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居民的“安神香”——北關派出所社區民警張彥奎的故事

社區居民的“安神香”——北關派出所社區民警張彥奎的故事

在北關社區有這樣一位政法幹警,

他認真履行工作職責,

在社區管理、安全防範、服務群眾方面

業績非凡,

贏得了北關社區群眾的

一致讚譽,

為公安機關和人民群眾

搭起了一座理解和信任的橋樑,

他就是張彥奎。

社區居民的“安神香”——北關派出所社區民警張彥奎的故事


張彥奎(右一)

張彥奎生於1971年,是一名中共黨員,現任公安蓮湖分局北關派出所社區民警,一級警長。2007年底從部隊轉業到公安系統,2008年3月分到公安蓮湖分局北關派出所,入警12年來,多次被評為優秀社區民警,2008年被評為奧運安保先進個人,6次被評為優秀公務員,2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3次榮立三等功。

張彥奎有這樣一段肺腑之言:“老百姓的事,有些在我們看來是小事,在他們的眼裡就是關係切身利益的大事。”

2010年,張彥奎到困難戶老王家走訪,見老王臥病在床,一起下崗的老伴也精神不振,張彥奎同社區幹部一起與民政部門多次協商,最終為老王家爭取到了社會最低生活保障金,解決了老王的燃眉之急。

2019年9月,西大巷小區業主王先生因樓上裝修時未做防水,導致王先生家長期滲水,王先生找物業和社區協商無果,就向張彥奎求助。張彥奎聽後與物業、社區、樓上業主多次溝通協商,最終樓上業主答應為王先生翻修並賠禮道歉,王先生特意送來感謝信向張彥奎表達謝意。

張彥奎在走訪中瞭解到孟某母子在轄區生活好多年從未有戶口,張彥奎迅速從多方面整理材料,在與上級部門多次核實後,為孟某母子申報戶口,並在社區申報了低保。

社區居民的“安神香”——北關派出所社區民警張彥奎的故事


他常說:“社區工作複雜繁瑣,但絕不能讓困難嚇倒。”

張彥奎管理的自強社區,實有人口9000餘人,其中暫住人口2000餘人。列管重點人口40餘人,監管對象7人。社區封閉小區與開放性老區交錯座落,棚戶區多,場所、特業眾多,暫住人口高度集中,是北關派出所轄區治安情況較為複雜的一個社區。該轄區的吸毒人員較多,而且大多數不在本轄區居住,管理工作非常不便。於是張彥奎便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經常下社區,串街坊,在2017年協助社區建立了吸毒人員檔案。對於仍有吸毒行為的人員,堅決送戒。2011年的一天,有一男青年手提一隻黑色拎包,在自強西路遊蕩。張彥奎聞訊後,立即帶領輔警趕到現場進行盤問。那人自稱是推銷員,但包內卻有一把彈弓、一包鋼珠、一隻手電筒。張彥奎抓住疑點不放,緊緊相逼,最終該男青年坦白自己以砸車玻璃為手段盜竊車內財物,已經在連續作案20多起。張彥奎同志接手負責自強社區後,緊密聯繫群眾,紮實工作,通過社區基礎工作提供打擊對象40餘人次,破案20多起。形成了違法犯罪人員“不敢來,來了也不敢作案,作案就被抓”的高壓態勢。

社區居民的“安神香”——北關派出所社區民警張彥奎的故事


張彥奎同志自擔任自強社區民警以來,贏得了轄區群眾的信任,張彥奎經常把做群眾工作當作一杯茶來比喻:“茶是發酵得越久品起來越香;做社區民警,和鄰里街坊心貼得越近,工作起來就越是順暢。”張彥奎通過認真歸納總結,開拓創新,在實踐中逐步摸索和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點工作方法。在社區內人口相對集中的地點設置了6處“治安情況通報欄”定時張貼治安預警信息、告居民書等宣傳內容。在日常工作中隨身攜帶“居民防範提醒卡”等宣傳資料。首創了“手記短信防範法”通過大量的入戶調查收集到居民的手機號碼,不定時的將各類警務信息通過手機短信向群眾發佈。此外,張彥奎為熟悉各家各戶的情況,還琢磨出了人口熟悉“四進法”,即進家門、進本子、進微機、進腦子。並始終堅持做到勤走、勤看、勤聽、勤問、勤記“五勤”,不辭辛勞麻煩的進百家門,聽百家情,記百家事。使社區基本情況清晰完整地印在自己的腦海中,被社區群眾喻為“活字典”、“活地圖”。不論颳風下雨,每晚都堅持到社區裡轉上幾圈,有要是發現誰家的門沒關好,張彥奎就聯繫主人把門關緊。只要看見摩托車或電動車的主人不重視防盜,他都不忘提醒幾句。疫情期間,張彥奎作為黨員,主動放棄春節休假,假期參加疫情防控工作,主動申請到社區抗疫一線,發揮吃苦耐勞、實幹擔當、捨我其誰、先人後己的大無畏精神,組織志願者做好社區內的疫情防控工作,為自強社區居民築起了一道堅實的“保護牆”。在疫情期間,張彥奎還還致力守護居民家庭和睦,維護離退休幹部身心健康,為抗擊疫情貢獻家庭正能量。自強社區畢女士與母親——91歲退休幹部杜老太太住在一起,常因生活瑣事發生摩擦。張彥奎與社區書記駱宏武將母女二人請到社區辦公室,幫助她們分析問題,解決家庭矛盾。經過多次推心置腹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做思想工作,母女二人終於和睦相處。

社區居民的“安神香”——北關派出所社區民警張彥奎的故事


張彥奎深入社區,把社區的困難時刻放在心上,把群眾的冷暖時刻記在心頭,積極為社區排憂解難,以服務促管理、樹形象,真正做到了“知民意,聽民聲、解民憂、化民怨”。許多居民都說:“小張做事認真,為民負責,這樣的民警千萬別調走,我們信得過。有了他,我們睡覺都感到安穩!”


記者 韓文韜 實習記者 張媛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