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生鮮“逆行”者:爸媽在老家送菜,我在杭州錄訂單

對那些做社區生鮮的人來說,這個年特別忙,小李的爸爸就是其中之一。


疫情下的生鮮“逆行”者:爸媽在老家送菜,我在杭州錄訂單


“我要去幫爸爸媽媽做一件偉大的事情了!”

小李老家在衢州,剛從衢州返杭沒幾天,就從網絡上看到了衢州當地報道自己爸媽給社區送菜的事蹟,她看到爸爸媽媽在老家忙得團團轉,也跟著一起加入了這場戰鬥。

為自己家鄉生鮮供應做貢獻,小李覺得很自豪,很感動,但同時她也很著急,幾百個單子看到爸媽竟還在手抄,真不知道他們怎麼過來的……


她做了一個線上下單工具丟群裡,一下子速度就快上了好幾倍,現在已經加滿了6個,3000多號人,小李說,都是一個個小區的用戶拉進來,還有很多都加不進來了。

以下是採訪小李的口述——


(小李的爸爸在當地是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農業圈人,從前做過機械廠和職校,後來投身農業,按照小李的說法,她爸爸是一個喜歡琢磨新事物的人,家裡辦著農莊,還搞了立體農業種養,發明了蔬菜柱式立體無土栽培,最近幾年主要經營蔬菜配送)

我爸這個其實是臨時做起來的,因為現在人都被封在家裡嘛,衢州管控很嚴,我們的飯店也開不了。

大概是從3號開始,我爸爸就利用微信,牽頭做這個工作,既然大家都沒法出來,他就動員了當地的蔬菜聯合社社員、當地的家庭農場、合作社,給人免費送菜到小區。


疫情下的生鮮“逆行”者:爸媽在老家送菜,我在杭州錄訂單

工作人員在群內整理訂單


沒想到這個呼聲這麼高,一開始是一個群,很快,二群就滿了……短短3天時間,4個群就加滿了。


所以我看到他們純粹是手工抄錄訂單就覺得心累,根本做不過來,我就幫我爸爸做了一個微信群的下單工具,群裡面接龍就能下單了,這比他們兩個人單純拿筆錄訂單要快多了。

疫情下的生鮮“逆行”者:爸媽在老家送菜,我在杭州錄訂單


訂單爆棚是在前天6號的時候。因為有了工具,500號人的群一下子增加到6個,全部爆滿,也就是有3000個人等著我們解決吃飯問題,還有很多人想加但是進不來了。


因為實在是人手不夠,如果真的要加群的話,可能第七,第八個群也能賣,也能加起來。

疫情下的生鮮“逆行”者:爸媽在老家送菜,我在杭州錄訂單

下單界面


這個工具模式我鑽研了很久,大家可以直接在群裡自選菜,然後下單,我們在每天的下午兩點截單,然後規整到一起,當天就直接去採購一部分,剩下的在第二天凌晨採購完畢比如肉、魚蝦這些。第二天全部送完。


疫情下的生鮮“逆行”者:爸媽在老家送菜,我在杭州錄訂單

本地的基地


菜品從一開始的40多個,到現在已經有80多個了,配送情況穩定下來後,就想著提高服務質量和菜品種類。

疫情下的生鮮“逆行”者:爸媽在老家送菜,我在杭州錄訂單


我爸一直是個想法很走在前面的人,能夠接受新事物並且樂於嘗試的。就比如說他很早就開農場做農家樂,後來他自己研究發明那種立體的無土栽培,可以放在家裡自己種菜的那種裝置,有專利的,但因為環境受限,所以他一直都沒有得到特別好的回報。

這次我覺得爸爸首先做這個事情挺正確的,通過微信群的方式訂購蔬菜,然後我們統一採購,線下再免費配送上門。後來有人觀察到這個現象,衢州的媒體報道了我爸爸的這個事情,這也是爆的原因之一。


所以你可能會覺得現在是特殊時期,只要送菜的都能火爆,但事實上,我爸爸在四五年前就開始做配送了,很辛苦,收益一直不是很好。

他那時候就想做這個送菜到家,但是小城市吧,工具都沒有發展得很好,就很難實現它,後來爸爸就改送到學校食堂、單位,量大,也比較穩定。

疫情下的生鮮“逆行”者:爸媽在老家送菜,我在杭州錄訂單


目前最大的問題應該就是人員了。


最爆的那一天,我們單子全部加起來有四五百單了。我們配送人員其實都是自己人,人手非常不夠。平時有五六個人,跑10幾到20個單位,現在這五六個人都已經到崗,飽和了。再加上親戚、我和男朋友在線上協助,15個人,完成這麼多單。

疫情下的生鮮“逆行”者:爸媽在老家送菜,我在杭州錄訂單


模式是大家先選好菜,下單,我們統一配送到小區,他們拿到菜以後按照配貨單單核對好後付款,單子上有二維碼。這樣還是有問題的。


比如這個小程序不會給我們智能分區域,而且客戶填寫地址的時候也不是那麼規範,我們的全得人工分揀出來,影響配送效率。

貨到付款也涉及到兩個問題,一個問題,就是有些人用不來,特別是老人家;還有一個就是有些人他可能一下子沒有及時付,或者可能就鑽空子不付。大多數人都很自覺,他們也知道我們現在是在逆行送菜,很鼓勵我們,反饋也比較積極,付完款也都會截圖發群裡。

疫情下的生鮮“逆行”者:爸媽在老家送菜,我在杭州錄訂單


所以目前我們還沒有很好的辦法,想到怎麼來解決這個付錢問題。

我在想,如果再多一些時間去研究的話,可以先下單不付款,等我們發貨以後,再把這些計量的數據放上去,算出總價,再付款也是可以的。

疫情下的生鮮“逆行”者:爸媽在老家送菜,我在杭州錄訂單

工作人員將蔬菜整理、打包


總的來說,進行到現在,不是很專業,其實還挺亂的,但大家都一起來幹,把這件事做得更好了,我剛開始得知的時候還挺感動的,我爸爸這次的行動比我想象中快很多。

我說過我爸是比較有想法的,但有時候他行動上,在網絡操作上,他還不太跟得上,而我媽媽在這執行一塊很厲害,她做售前接單,售後,還有分揀這些事情,兩個人剛好能互補。

這次疫情是個很好的引爆點,後面的事情,就是希望好好把它進行下去,作為小地方來講,比起那些大的生鮮電商平臺,它有著天然的地理優勢。


疫情下的生鮮“逆行”者:爸媽在老家送菜,我在杭州錄訂單

當地農場採購的菜


今天還有一個人單獨加我微信,蠻有意思的,他先加了群,然後私聊問我們是哪裡來的菜,是什麼樣的,我說我們是蔬菜協會的,他就跟我要了一些資料。他解釋說因為家裡有老人,對這個比較挑剔,想看看我們的菜怎麼樣,是不是安全可靠的。


所以我相信以後這種趨勢會越來越強,也會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的。


以後做規範後,我爸希望通過當地的一些小區合力來運營,讓他們接手去管理,這個事也是需要人去維護的。比如小區門口開超市小店的,或者開我們專門的蔬菜配送店。我們的貨都是本地的農場和合作社,貨源比較可靠,大家也比較放心。




小李一家的行動可以說是當前疫情下一個小小的縮影,我們也看到了目前做社區生鮮的一個地級市的樣本,而在中國大大小小的城市,這半個月裡出現了很多這樣的逆行者,我們也看到身邊很多堂友都在做這樣的事情,雖然有滯銷,有無奈,但是大家都在尋找自己的價值,尋找出路,在自救的同時,也在為抗擊疫情做著點什麼。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如果你有好的案例和選題,聯繫我們講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