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哪些書能真正看懂一本古文書?

weiboguo5034


1,先學繁體字。當初看了一年鳳凰衛視中文臺,天天看繁體字字幕,結果一年以後就能讀很多繁體字了。這個方法不枯燥,學得快。

2,再學古文通用書。買一本《古文觀止》,細細看三遍,就有一點看古文的底子了。

3,選一本難度不大,不厚,但自己喜歡的想讀的古書反覆細細讀三遍以上。經過這三步,讀繁體字古書就有一個初步的基礎了。

4,再以後就買一本王力主編的《古代漢語詞典》,邊讀邊查讀不懂的字,這樣慢慢就能看進去了。

自己是這樣學過來,現在基本能讀自己喜歡的古文,繁體字無標點無斷句的古文。前後大約花了兩年吧,如果你1-2步同時來,讀完了,再3-4同時來,特別用功的話,天天努力學的話,極限大概也要一年吧。穩固一點也要一到兩年。我不是專業學古文的,純是個人愛好,僅供參考。


天邊的一團雲


首先要學字。漢語是單字語文,關鍵是單個字的意思,這要靠字典,所以首先需要有一本完善的字典。《康熙字典》對初學者是沒什麼用的,《說文解字》也很多謬誤,不需要用這類,推薦《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和《辭海》,夠了。在閱讀古文的時候,要勤翻字典,尤其不能想當然,越是現代漢語常用的字,就越容易中招,自以為知道是什麼意思,卻其實是現代漢語的意思,不是古漢語的意思,往往就錯在這些字句上,陌生不懂的字反而容易解決,知道去翻字典,就是這種才不會去翻。

其次,是多讀範文。一些很普及的古文範文,其意思是大部分人都懂的,那麼拿來看,仔細琢磨每個字在其中的用法,讀其他文章的時候,就可以知道類似的句式和意義大概是什麼,再反覆推敲,慢慢弄懂。

這些都急不來,必須慢慢積累。不需要看語文教材,王力的《古代漢語》雖然是權威著作,但講究語法之類其實對閱讀理解沒什麼幫助。


TonyDeng


要看懂一本古文書,不是簡單的買一些書就能辦到的,它需要積累和打磨。好比外國人學漢語,買再多的漢語書也不行。中國人學英語也是一樣,從沒有見過買一些書就可以很流利地說英文的。

語言是靠不停的“說”打磨出來,閱讀古書的能力是靠不停的“看”積累出來的。列個書單容易,不外乎大家公認的名著和工具書。但問主本就是來解決如何看懂古書的,看不懂古書,提供一堆古書名著,那還是等於零。工具書的作用是在閱讀有困惑的時候拿來查一查,澄清一些問題,它不能在完全看不懂的前提下被當作一個模子來硬套。所以,有再全的工具書,文章還是看不下去。

那麼,一個人沒有看古文書的基礎,如何才能看懂古文書?我的看法是:循序漸進,日積月累,不要指望一蹴而就。

接受中國初中階段的文言文基本知識教育是必要的,最少也要有初中階段的教育,如果有條件的話,學一學高中會更好,如果能上大學當然更好。當前中國的學子一般都有高中階段的治學能力,那麼就已經有了閱讀古文書的基本條件。

回顧一下初中、高中階段的文言文教育,語法始終是依附於文章來講的,而且課本里讓學生閱讀文章的數量越來越多,老師也無一例外會推薦更多的課外文章讓學生閱讀。這些其實都是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再重複一遍,閱讀古書的能力是靠不停的“看”積累出來的,沒有捷徑可走。

具備了中國初中、高中的學力,再去閱讀文言文便不會太難,但還是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中國的語言文字,幾千年來就沒有斷裂過。即使是現在的白話文和文言文語法結構大不相同,也仍然是從文言文中脫胎出來的。文言文是現代漢語的母語,現代漢語中仍然保留有大量的熟語、成語和簡單的文言文句式,留心觀察的話,會發現很多很多;現在通用的漢字除一部分外來語外,都能在古漢語中找到字義、詞義的源頭。這些其實都為今人瞭解、熟悉文言文,留下了門徑。

換個角度,“五四”運動以後,中國出現了很多白話文大師,尤其是現在,文學大家應用白話文更加嫻熟,但,有誰能夠完全避開文言文的影響,用純粹的白話文來寫文章的?有本事你通篇不用一個熟語、諺語、成語試試?

回到正題。想要看懂古文書,每個人的實際閱讀水平是起點。如果是初通漢語的外國朋友,那就先閱讀中國當代作家的白話文,相信遇到的文言文障礙不會太多,遇到問題,找工具書查一下,或者找中國的朋友指點一下,弄清楚,不斷積累,然後就有閱讀文言文(古文書)的一點基礎了。

在此基礎上,再去閱讀中國改革開放以前文學前輩的著作,乃至民國時期那些白話文大師的著作,相信會積累更多的文言文知識。尤其是民國那些白話文大師,白話文剛剛興起,其著作中保留有更多文言文的東西,閱讀他們的著作,會讓你有很多“驚喜”。他們的著作不僅能讓你積累到更多的文言文閱讀知識,而且還能為你提供很多中國古代社會的常識。文言文是古代社會的語言,離開古代社會的背景,是不容易熟悉文言文的,所以,積累中國古代社會的常識是必要的。

跨過民國白話文大師的坎後,可以看一看明清兩代留下來的長篇小說、話本評書和戲劇著作,比如:中國古代四大名著、晚清四大譴責小說、兒女英雄傳、三俠五義、大八義、小八義、興唐傳、楊家將、薛丁山徵西、薛仁貴徵東、雍正劍俠傳、四大戲曲的敘事文本等等。這些雖是當時社會的口語,但無疑保留了更多的文言文元素。

這一階段成熟的標誌是能夠讀懂《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用淺近的文言文寫成的長篇小說,文詞典雅,通俗易懂,讀來饒有趣味。如果能夠毫無障礙讀懂《三國演義》,那讀懂文言文就已經入門了。

有了閱讀《三國演義》的能力,漢唐以後的文言文大體都可以讀。閱讀量的大小,決定了閱讀能力的高低,表現出來的情感體驗,就有閱讀難易的區別。

如果從易到難細分的話,還是要從民國開始往前推。大抵時代越接近現代,其文詞越淺近。先是民國學術大師的著作,如陳寅恪、陳垣、梁啟超、王國維、錢鍾書等先生的著作,然後是晚清的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李鴻章、龔自珍、林則徐等人的著作,再然後是清乾隆以前名人的著作。

乾隆時代,清政府編撰成了中國最大的叢書《四庫全書》。該叢書把乾隆以前能夠蒐集到的名家的著作幾乎一網打盡,雖然有刪改去取之譏,但所收版本之精良,校對之嚴謹,均非民間藏書家所能比。守住一部《四庫全書》,從清到明,再到元、宋、唐、兩晉南北朝、三國、兩漢。如此逐步推將上去,越閱讀功夫越深,越會覺得讀懂一部古文書不難。從文體上來說,政府的公文最難讀,其次是談思想的論述性文字,再然後就是奏章、遊記、筆記等敘事紀遊類文章。

值得一提的是,漢唐的文字由於離現在很遠,很多書籍在多次傳抄過程中,積累了很多錯誤,今天讀來彆扭的地方很多,比如《春秋繁露》,比如《淮南子》,比如《十三經注疏》等等。這些書現在已經無法找到最原始版本了,好在仍然能夠看得懂。

先秦時代的文言文離現在的距離越發遠,有很多文字今天已經不常用,即使是仍然在用的,其字義的差別也很大。因此,這個時代的文言文是需要藉助註解才能看的。先秦文字最難讀的是《易經》《尚書》《詩經》,如果不看註解,根本不知所云。好在後人對這些經典均有注本,不論是諸子百家的著作,還是儒家的“四書五經”,均可通過後人的註解來理解原文的意思。如果連《易經》《尚書》《詩經》都讀通了,再沒有更難的古文書了。

最後再說一說古文書中的斷句問題。古代的書籍是沒有標點符號的,後人看前人的書,需要具備斷句的本領。在古代,學生入學老師就教識文斷字,等到他們學力漸長,自然而然就有斷句的本領。現代的教育沒有人教這些,只能靠自己拿著沒有標點的古文書,對照現代有標點的出版物,逐漸積累經驗。積累得多了,斷句的本領就強大了,等到強大到徜徉於古文詞之間不再有障礙,你就變成這個領域的專家了。

PS: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總是覺得這個問題不是中國人提出來的,所以答案不由自主有一些來華留學生的視角。我很好奇,問主是留學生麼?


錦溪樓讀書吧


只需要買本古漢語詞典,其他的基本上不需要了。

首先如果你有孩子正在上學,可以拿他的語文書出來學習上面的古文;若孩子還太小,你也可以自己網上搜索小中高所選編的古文,動動手粘貼複製加打印再裝訂一下,妥妥的就是一本書。

此外,為什麼要選擇語文課本里的古文呢?因為這些都是經過教育工作者慎重選擇的,且思想健康,其中大部分還對後代的文言文有重大影響的文章。

最後就是自己的個人苦修了。首先先看文,接著不借助白話文譯文先進行自己翻譯,遇見不懂的詞或模稜兩可的字就勤用古漢語詞典。之後再細細揣摩,潤潤筆,最後就是對應譯文,看譯文是如何翻譯的,多次揣摩下,一般都妥妥了。


二三鶗鴂


真正瞭解古文的書籍很多,比較有用的主要有康熙字典,說文通巡,古籀彙編,甲古文彙編,金文大字典,另外就是各種各樣的竹簡帛書的影印字帖、甲骨文殘片影印資料,此外各種書法作品及各種版本的雕版書籍,有可以網上搜索,有的可以找下找資料,這些都是單純文字方面的資料。但是文字的研究並將之上升到體系,光讀文字方面的書是沒用的,還要了解文字產生的社會歷史環境,並以此推導最初的造字原則,而這些有必要身體力行的去做了,比如要學習甲骨製作,簡牘製作,在絲帛,絲麻,宣紙上書寫,瞭解墨色侵染規律,還要了解古人書寫方式,然後是歷朝歷代的避諱,以及各個時期的歷史文化,氣候,生活生產習慣等等,在這基礎上才能正真還原作者書寫動機,瞭解書寫內容。總之研究文學並推敲文學本身的來源與原意是一件很痛苦的工作,幾個打的文字整合運動需要注意,李斯作的小篆,程邈作的隸書,許慎作的說文,還有郭沫若解甲骨文。此外,還有1965漢字簡化歷程與原由,明國時期漢字簡化運動等……讀.黃帝內經.建議先讀周易,不是易經,然後看列子,瞭解先秦陰陽五行關係,推薦一本道藏源流考,其中有些基本原理,學中醫可以參考子午流注針法,供大家參考。謝謝大家的閱讀。




XuanPaper


要真正看懂一本古文書,要做出相當大的努力,克服一系列困難並經過一定時間的積累,方有可能。主要困難是:1,大量文言字詞與現代漢語的詞意義不同,要讀懂文言文,必須攻克這一關,無捷徑可走。2,必須熟悉文言文的特有的句式表達形式,如否定倒裝,使動、為動、意動等等的用法,有個適應的過程。這是最基礎的語言方面的要求,還有些必備條件,就不說了。

讀哪些書呢?我覺得初學用南開大學的古代漢語讀本最好,選材精當、全面,解析詳細準確,是入門最好的教科書,次為王力的古代漢語四冊。拿下以上後,可精讀作家出版社的古文觀止,沒有一年時間做不到,要精讀,反覆讀,完全適應古漢語的意義要求和習慣用詞、句式。真正能攻克以上緒點,基本上可隨意讀懂如史記、資治同鑑、漢書等古籍了,但仍要輔佐某些工具書。

我們要清楚,古人讀書,從小到大,往往要化費十數年功夫在國語,而且是主要精力,方能出師,難度當然不是一般。


隴原人58843578


買本古文聊齋,每天看懂一篇,每天都不間斷,直到每篇都沒有生字生句,好詞句,對仗句,都能背誦出來,也就三、五年時間吧,再看文言就和看白話文就差不多了吧!


用戶雲門野松


康熙字典。新華字典,三字經,


13546502880


王力的《古代漢語》

古文觀止

朱自清《經典常談》

史記中華書局版

古漢語常用字典

幼學瓊林


zhilongl


論語吧,我覺得作為中國人都應該讀讀。而且這些經典與我們的生活很近,以論語開篇來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是做無線電設備維護的,當設備發生故障‘時’,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出發生故障的主件、元器件確實有點愉快!‘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當你喜歡讀古典時這些古聖先賢是你的朋友,他們真是‘遠方’來的朋友啊!與他們在一起真正的開心愉快!不會孤獨寂寞。不被周圍人理解真的不會生氣(人不知而不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