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呼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作者:本報記者 楊舒《光明日報》( 2020年04月22日 08版)

本報北京4月21日電 記者楊舒 21日從自然資源部獲悉,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今年我國的宣傳主題是“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圍繞這一主題,4月20日至26日世界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周活動在全國各地陸續開啟。由於疫情防控要求,今年的主題宣傳活動與往年不同,將主要以網絡線上活動的方式面向社會公眾開展科普宣傳。各地將加強與網絡新媒體和公益組織等社會力量的聯合,推介內容科學健康,兼具時代性、藝術性的優秀科普宣傳作品,傳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

記者瞭解到,在今年的主題宣傳週中,自然資源部已開啟“我為大自然代言”短視頻話題活動,公眾可登錄抖音客戶端平臺參與錄製上傳“我為大自然代言”主題的短視頻;中國地質博物館則啟動了科技電影周,4月20日至26日期間,將連續推出《聰明的鯨魚家族》等七部國外引進的重磅科技電影,聚焦陸地和海洋中多種多樣的生命,並已開始在騰訊視頻、央視頻、新華網等多平臺同步播出;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向公眾推出了“一起來看太空攝影師的生日禮物”活動,登錄網上活動頁面,輸入出生日期,就可查詢並獲取生日當天拍攝的衛星影像。

為迎接地球日,重慶市江北區首次將宣傳週活動通過互聯網方式舉辦,圍繞“建設無廢城市,踐行生態文明”“改善空氣質量,防治臭氧汙染”等熱門話題,推出了動畫、互動遊戲、踐行活動等;山西省酒泉市博物館通過快手客戶端平臺發起網絡直播互動,講解科普知識,並帶領觀眾進行“變廢為寶”手工小製作;深圳市坪山區等地相繼推出了地球日主題的線上攝影大賽;河南省將邀請知名生物學家在網絡直播平臺舉辦科普講座;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首次將線下研學活動轉為線上,通過快手、微吼等直播平臺吸引中小學生解密“可燃冰”,瞭解科學實驗。此外,還將有近百項科普活動在各地開啟。

據悉,世界地球日發起於1970年,是一個專為世界環境保護而設立的節日。目前,地球日的活動已發展至全球192個國家,每年有超過10億人參與其中,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民間環保節日。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起,每年都會在4月22日舉辦世界地球日活動。自然資源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已成為宣傳我國自然資源國情國策國法、引導社會公眾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建立正確的自然資源觀和普及地球科學知識的重要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