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隱身戰鬥機是否裝備機炮?可以用一種“取巧”思路去理解

中國空軍最新銳的重型隱身戰鬥機殲-20到底有沒有裝備機炮呢?這是網絡上軍迷們經久不衰的一個話題,有人說機炮是空戰的最後一個手段,歷次戰鬥實踐都證明了機炮必不可少們必須要裝;還有人舉例越到現代的戰例導彈擊落敵機的比例越大,已經很多年未發生過使用機炮的戰例了。對此航空君有一些看法。

說到隱身戰鬥機,自然撇不開目前世界最強的美國空軍裝備的F-22和F-35A。F-22是世界上第一種隱身戰鬥機,也是到目前為止綜合空戰性能最強的戰鬥機。不過F-22啟動的年代較早,設計目的其作戰任務是為了和當時的蘇聯龐大的空中力量進行大規模空中作戰,自然各種手段全部用上,其中也包括了經典的口徑20mm的M61A2六管火神機炮。為了確保隱身能力,為機炮設計了可以快速開閉的口蓋遮蔽機炮口,只有在射擊時打開。

殲-20隱身戰鬥機是否裝備機炮?可以用一種“取巧”思路去理解

武裝到牙齒的F-22裝備有M61A2機炮

而F-35A也裝備了內置的口徑為25mm的GAU-22/A四管機炮,這也非常容易理解,因為F-35A在美國空軍的序列中會主要逐漸替代A-10,F-16等對地攻擊機種,有可能使用比F-22口徑更大的機炮攻擊地面目標,支援地面作戰。垂直起降的F-35B和艦載型F-35C也可以使用機炮吊艙,很明顯F-35系列也沒有放棄機炮,這也是其作戰使命決定的。

殲-20隱身戰鬥機是否裝備機炮?可以用一種“取巧”思路去理解

F-35A的GAU-22/A射擊試驗

回到殲-20身上,從網上和電視上各種訪談和視頻可以看到的信息,殲-20的伸縮式受油管及其隱身口蓋已經實錘,機炮就成了大家爭議最大的一個話題。

殲-20隱身戰鬥機是否裝備機炮?可以用一種“取巧”思路去理解

請注意殲-20這個口蓋

從在珠海航展進行公開飛行表演時拍攝的這張高清圖片上可以看到,殲-20的左側進氣道上方有個口蓋而右側沒有,其大小和位置是非常非常符合機炮設計口的特徵。但這能不能就確認殲-20一定裝備了機炮,這個位置就是機炮射擊口呢?好像也未必。

戰鬥機機炮和機炮彈的重量對於斤斤計較的戰鬥機來說是個不小的負擔,M61A2機炮及其伺服系統加上200發炮彈重量超過350公斤,而GAU-22/A加上炮彈後更是超過400公斤。在上世紀末期的海灣戰爭中,由於戰場信息水平的提高,使用中距空對空導彈超視距作戰的擊落敵機數量首次超過近距格鬥導彈,機炮擊落則成為非常個別的戰例。本世紀以來,科索沃戰爭,第二次海灣戰爭及近期的敘利亞戰爭,則未有任何機炮擊落敵機的戰例。這說明在戰場電子戰信息戰愈發強大的情況下,確認敵機不再一定要近距肉眼識別,為了先敵開火必須大量使用中距攔射導彈,機炮難以再有用武之地,這種趨勢非常值得大家細細品味。

殲-20隱身戰鬥機是否裝備機炮?可以用一種“取巧”思路去理解

殲-20的前向隱身能力非常好

再回到隱身戰鬥機,這種新型戰鬥機帶來的是新式的作戰理念,沒有理由把這種高價值裝備再投入到不確定性非常強的近距格鬥。在美國和中國空軍都進行過的不同機種對抗演習的公開資料中可以看到,隱身戰鬥機都是利用其隱身優勢,出其不意在敵機未有察覺的情況下發動視距外攻擊。如果一擊不中則拉開距離再次攻擊,這樣幾輪消耗下來,敵機基本都能被肅清。沒有任何隱身戰鬥機駕駛員或指揮員“傻”到將其投入視距內格鬥,給近距格鬥導彈和機炮機會。時代變了,裝備變了,理念也必須得變。

殲-20隱身戰鬥機是否裝備機炮?可以用一種“取巧”思路去理解

機身下方的龍勃透鏡非常明顯

但就此確定殲-20一定沒有裝備機炮,又顯得證據單薄了一些。航空君在此大膽預測:殲-20是可以裝備機炮的,前面圖片中紅圈中就是射擊口蓋,但是,目前的殲-20沒有安裝機炮。就是殲-20保留了機炮的安裝位置和承載、發射能力,但可依據其實際任務或對戰場環境的分析再確定是否安裝。比如,在預計要對付大量非隱身目標的低威脅戰場環境,可以裝上又笨又重的機炮,爭取更多的攻擊次數。要充分發揮隱身能力,在高威脅環境執行高危險性任務,則去除機炮發揮全部性能且完全進行視距外攻擊。如果在設計時就充分考慮了這個方式,自然也不會是太大難事。這也是殲-20作為打破對手單向隱身優勢,成為我國“空中撒手鐧”的作戰使命決定的。用這種相對“取巧”的思路去理解殲-20的機炮問題,應該也是一種可能性較高的方法。

這種情形在目前的戰鬥機上已經發生過,歐洲多國聯合研製的颱風戰鬥機就是這麼做的,德國、西班牙、意大利甚至英國的颱風都沒有安裝設計時存在的翼根機炮。當然,颱風這樣做一方面是因為其較多的執行截擊任務,多數使用導彈作戰,另一方面還有預算原因,歐洲多國軍費連年削減,裝不起也用不起,能省則省。這種情況和隱身戰鬥機對於機炮的理解不大一樣。

殲-20隱身戰鬥機是否裝備機炮?可以用一種“取巧”思路去理解

颱風戰鬥機翼根凸起部位就是機炮預裝位置

當然,在此都是軍迷依據公開資料的個人判斷,是否如航空君所料,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