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寫好作文首先要先學會觀察

初學寫作文,常感到作文內容寫不具體,不生動,語言乾巴巴的,沒有幾句話就結尾了。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是因為缺少寫作素材。其實作文素材就在我們身邊,只要善於觀察,可寫的東西很多。可以這樣說,只要我們認真觀察,作文素材無處不在。

掌握具體的觀察方法,不斷變換觀察角度,將自己的目光聚焦於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景,不斷增進觀察意識,我們筆下的文章才會生活氣息濃郁,充滿新奇趣味。

觀察意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個由淺入深,由發現表象到挖掘本質的過程。

一、靜態觀察法-----感知表象

靜物,也就是靜止的物體,在我們的身邊有許許多多,如每天提醒你起床的鬧鐘,課堂上你用來書寫的鋼筆,教室裡的圖書箱,操場上的運動器械,商店裡的布娃娃、熊貓盼盼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寫作的極好素材。我們通過耳朵、眼睛、鼻子等感官直接感知人、事、物、景,攝取各種表象,使眾多的表象映入腦海,形成一個整體形象進而感知感知表象。

運用靜態觀察法,要注意以下兩點:

(1)情感真摯,觀察細緻。

我們在寫靜物之前,一定要培養自己真摯的感情,這樣文章才能寫得揮灑自如。最珍惜的,最熟悉的東西,一種發自內心的愛就湧上心頭,很希望把這種感情表達出來,告訴別人,所以他會有滿肚子的話想要說。

(2)抓住特點,合理想象。

所謂特點,就是事物特殊之點,不同於一般的地方。比如寫“盆景”就要突出它的佈局合理,構思巧妙。寫鬧鐘卻是另外一番模樣,它才不驚人,貌不壓眾,可它的特點卻是活潑可愛,以至於不時地和你大鬧一場,直至你接受它的提醒,馬上起床,上學為止。其他事物也同樣如此。當然,在寫靜物的過程中除了細緻觀察、抓住特點之外,很重要的一環便是合理想象。

範文示例:

炊事班長快四十歲了,個兒挺高,背有點兒駝,四方臉,高顴骨,臉上佈滿皺紋,兩鬢(bìn)都斑白了。因為全連數他歲數大,對大家又特別親,大夥都叫他“老班長”。(賞析: 這是一段對紅軍老班長的靜態肖像的觀察描寫,準確地寫出了人物年齡、身體特徵及營養不良的特點。)

範文示例:

初冬的清晨,霧氣瀰漫,像輕紗,漸漸地隨著風勢飄落,又像淡煙,一陣一陣地繞過房屋樹木,最後落在圍牆上、草地上。霧越下越大。(視覺:起霧)嘿!這霧可真大呀,我站在

陽臺上,(觀察點)就好像站在大海中一樣,到處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我環視了一下四周,只見那鼓樓在霧氣籠罩下,朦朦朧朧的,好似仙境中的古城堡一般。37層樓高的金陵飯店,只能模模糊糊地看見影子,但仍舊顯得很巍峨。西面的清涼山在霧中漂浮著,就像是海洋中的一座孤島,它在霧中忽隱忽現,又像是天外的仙山。大霧阻礙了交通,汽車前進十分緩慢,就好像一隻只大甲蟲在爬行一樣。這時候,整個城市沉浸在乳白色的霧氣之中。(視覺:霧最大)

馬路上,前面幾米遠就什麼也看不清了,只能聽到“叭叭”的汽車喇叭聲和清脆的“叮鈴鈴”的自行車鈴聲。(聽覺:有物及人)我想:農民伯伯也許冒著大霧在田裡幹活;鐵路運輸、航空以及各行各業的叔叔、阿姨們,也要冒著大霧堅持工作,有的甚至要冒著生命危險哩!瞧,這霧給人們帶來多大的麻煩呀!(想象:抒發情感)

觀察評點:小作者在文章的一開頭就先交待了觀察點:陽臺上。然後具體地觀察了霧──“像輕紗,漸漸地隨著風勢飄落,又像淡煙,一陣一陣地繞過房屋樹木,最後落在圍牆上、草地上。”接著觀察霧越下越大──“我站在陽臺上,就好像站在大海中一樣,到處都是白茫茫的一片……鼓樓在霧氣籠罩下,朦朦朧朧的,好似仙境中的古城堡一般。37層樓高的金陵飯店,只能模模糊糊地看見影子……西面的清涼山在霧中漂浮著,就像是海洋中的一座孤島,它在霧中忽隱忽現,又像是天外的仙山。”然後又觀察路上的霧,聽到的和想到的,使文章的內容豐富而又新奇有趣。

二、動態觀察法---寫出人物的態度

動態觀察法是要求作者對活動、變化狀態的景物或人物作動態觀察的方法,它主要用來描寫人和物。用這種方法寫作時,要求作者通過描寫人物在不同情況下的服飾、神情、姿態等變化情況來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個性特點。用這種方法寫物時,要將物的活動變化描繪出來。

如何用好動態觀察法呢?

(1)靜態觀察法多用來揭示人物的社會地位、身份、生活經歷、文化教養等方面的特點,而動態觀察法則多用來表現人物對某種事物的態度。

(2)靜態肖像描寫具有一定的獨立性,而動態肖像描寫是脫離不開情景的交代的。情景是因,人物的神態變化是果。動態的肖像描寫也不如靜態描寫那樣的細緻全面,往往只集中在面部的表情變化上,這些也都是進行人物肖像描寫時應該注意的。

範文示例:

我把碗端到嘴邊,淚珠大顆大顆地落在熱氣騰騰的魚湯裡。我悄悄背轉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嚥著魚湯。老班長看著我們吃完,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了,嘴邊露出了一絲笑意。可是我的心裡好像塞了鉛塊似的,沉重極了。

(賞析:老班長在水塘邊給病號洗衣裳時,發現了魚,他用縫衣針做的魚鉤,釣到了魚,儘管他自己從來沒有吃一口,但他看到病號大口大口地嚥著魚湯,“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了,嘴邊露出了一絲微笑。”在不同背景下人物肖像的變化,突出了他高度的責任感,表現了他堅定的信念和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

三、點面觀察法-----抓住重點

點面觀察法又叫主次觀察法。這種觀察法是在複雜的觀察對象中選取一個或幾個既能體現共同特點、又具有鮮明個性特徵的部分,如典型人物、景物、場面和細節,不惜花大力氣,下大功夫,進行重點觀察,以點帶面,其餘部分只作一般的觀察。這種觀察方法具有“以點帶面”的典型意義,所以叫點面觀察法。

同學們在觀察事物時,如果只注意觀察內容的全面,而忽略了區分主次,那麼,寫出的作文會出現面面俱到眼花繚亂的情形。因此,觀察時必須注意區分主次。什麼是主,什麼是次,這要根據你的觀察目的而定。例如寫《春天來了》,能代表春天的景物便是觀察的主要對象,而不代表春天的景物雖然很多,但不能成為觀察的主要對象。再如寫《我們的校園》,根據觀察的目的或寫作要求,你選擇了操場上的講臺、旗杆,那麼,教室、花圃、跑道、宣傳櫥窗等便是次要的。一般說來,觀察的主體不要太多,有一兩個即可。把主體觀察細緻了,體味好了,其餘的只要抓住總貌便可以了,寫進作文中也只能做陪襯,用兩三句話描繪就行了。

運用點面觀察法要注意以下幾點:

(1)首先要總觀全貌,把握事物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徵。

(2)然後精心選取一個或幾個最能體現總體特徵的部分,深入地觀察,認真細緻地分析。

(3)觀察重點部分,也要大膽地取捨,重點觀察最能說明總體和個體特徵的部分。

(4)還要善於發現那些很少被人瞭解,或根本不被人瞭解的新奇部分。

範文示例:

適逢課外活動,“圓規”正帶領隊集訓。只見她一個箭步向前,一招“無敵駕鴦腿”掃去,霎時,足球在空中劃出一道長弧,直搗對方球門,守門員還在目瞪口呆之際,球已應聲落網。說時遲,那時快,隊友的叫好聲還未發出,“圓規”忽然雙手叉腰,把一隻腳當作支點,來了個一百八度大轉身,另一隻腳尚未落地,“雷語”已出:“在球場上就要像我這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制敵於十米之外。”(點的描寫)那一刻,巾幗英雄“圓規”驚豔全場,令無數粉絲為之傾倒

。(面的描寫)

-------考場作文《我的同桌》

範文示例:

夕陽西下,晚霞漸漸地隱去了。

天空一碧如洗,藍得晶瑩,藍得透明,彷彿一塊溫潤的藍水晶。西邊的天際上,有幾絲飛行勾勒的淡淡的雲,如蠶絲,如飛天的絲帶,如舒展的水紋,輕盈地延伸著,織成一層薄薄的輕紗。

遠處的山峰,在朦朦朧朧的地平線上起伏,山村在茫茫暮靄中靜默著。不知從何時起,莊戶人家的燈火零零星星地睜開了眼,山間的雲霧與炊煙繚繞在一起,形成了縹緲的雲海,遮住了遠山秀美的面容,這雲海如輕歌曼舞的仙女,輕柔地扭動著她的腰肢,時隱時現……

山醉了,霧醉了,樹也醉了……(以上是面的描寫,從高處、遠處整體上寫出鄉村靜謐、柔美的特點)

柔美的柳樹

在微涼、溼潤的晚風中搖曳著枝條,“沙沙沙,沙沙沙”,彷彿對著小溪低聲訴說一個纏綿悱惻的古老傳說。山腰的白楊則倔強地挺直了腰,舒展著手臂,盡情享受此刻的微涼、舒爽與清新。坡頂上,松柏一如既往地張開翠綠的枝葉,屹立在黑色的懸崖邊上,似欲飛昇的仙女,但又留戀腳下的土地……

一種不知名的樹,葉子全紅了。一叢叢的,像燃燒的火,映紅了整個山谷。微風過處,它火苗般地跳躍,整個山谷成了燃著火的海洋。(視覺)於是,涼涼秋意中,孤獨寂寞的我猛然感到一種熱烈,一種激情。(心理)我隨手摘下一片紅葉捧在手心。那清晰的紋路,隱隱透出一絲不可名狀的幽香,(嗅覺)那熾熱的紅色,使我感到了莫名的溫暖。(心理)噢!盛夏時的它也閃動過青春的綠色呀!秋寒離枝時,它又如此紅豔絢爛!我心不禁一顫,趕緊把它小心地夾入日記本中,想留下這片熾熱。其實,在生命的長河中,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留住自己的青春和理想!(想象)(對柳樹、白楊和松柏的情態,以及“一種不知名的樹”是點的描寫,寫出鄉村的生機與活力)

夜色漸漸濃了。我深深吸了幾口空氣——涼爽、清新,透著一股爽勁兒。我的心忽而輕鬆了許多,再抬頭仰望時,天更藍了。對,是深藍,深邃凝重,一種一眼望不到底的深藍。

-------《山鄉秋色》

(賞析:作者抓住山鄉秋色靜謐、柔美和熱烈的特點,由整體到局部,由面到點地進行描寫。整體的寫,作者先寫天空,再到遠山,突出景物“面”上的特徵。描寫柳樹、白楊和松柏的情態,以及“一種不知名的樹”,這些景物是山鄉秋色中的“點”。文章有詳有略,最後落筆在“一種不知名的樹”,寫樹葉的顏色及由它引起的激情,並昇華出哲理意味的議論:“其實,在生命的長河中,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永遠留住自己的青春和理想”。 總之,本文寫景由遠及近,由面到點,做到了由景生情,情景交融。)

四、側面觀察法----多層烘托

側面觀察法是通過側面,也就是對周圍人或物的觀察來反映、表現中心人物或事物的一種觀察方法。說得明白些,就是要觀察甲,卻通過觀察乙來襯托甲、突出甲。如常見的以鳥兒襯托樹木,以蜜蜂襯托花朵,以魚兒襯托水,以周圍人物襯托中心人物等,都屬於這種觀察方法的運用。

運用“側面觀察法”,要注意以下幾點:

(1)首先要觀察主體——中心人物的言行舉動、音容笑貌或中心物的形狀、姿態、色彩、氣味、聲響等等,然後再重點觀察其他。做到心中有全局,眼中有主體。

(2)在觀察周圍的人或物時,要對人的語言、動作、神態等作重點觀察,並注意對比、分析,以便獲得正反對比的材料;對物的形態、色彩、氣味、聲響等作細緻的觀察,要突出特點。

(3)在觀察周圍的人或物時,可以採用集中的方法,如將中心人物和周圍人物一同觀察,也可以採用交叉的方法,既觀察中心人物,又觀察周圍人物,瞭解人或物之間的關係。

(4)在觀察人或物時,要儘量多看、細看、突出重點,以便從中做出最佳選擇,更有效地襯托處於中心的人或物。

範文示例:

學校要舉行演講比賽了,語文老師宣佈了這個消息,教室裡頓時就炸開了鍋,同學們都興高采烈地討論著。只有她,靜靜地坐著。也對,就她那副模樣,還算有點自知之明。接著老師問道:“有人願意參加嗎?”

霎時,教室裡一片寂靜,同學們立刻像被霜打蔫了的茄子一樣,個個耷拉著腦袋,互相瞟來瞟去……我掃了一眼同桌,只見她神情嚴肅,眉頭緊鎖,目光堅定,嘴唇緊閉,似乎在做什麼重大決定似的。忽然,她眼神有了變化,胖乎乎的右手立了起來。

-----考場作文《那個瞬間讓我難忘》

(賞析:對側面人物的觀察描寫有意識地對主要人物形成對比,襯托她的沉著,自信。)

五、移步觀察法-----理清寫作順序

移步觀察法也叫移位觀察法。就是在觀察的時候,不斷移動腳步,變換觀察的位置,一步一景,隨著地點的轉換,我們可以發現事物在不同方位、位置的不同姿態。移步換景需邊走邊看,在觀看時隨時注意把握觀察點。文章要把這些觀察點交代清楚,使前後形成一條清晰的線索,否則文章就會混亂不堪。在觀察點觀察時,我們要注意方位順序和時間順序是否明確清晰,不能有絲毫混亂,否則將影響作文表達。

運用移步觀察法需要注意的是:

(1)要交代好觀察點的轉移。移步觀察實際上是一點一景,點動景變,所以先要交代清楚觀察的點。先定點,後繪景,繪景後再交代第二個觀察點,然後再繪第二幅景。按點——景——新點——新景的順序行文。

(2)觀察點的轉換順序要合理,不能顛三倒四。在敘述過程中,要注意把空間位置之間的關係交代清楚,把表示方位、處所的詞語寫清楚。當空間發生轉換時,最好另起一段,這樣文章才條理分明。

(3)要緊緊抓住各處景物的內在聯繫或人物行蹤。在一篇文章中描寫多處景點的景物時,它們之間要遵循一定的邏輯順序,要注意一環扣一環,自然引出下文,使過渡自然而嚴密。這樣文章才會脈脈相通,結構緊湊。

範文示例:

那逶迤相連的樹正群海,(點出觀察點)是多麼迷人的去處,沿著它綿延十餘華里的長堤,一汪汪都是深藍色的流水,有時被山巒掩映得幽深深的,泛出了暗沉沉的光;有時從一排柳樹頂端瀉下的日光,又將它照成柔嫩的綠色。瞧這波光粼粼,濃淡輝映,像是誰在調色板上跳起了輕盈的舞蹈。河灘上紅黃相間的野花,又給這蔚藍色的湖泊鑲上了綴邊。在這雲蒸霞蔚的氤氳中,真使人目迷五色,像是飛進了一種無限神秘的境界。……(景)

往前走不多遠,我瞧見了更寬闊的犀牛海。(觀察點)……吸不到新鮮的空氣,瞧不見廣闊無垠的土地,瞧不見山山水水和蔥蘢的樹木,從彈丸之地的小島,來到這九寨溝的美景中,簡直太使人陶醉了,說著話他們就唱出了喜悅的歌。

-----林非《九寨溝紀行》

(賞析:作者第一段寫在樹正群邊觀景,第二段寫在犀牛海邊觀景。兩個觀察點連接起來,構成了作者的遊蹤。由於以遊蹤為線索,文段脈絡清晰,內容層次分明。在描寫每個觀察點觀賞到的景象時,作者非常注意按恰當的方位順序來寫,在描寫樹正群海的景象時,先描寫流水,再描寫河灘上的景象,由下到上,順序清晰分明。)

六、感官觀察法----多角度還原事物

人們在觀察時會用到全身的感覺器官去看、去聽、去嗅、去品、去觸及。打開五官,才能感受萬物,才能在作文中還原事物。多角度地還原事物,可以把事物立體、動態地展現於讀者面前。當然,在還原事物時,我們要有所取捨,不能把觀察到的事物的所有表象原原本本、一點不漏地還原出來,致使詳略失衡,中心難顯。

範文示例:

春月無邊的夜晚,我獨自一人,走過一座又一座鋪滿去年十二月落下的、尚未腐爛的樹葉的崗子,地面被月光戳出無數的斑塊,蜜蜂不知到哪裡去了,一路上遇見無數的花叢,它們中的一些,當著我的面打開,(視覺)撬開烈酒罐子似的把氣味放出來,香得令我噁心。(嗅覺)這些花朵有些在月光中,有些在暗處,拼命地開放著,前仆後繼,枯萎的才垂下,掉下,新的骨朵又打開了,彷彿有什麼不可抗拒的誘惑在外面吸引它們……(視覺)我又聽見一朵馬花“叭”的一聲解放了,(聽覺)我忽然明白,我煩惱的根源是,我不想當人,我想當花,我要開放。(心理)

----于堅《春天》

(賞析:作者獨自一人走在“春月無邊的夜晚”,動用各種感官去感受春夜之美。作者用眼睛看到了斑駁的月光,看到了花兒的開放和凋謝;用鼻子嗅到了花叢所散發出來的濃烈香氣;用耳朵聽到了馬櫻花“叭”的一聲綻放的聲音;用心感受到了花兒的生命力。作者動用多種感官去觀察從多個角度去描寫春夜之景,充分展現了春夜的寧靜和自然界的勃勃生機。)

想象觀察法---使文章形神兼備

在觀察事物的同時,把見到的形狀、姿態、顏色,聽到的聲音,嗅到的氣味等,藉助貼切、逼真、新奇的比喻、擬人、誇張等修辭方法,在實物與想象之間架起一座彩橋,使通過觀察得到的印象被表現得更具體、更形象、更新穎。也可以是對更遠的人、事、物、景、理的聯想。這種觀察法的基本特徵是:觀察+想象,因此被稱作想象觀察法。

運用想象觀察法,要注意以下幾點:

(1)首先要仔細觀察事物,把握它的外形、姿態、顏色、聲音等方面的特徵,尤其是動態的變化情景。

(2)再運用比喻、擬人、誇張等修辭方法,展開充分的想象和聯想,讓觀察到的事物活起來。

(3)在運用想象、聯想時,注意融進飽滿、豐富的思想感情,以便寫作時情景交融、神形兼備、真切感人。

範文示例:

桂林,以甲天下的山水,給人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而象山,那奇特的神態,更有誘人的魅力。

早晨有霧的時候,整座象山籠罩在白茫茫中。不一會兒,乳白色的濃霧在流逝,在減退,透過雲流的縫隙,藏青色的石崖和小樹隱約可見。這時,遠處的天邊,微呈天藍,濃霧如煙一樣在繼續減退,變薄,薄得像一層輕紗。從這輕紗垂幕中看去,巨象的輪廓立即呈現在眼前,它正伸長了鼻子在江中飲水呢!不知道是雲霧在漂移,還是象山在蠕動,叫人覺得屹立在眼前的是頭活象。再過一些時候,天空一片蔚藍,薄霧又變成一條乳白的緞帶將象山圍了一圈好像這隻大象站在這條緞帶之上飄動似的,神奇異常。

(賞析:這兩段文情並茂的文字,將作者所觀察的雲、霧、石崖、小樹、象山,通過比喻,在實物與想象之間架起了一座彩橋,巧妙地把山的顏色比喻成“乳白色”;把霧比喻成“煙”,薄得像“輕紗”,像“緞帶”。如果只有細緻的觀察,而沒有合理、貼切、奇特的想象,能使眼前的人物這樣具體、形象,有的簡直像活的一樣嗎?同時,在想象中又融進了作者多少強烈、感人的思想情感啊!)

佳作示範:(一)

七品芝麻官

我家寫字檯上,放著一個泥制的七品芝麻官,這個小玩意是舅舅出差時從無錫給我帶來的。

七品芝麻官全身塗滿了五彩繽紛的泥彩,還真神氣呢!它頭戴一頂小巧玲瓏的烏紗帽,身穿一件大紅袍,腰繫一條金黃的腰帶,足蹬一雙厚底的高筒布靴,那模樣好威風啊!七品芝麻官手裡還拿著一把金邊小扇,蹺起了二郎腿,坐在一個閃著金光的大元寶上,好似悠閒自得地望著百姓。有趣的是他的頭,又圓又胖,兩個小眼珠轉個不停,好像總是在思考著什麼。他兩撇八字鬍向上翹著,鼻樑上塗了一層白粉,活像舞臺上的丑角兒。要是你輕輕搖一搖他的身體,那個有趣的腦袋就會晃個不停,好像在說:“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想用元寶買通我,白費心機把夢做。”

開始,我只是把七品芝麻官當作一件有趣的玩物,後來才漸漸地瞭解到這件小工藝品的意義,原來,七品芝麻官是民間傳說中的一個除惡揚善的人物,平時他整天好像糊里糊塗,可是每到關鍵時刻,卻敢於和惡勢力鬥爭。如今,人們把他製成工藝品讓大家欣賞,不正是要我們學習他剛正不阿的好品質嗎?現在,我把它放在家裡最醒目的地方,我要它時刻提醒我,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

(賞析: 描寫靜物,除了要按照順序把物品的特點寫具體外,更重要的一點還要依靠作者的豐富聯想和想象,使靜態的事物“動”起來,使其具有一種栩栩如生的動態美。本文就較好地做到了這一點。比如文中寫到:“七品芝麻官……好似悠閒自得地望著百姓。”一個“望”字,就把這個泥塑的七品芝麻官心繫百姓的眼神生動地表現了出來。又比如寫到七品芝麻官腦袋搖個不停時,作者用豐富的想象力讓它開口說了一段“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的話,使這件普普通通的工藝品,變成了一個活生生的“人”。從而使這篇文章平添了不少的生趣和美感。

本文對物品意義的敘述也是很成功的。結尾時把這件工藝品和真實的人物形象聯繫起來,點明我們觀賞這件工藝品,不僅是欣賞它有趣的造型,更要學習人物好品質。寫得生動自然,絲毫沒有故作姿態。)

佳作示範:(二)

我的爺爺

看過電影《牧馬人》以後,我就一直想到爺爺家去。爺爺也是個牧馬人,我想,和電影中的牧馬人一樣,我爺爺也會趕著許多馬兒奔馳在草原上,草原上也會有很多很多的鮮花,會有很多很多小鳥……多麼令人神往啊!

一放寒假,爸爸媽媽就帶著我去看爺爺,一下車,我就看到爺爺來接我們了。他的臉黑裡透紅,頭髮、眉毛和鬍子都白了。他抱起我,一邊用鬍子扎我的臉,一邊呵呵笑著。多麼可親的爺爺啊!

到了家,我們圍著羊糞爐子,喝著香噴噴的奶茶,吃著手抓羊肉。大人們喝起了青稞酒,這時我看見爺爺的臉更紅了,好像一下子年輕了許多。

晚上,屋外的西北風“呼呼”地吼叫著,天氣冷得要命。第二天一早,我被一陣一陣的馬叫聲驚醒了。我趕緊穿上衣服下炕,開門一看,原來是爺爺牽著一匹渾身有像菊花一樣花紋的大青馬。我說:“爺爺,我跟你去放馬。”爺爺笑著說:“好孫女,我已經放馬回來了。”可不是,爺爺穿著老羊皮襖,腰中勒著一根紅綢子“繫腰”,還挎著一把好看的小刀。他頭上戴著一頂紅黃色的狐皮帽子,上面落滿雪花,白鬍子上掛著串串冰渣。

爺爺拴好大青馬,拉著我的手走進屋,沒等我問,就說:“現在是每年最冷的時候,也是母馬生下小駒的時候,這節骨眼不時時守著馬群,萬一小馬駒一生下來,不是凍死,就是被狼吃了,弄不好,大馬也會遭罪。”“那您半夜出去凍著了怎麼辦?餓了怎麼辦?害怕不害怕?”爺爺聽了哈哈大笑,說:“一晚上下好幾個小馬駒,高興還來不及,哪顧得上別的呢?”

說著,爺爺又拿出他的菸斗“吧嗒、吧嗒”抽起來。我透過縷縷青煙,看著爺爺那佈滿皺紋的臉龐,好像看到了他的心。是啊,他愛馬群,就像愛他的兒孫一樣。

爺爺真好,我真是捨不得離開他老人家。

(賞析: 這篇文章通過寫爺爺冬夜放馬、護馬,表現了爺爺愛馬的感情。作者並沒有和爺爺一起去放馬,也沒有看到爺爺是怎樣放馬的、護馬的,但爺爺那種愛馬“像愛他的兒孫一樣”的感情卻表現得很突出,使人讀後印象極深。原因是什麼呢?有兩點:一是通過爺爺的語言,二是運用動態觀察法對爺爺的肖像進行一系列的描寫。這裡著重說說第二點。

文章第一次寫爺爺的肖像是一下車時見到爺爺的樣子,“他臉上黑裡透紅,頭髮、眉毛和鬍子都白了”。第二次是喝了青稞酒之後,“爺爺的臉更紅了,好像一下子年輕了許多”。這兩處肖像描寫,給人的印象是,爺爺年事已高,但老當益壯。第三次寫爺爺的肖像是冬夜放馬回來以後,“爺爺穿著老羊皮襖,腰中勒著一根紅綢子‘繫腰’,還挎著一把好看的小刀。他頭上戴著一頂紅黃色的狐皮帽子,上面落滿雪花,白鬍子上掛著串串冰渣。”這是最重要的一段肖像描寫,生動地刻畫了爺爺風雪牧歸的形象,讀了以後,彷彿眼前展現出一位老人在冰天雪地中與嚴寒搏鬥放牧的情景。第四次肖像描寫是進屋後,爺爺講述他喜得好幾個馬駒之後抽起煙來。“我透過縷縷青煙,看著爺爺那佈滿皺紋的臉龐,好像看到了他的心。”

小作者通過動態中一系列的肖像描寫,讓“爺爺”在讀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佳作示範:(三)

歡樂的校園

春夏秋冬,我們的校園裡都洋溢著歡樂。

萬紫千紅的春天來了,校園裡生機勃勃,一年一度的運動會在校園裡舉行,校園裡充滿著歡樂的氣氛。

夏天來了,老槐樹為我們撒下了一片陰涼。每到課間,這裡熱鬧非凡。我們盡情地玩耍,“跳房子、跳皮筋、砍包、跳繩……(面的描寫)“六一”到了,校園更是洋溢著喜慶的氣氛,同學們穿上了最漂亮的衣服,喜氣洋洋地湧向操場,玩著自己喜愛的遊藝項目。(面的描寫)你瞧,幾位三同學正在玩“氣球過山”呢!他們憋了一大口氣,使出吃奶的勁兒吹面前的氣球,氣球輕悠悠地向前飄去,大家屏息凝視著,眼看氣球要“過山”了,可惜,氣球在“山”上——一個高高的模型“山”上顛了一下,又往下滑去。他們毫不氣餒,接著吹。功夫不負有心人,那氣球終於過山了,吹氣球的,觀看的,都高興地歡呼跳躍起來了。(點的描寫)看吧,“貼鼻子”的,“釣魚”的,“打靶”的,“盲人敲鼓”的,一圈圈,一對對,一堆堆,到處是歡聲笑語。(面的描寫)

秋風習習,天氣涼爽,我們三五成群,在校園裡觀賞著秋景,唱著剛學會的新歌。

寒冷的冬天,雪花飄飄,校園披上了一件銀白色的外衣。操場上,像鋪了一床白色的地毯。老槐樹枝上,銀白雪條閃著道道白光,校園變成了一個銀裝玉砌的世界。一下課,我們從各個教室衝出,像潮水一樣從各個樓門湧向操場。(面的描寫)我從地上抓起一把雪,捏成雪球,瞄準最胖的霍雷,“嗖”地朝他砍去,“啊,霍雷中彈了!”我歡呼著,霍雷毫不示弱,捏了一個更大的雪球,大喊一聲,“看招!”我來不及躲閃,雪球在我背上開花了。(點的描寫)同學們在雪地上追逐著叫喊著,一個個雪球在頭頂上橫飛,帽子上、衣服上、臉上、脖子裡,雪末點點,一張張臉漲得通紅,一個個頭上冒著熱氣,整個校園裡生機勃勃。(面的描寫)

歡樂的校園,給我童年帶來了無窮的樂趣,六個春夏秋冬啊,將永遠珍藏在我的記憶裡。

(賞析 這篇作文,小作者組織材料詳略得當、點面結合。一年四季,作者詳寫夏、冬兩季,略寫春、秋兩季,從而使繁簡相宜、重點突出。詳寫部分,又注意到點面結合。夏季活動,既寫了平日的活動這個面,又突出“六•一”活動這個點;“六•一”活動,既詳述了“氣球過山”這個點,又概述了“貼鼻子”、“釣魚”、“打靶”、“盲人敲鼓”等遊藝活動這個面;冬季活動,既寫了大家打雪仗這個面,又突出了“我”和霍雷打雪仗的這個點。這樣,就既概括又具體地描寫了整個校園歡樂的情景。)

佳作示範:(四)

小球門手

這塊空地真是賽足球的好地方。放學以後,孩子們又來到這兒。他們分成兩撥兒,把書包和帽子堆起來做球門,就拉開陣勢賽起來了。小弟弟小妹妹被吸引來了,過路的大個子叔叔也坐到場邊,欣賞起他們這場球賽來。

看那個留平頭的小守門員,他警惕地注視著前方,膝蓋磕破了也毫不在意。他戴著手套,分腿彎腰,上身前傾,真正的守門員都是這樣的。守門員後邊站著個腆著肚子的小男孩。他好像是候補的,一心想著快點兒讓他上場,好一顯身手,撲住幾個險球。

守門員和觀眾都望著遠處的場地,可見雙方隊員正在那兒拼搶。那個帶紅帽子的小女孩生怕別人擋住她,往外探著身子,眼睛盯著遠處。坐在她旁邊的“紅領巾”伸直了脖子。那個扎蝴蝶結的女孩索性站了起來。摟著小弟弟的紅領巾可能來遲了,他坐在邊上,也全神貫注地注視著局勢的發展。不知誰家漂亮的白狗兒跟主人一塊兒來了,它對球賽沒興趣,正臥在場邊閉目養神呢。

那個抱著洋娃娃的小女孩跟別人不一樣,腰挺得直直的,臉上沒有什麼表情,好像誰勝誰負都跟她不相干。旁邊的那個帶風雪帽的小男孩卻顯得挺緊張,也許是頭一回看到這樣激烈的球賽。

對這場球賽最感興趣的要數那位大個子叔叔了。他面帶笑容,看得津津有味。孩子們踢得太精彩了,也許引起了他對兒時踢球的美好回憶。

(賞析: 本文是運用側面觀察法的典型例文,作者就是通過對小球門手、“腆著肚子”的小男孩、“帶紅帽子的小女孩”、“紅領巾”、“扎蝴蝶結的”小女孩、“帶著小弟弟”的紅領巾、小白狗、“抱著洋娃娃”的女孩、“帶風雪帽的”小男孩,以及大個子叔叔的觀察,來襯托整個球賽的激烈。如果場上的角逐、競賽不激烈,能這樣像磁石一樣地吸引這些人嗎?)

佳作示範:(五)

遊長嶺公園

陽春三月,春光明媚,我們去遊公園。

公園大門口,大理石屏上“長嶺公園”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映入眼簾,那是王首道爺爺為我們廠公園題寫的名字。兩旁的石獅含著微笑迎接參觀的人們。

走進公園大門,一幅大理石浮雕“九龍戲珠”展現在眼前,這九條龍蜿蜒遊動,瞪著圓圓的眼睛,在爭奪一顆發光的寶珠,像活的一樣。陽光灑在重重疊疊的樹葉上,金光閃爍。

透過密密層層的或濃或淡的空隙,地面上出現了大大的圖兒,抬頭往上看,山頂的長風閣若隱若現。

我們穿過竹林,來到了兒童遊戲場,這裡有電動飛機、電動火箭、滑梯、鞦韆、蹺蹺板等玩具。還有一架退役的真飛機,那是空軍叔叔送給孩子們的禮物,孩子們在這裡嬉戲、玩耍,到處充滿了歡樂。

登上石級,翻過山坳,我們又來到了水榭臺,水榭臺上有座石拱橋,橋洞古色古香,橋下是一池春水,分外碧綠。“哦”的一陣叫聲從假山旁精緻的小屋裡傳來,一隻只大白鵝和一對對鴛鴦被我們的歡樂聲驚動了,陸陸續續遊了出來。這裡彷彿是童話的世界,水中的假山上有一個孔隙,流出的泉水像是一掛珠簾,泉水濺起水珠,霧氣騰騰,真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磅礴氣勢。一座“八仙過海”的雕像,栩栩如生,令人陶醉。

從水榭臺出來,向上攀登,來到了長風閣。一陣清風吹來,好涼爽啊!站在長風閣裡向西眺望,可以看到浩瀚的長江水,向東俯瞰,可以看到一座座煉油塔,一棟棟鱗次櫛比的廠房,川流不息的油罐車和向遠方伸展的束束管線。南面,連綿起伏的群山浮在雲霧中,像奔騰不息的駿馬,揚起團團征塵,我們似乎還聽到它們雄壯的嘶叫。

二十年前,這裡還是片荒山野林,聽說還有猛虎出沒呢。如今卻成了一座石油城,抬頭望見樓柱上詩人、書法家史穆撰寫的楹聯“高閣擁群山塔林迎旭日,長風吹萬里湘水綴明珠”,你不由得不發出與詩人同樣的感慨:

啊,長嶺——雄偉的石油城,國家一級企業單位,不愧是湖畔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

(賞析:本文最突出的是寫出了公園裡“長風閣”、“兒童遊樂場”、“水榭臺”等各具特色的景物。對石拱橋的“水、山、鵝”描寫細緻、生動。“橋下是一池春水,水中假山有一個孔隙,流出的泉水濺起水花,霧氣騰騰。”結尾兩段,著墨不多,今昔對比,無形中體現出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這樣寫比有些同學說套話、大話,效果好得多。

文章按參觀順序來寫,注意了用詞準確。“走進……穿過……登上……翻過……”這些意義不同的動詞,用於到達的不同地理位置的記述,別具匠心,可以借鑑。)

佳作示範:(六)

北國奇洞

去年暑假期間,我們全家來到本溪度假。本溪水洞聞名全國,早已成為人們嚮往的旅遊勝地,我們決定到那一遊。

從本溪站到水洞,乘公共汽車需一個半小時。在崎嶇的山路上顛簸,時間在人們的談笑聲中悄悄流逝。啊,終於到了本溪水洞。人們興奮地從車上跳下來,一窩蜂似的湧到售票口,乘上了觀光汽艇。

在水洞外邊向四周一望,連綿起伏的青山襯托在藍天、白雲之下,簡直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在綠草的簇擁中,露出一個大洞口,洞口上方是由薄一波題寫的四個鮮紅大字:“本溪水洞”。字寫得剛勁有力,讓人頓生敬佩之情。

進了水洞,是一個穹隆形似的大廳。五彩的燈光,如同繁星點點,真可謂天上人間,神話傳說中的別有“洞天”大概就是這樣吧。

汽艇漸漸進入觀賞區。在已開闢的五華里的小洞中,有多處風景點,每個風景點都使你目不暇接,驚歎不已。

彩燈光芒四射,忽然照到了一尊“石雕塑像”身上。這個“石雕塑像”被取名為“人參娃”。這並不是誇張,細看,只見它有頭有手,身體的下部是一條條人參的根,也就是“娃”的“腿”。這個“人參娃”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我猜想它肯定出自哪位名家之手。

可是,後來聽導遊員介紹,這不是人工雕琢,而是自然形成的。“看,快向那邊看!”媽媽像孩子一樣嚷著,把手指向左邊。那是一個名叫“大象戲水”的自然石,那大象好像是在河裡吸足了水,抬起頭把水用力向身上噴灑。它的身上溼漉漉的,一顆顆小水珠清晰可見。兩隻像搖動著的扇子一樣的大耳朵不斷地扇動著,可以看出它是多麼喜歡水,喜歡洗澡啊!

水裡,隱約還可以看見有魚兒游來游去。藉著五彩的燈光,我發現那些魚兒的身子都是烏黑的。聽媽媽說,這些生長在水洞裡的魚因為終年見不到陽光,得不到溫暖,所以才這樣烏黑。我很想試試這水的溫度,於是,把手往水裡一伸,“我的媽,涼死我了!”我趕緊把手縮回來。據導遊員說,冬天這裡的水可比外邊暖和得多。

我忽然看見前面有一根大柱子,被取名為“頂天柱”。頂上粗粗的,底下細細的,等汽艇開到跟前一看,“哎呀,可惜呀可惜,這麼好的頂天柱卻破掉了許多。”我不禁嘆息起來。爸爸說:“可能是為汽艇航行方便吧!”

根據導遊員介紹,這個小洞是五百萬年才形成的,水洞闢為旅遊點也是近幾年的事。

不一會兒,遊艇折回了頭,漸漸地,開回了原來的地點,下了船,又回了入口處,我們戀戀不捨地出了水洞,但水洞的美麗景色卻時時縈繞在我的腦海裡。

我原以為只有神話中的“天宮”才有如此的美景,沒想到在我們北國,也有這樣的奇景。可謂北國奇洞啊!

(賞析:這篇文章成功地運用了想象觀察法,文中出現了多處的想象和聯想。如寫到大廳“五彩的燈光”時,聯想到天空閃爍的“繁星”,並進而想象到“神話傳說中的別有洞天”。這就使得思路更加開闊,文筆更加神采飛揚,景物也就更加具體,更加形象了,而且引起了人們無限的遐想。如果只寫到燈光是五彩的,那印象就淡薄了。再如由“石雕塑像”聯想到“人參娃”,並且指明哪是頭,哪是手,哪是腿;想到這“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的“人參娃”肯定是“出自哪位名家之手”。這就使得思維活躍,畫面層層展開。給人的影像是“石雕塑像”確實像“人參娃”。文章結尾又聯想到:“我原以為只有神話中的‘天宮’才有如此的美景,沒想到在我們北國,也有這樣的奇景。可謂北國奇洞啊!”這就比自然結尾深刻多了。不但帶有強烈的抒情、感嘆,而且又強化了讀者的印象,小結了全文,深化了中心——此處真像“神話中的天宮”。)

佳作示範:(七)

泥狗子

江蘇 丁一帆

沒吹過泥狗子的人,不能算到過孤山。(開篇點題,設置懸念,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

泥狗子——孤山特產,選用孤山上特有的紅土,純手工捏製而成,摸上去有些粗糙。紅土捏成的小玩具有各種各樣的形態,不過多數是小狗,所以俗稱泥狗子;每一種都活靈活現,真是捏只小狗汪汪叫,捏只公雞喔喔啼。(“汪汪叫”、“喔喔啼”生動表現了小玩具“活靈活現”的形態特點。)(批註:再次點題,並交代了“泥狗子”的產地、製作材料、名字來源,使人們對泥狗子有了初步的瞭解。)

那天,去孤山踏青,我聽見身後不遠處有“蛐蛐”的聲音,便回過頭去張望,原來是一位老爺爺在賣泥狗子。我一眼看中了那隻綠色的泥狗子。它胖嘟嘟的身子,前腿長,後腿短,抬頭仰望著天空。(這句話概括交代了泥狗子的外貌。)我立馬掏錢買了下來。(“一眼看中”、“立馬”寫出了“那隻”泥狗子對我的吸引力之大,也表現了我對它由衷的喜愛之情。)

在太陽光的照射下,我仔細端詳它:紅色的眼睛凸了出來,一雙招風耳向內翻,犀利的黃毛髮型,尾巴直衝天際,好像要跟天公比個高低;再一看那副嘴臉,活似個有趣的雷公嘴,乍一看還以為是其他星球的不明生物呢!(批註:在上一段概括介紹泥狗子外形特點的基礎上,這一段再從它的眼睛、耳朵、髮型等角度具體描摹了泥狗子的外形特點;巧妙的聯想“好像要跟天公比個高低”、“活似個有趣的雷公嘴”更活化了泥狗子的神態特徵。)

泥狗子的外形堪稱奇葩,吹出的聲音卻悅耳至極!(過渡段,在結構上起承上啟下的作用;結尾的感嘆號更流露出作者對泥狗子及其聲音的無限喜愛之情。)

輕聲吹起,聲音婉轉柔和,好似溪水趟過樹林,微風拂過面頰,柳枝蕩過湖面:高聲吹起,聲音高亢清脆,一副百鳥齊鳴的壯觀景象呈現在眼前。時而婉轉,時而高亢,更是別有一番韻律。(批註:這段文字既實寫聲音的悅耳動聽,又虛寫由聲音引發的想象到的情境,給人以無限的遐想。)

伴隨著優美的泥狗子聲,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嘯天犬在天庭因為缺少同類的陪伴,所以得了抑鬱症,整天悶悶不樂,鬱鬱寡歡。二郎神看見了十分心疼,就下凡,到孤山的的一角採集泥土,收於錦囊內,帶回天庭,捏泥做的小狗準備送給嘯天犬,一邊捏,一邊唱:“黃泥巴,灰泥巴,左手捏,右手捏……”一不留神,手一鬆,剛成型的泥狗子穿過雲霧,掉落到人間,恰巧落到了孤山腳下的孤山鎮上,勤勞智慧的孤山人仿照它的樣子捏了許多,到集市上賣。(再次“展開想象的翅膀”,虛寫想象到的情形;既豐富了習作內容,增強了閱讀趣味,又增添了泥狗子的神秘色彩。)

泥狗子,黃泥捏成的小玩具,看似普通,可它卻是孤山人民用智慧捏成的。(再次點題,深化中心,流露出小作者對孤山人民的聰明智慧的無限欽佩之情。)

(賞析:習作以詳實的內容為我們介紹了孤山的特產——泥狗子的特徵;在介紹其外形特徵的時候,先整體、概括介紹其外形樣貌,再細緻觀察,從它的眼睛、耳朵、髮型等角度詳細描摹其形態特徵,並藉助恰切的聯想“好像要跟天公比個高低”、“活似個有趣的雷公嘴”活化了泥狗子的神態特徵,凸顯了孤山人民高超的手工技能;在介紹其聲音特徵的時候,習作則採用虛實結合的手法,既直接逼真地描摹了聲音的悅耳動聽,又虛寫由聲音聯想到的情境,給人以無限的遐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