貿環節已形成聚集的情況下,在集群產地建設“原創+智造” 環節,全力打造“產城人文融合發展”的時尚藝術特色小鎮,在產業功能上與時尚中心實現互補、聯動。此外,時尚嚴選店是明年雲尚以產業生態為依託的C2M 新零售模式,屆時將通過數字化技術進行消費者洞察,匹配個性化消費趨勢,實現“千店千面”,為設計、生產以及供應鏈賦能。

史可傑簡介

男 / 漢族 / 1968.8 / 專科

上海信諾服飾有限公司 董事長

如意科技集團CEO、高級經濟師

數據

2019 年固定資產規模3 億元以上,年收入總額3-5 億元,增長率8%~12%,年利潤1000萬~3000 萬元,增長率5%~8% 以上

創新業績丨根植實業,用心經營

從一名小小的紗線業務員做起,經過20 多年的拼搏,如今已發展成擁有6 個全資子公司的集團企業,是國內大型“時尚針織一體化”全產業鏈發展的民營企業。集團主營產品和服務涉及針織產業的各個領域,包括紗線和成衣產品的設計研發、加工生產和銷售貿易等。

在針織行業產品的定位逐漸向功能化轉變的格局下,史可傑打破常規,推出的各項舉措在公司生產運營過程中發揮出顯著作用,逐步形成差異化可持續競爭新優勢。他堅持以市場客戶為中心,以技術、管理創新為抓手;堅持質量品牌為先,以精品產品引導市場,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競爭新優勢。2019 年開發新針織紗線及針織服飾產品500 餘款,投放市場推廣200 款,新品銷售額達1000 萬元,銷售收入同比增長6%。

社會責任踐行者

在生產過程中嚴格執行國家和地方政府部門的相關規定,不斷改進設備和工藝。在技術上,獲得魔芋漿料及其製備方法與魔芋紗線及其加工機和製作方法的專利;在節能環保方面,配有先進汙水處理設備,和現代中水回用系統,汙水全部嚴格按照環保要求進行了處理,各項技術指標達到國際標準,實現日處理汙水1250 噸。

此外,其還集團同仁在2019 年年初,慰問正安縣,幫扶當地脫貧,並向該地區捐贈80 萬物資。

技術革新引領者

史可傑在集團品牌營銷、科研創新方面不遺餘力的持續投入,全套引進世界知名生產設備——日本SHIMASEIKI,真正實現針織數字化為己任,從單機臺工藝到智能化控制,再創實現生產過程的數字化控制和網絡化。從點到線再到面,實現集團建成數字化的針織工廠,助力企業實現高效的生產環境。完善的生產管理能力以及豐富的針織成衣製造經驗保證了整體產品的高水準品質。

作為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單位、中國針織工業協會花式紗色紗分會的會長,他帶領班子著力為會員企業服務,體察針織企業難處,擔當起領頭人的責任和義務,協會的行業作用和影響力日益增強,對針織花式紗行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帶頭作用。此外,他非常重視人才的培養,先後與東華大學、北京服裝學院、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等高校開展校企合作模式,培養大量針織領域研究人員及研發設計人才,為上海信諾集團及行業實現持續人才儲備,加速創新發展提供支撐。

更多內容丨盡在《中國紡織》雜誌

創新人物丨2019中國紡織行業年度創新人物參評人風采展示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