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最後的溫柔:鯨落

3月10日,中科院“深海勇士”號搭載著“探索一號”載人潛水器進入三亞的海底。

在深海探索了近一個月之久後,科研者們在昨日宣佈了他們的重大成果——我國海域中發現了首個鯨落!

鯨魚最後的溫柔:鯨落


在南海的海底,拍攝到一隻3米長的鯨魚屍體。它死亡的時間不算太長,身上大部分的肉質都已經被其他生物吞噬,只留下了尾部少量的肌肉,等待更多食客的到來。


一隻死鯨,如何談得上是個好消息?鯨落是什麼?


鯨落是指鯨魚死亡後落入深海後形成的生態系統,被稱為深海生命的綠洲。

此次發現對於我們認識海洋生態系統,如何維持深海生命的機制和我國深海生物多樣性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意義重大。

鯨魚最後的溫柔:鯨落


眾所周知,鯨魚是海洋胎生哺乳動物,據記載,它們的祖先很有可能是由陸棲有蹄類動物演變而來的。經過了漫長的歲月,隨著環境的改變,鯨魚的祖先就從陸棲動物演變成了水陸兩棲動物,最後才進化成如今的鯨魚。

鯨魚作為海洋裡面的大型生物,也是食物鏈裡面很重要的組成部分。當鯨魚在海洋中死去的時候,它的屍體最終會沉入海底,生物學家賦予這個過程一個名字----鯨落。

鯨魚最後的溫柔:鯨落

鯨落,那是大海賦予鯨魚的儀式,應該有很多小夥伴都在網上看到過鯨魚時候被衝上岸的圖片,海浪這麼大,屍體被衝上岸也是很成長的。

但是,也有的鯨魚在時候是直接沉入海底的,死去的鯨魚屍體會沉至海底最深處,這樣一座屍體可供養整套生命系統長達百年之久,成為深海里最溫暖的的綠洲。

當鯨魚的軀體下沉到海底時,成千上萬的海底生物會迅速聚集於此,鯨屍中90%的柔軟組織將會被分解、吞食,這一過程可持續4-24個月,鯨魚只剩下骨架時大量細菌會進入鯨骨,分解其中的脂類。鯨骨體型巨大,分解又極其緩慢,一頭大型鯨魚可維持上百種無脊椎動物生存長達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到了最後,當參與鯨屍中的有機物質被消耗殆盡,鯨骨的礦物遺骸會化成焦巖,成為生物們的聚居地,造福成千上萬的生命。

這些生命是整片海洋裡辛勤的分解者,也有部分是低級消費者,但正是這些生物的存在,讓海洋裡各種錯綜複雜的生物鏈得以長久循環。

直到這時候,讓人不經意間聯想到萬千美妙故事的鯨落才算開始。

就這樣,鯨魚下沉,一直到百米深的海底,它將花幾十年的時間,經歷四個階段,把最後的溫柔送給海洋。

鯨魚最後的溫柔:鯨落

最後,鯨魚骸成為珊瑚礁,以另一種形式繼續守護海洋生物。


每年有約有70000頭鯨魚在遷徙路線上死亡,但由於下沉的地點隨機,學者們在茫茫汪洋中尋找自然鯨落,如同大海撈針。

每一個研究深海生態系統的人,都渴望親自探訪,研究鯨落維護海洋生物多樣性的奧秘,但這幾率如此微小,全世界也只不過發現了50座而已,可見我國科研人員的發現有多麼令人驚喜。


生於海洋,葬於海底。

理性與浪漫,科學與宿命,在一隻鯨身上發生著奇妙的交錯。

一鯨落,萬物生,生生不息......


鯨魚最後的溫柔:鯨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