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孟子如何解說: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現在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讀文言文了,因為文言文總能用很簡潔的文字表達出想要表達的內容。很像中國的山水畫一樣,就簡單的幾筆。就能表現出一種意境來,並且給看的人留下了思考的空間。就比如《太甲》裡的這句話:‘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簡單的十二個字,一個不可多,一個不可少,說出了真理。並且給人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回味無窮。

聽孟子如何解說: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一千個人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會有一千種想象,也會有一千種解釋,那麼我們下面來聽一聽孟子是如何解說:‘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這句話的。

孟子說:“實行仁政就有榮耀,不行仁政就會受到侮辱。如今是厭惡受到侮辱卻總在做一些不仁的事情,就像厭惡潮溼的地方但是卻要住在低窪的地方。如果厭惡它,不如崇尚道德而尊重賢士,使有德行的人處在合適的官位,讓有才能的人擔任一定的職務。在國家沒有內憂外患的時候,重點來治理國家。即使是大國,也一定會畏懼它。《詩經》裡說:‘趁著天還沒有下雨,就趕緊找東西修好自己的房子,如果都能這樣做,在生活中還會有誰敢欺侮我。’孔子說:‘寫這樣詩的人,真是懂得道理,能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能治理好自己的家的人,誰敢來欺侮呢?’”

聽孟子如何解說: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但是在國家沒有內憂外患的時候,只想著趁這個時候來享樂,這不就是在自己找禍患嗎?禍與福都是自己自找的。《詩經》說:‘長久的配合天命,自己尋求多福。’《太甲》說:‘天降的災難還可以躲避,自己找的災難那可活不了。’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以上就是孟子用了極其簡單的文字來向我們闡述了他對於: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並且用我們平常人很容易理解的例子向我們說明這個問題。“厭惡潮溼的地方卻要住在低窪的地方。”就這麼簡短的一句話,向我們舉例說明了,並且給我們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我們現在有多少人都是在過這樣生活的。想減肥的人會想:我自己是厭惡肥胖的,但是自己管不住自己的嘴和腿。想考出好成績的人會想:我自己是厭惡低成績的,但是自己總是想多睡會覺,想多玩會兒遊戲。這讓我們總能想到自己,並且可以反省自己。

聽孟子如何解說: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這一段文字裡除了這句:天作孽,猶可活;自作孽,不可活。還有一句至理名言:“永言配命,自求多福。”翻譯成白話文就有點失去了美感,白話文的意思是:我們要長久的配合天命,自己尋求多福。這句話讓我個人看來有很多層意思。但是有三點是比較突出的。一、我們人來到這個世間,本來就會有很多的苦難,這些苦難是上天早就給我們安排好的。二、我們怎麼辦呢?我們不能總是抱怨,我們能做的就是順應自然規律,然後在自然規律中自求多福。三、天給我們的苦難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的,因我們可以自求多福。我就很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意韻了。

所以孟子說: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再配上:永言配命,自求多福。真是啟迪人思考,讓人回味無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