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和喜茶漲價,你還會買單嗎?

剛剛過去的一週,整個社會包括互聯網的戾氣很重,幾乎每天都會出現一件讓人無法喘息的大事件。相較之下,我們這些吃瓜群眾還能討論一下柴米油鹽的問題,已經是一種“幸運”。

迴歸到正題。

最近,“餐飲漲價”這個話題頻繁被提及到,“還沒準備報復性消費,一次報復性漲價已經來了。”

其中,質疑聲最高的,分別是這三家餐飲:喜茶、海底撈、西貝。

海底撈和喜茶漲價,你還會買單嗎?

網友爆出的半年海底撈價格對比

迫於壓力,海底撈和西貝都發布公告致歉,並將菜品改了回去。但其實“漲價風波”的討論並未完全停止。

我原本以為,餐飲漲價其實是屬於正常行為。畢竟大環境不好,整個一季度幾乎生意停擺,加上原材料上漲、現金流週轉等原因,當下餐飲在一定範圍內漲價是需要被理解的。

而且這三家餐飲店,在過去的兩年,菜品價格其實一直在做上調,也並未出現大規模的質疑、甚至是抵制的聲音。

網絡輿論多多少少會有“情緒渲染”夾雜在其中。出於對這個問題的好奇,我們利用了週末的時間做了一次田野調查,聽取了周邊朋友對於“報復性漲價”的看法。發現了一些有意思的點,這裡簡單分享一下:


“對漲價不滿,不要去就好了。”


這是我聽到最多的話。

這裡其實存在兩層意思:消費者可以選擇“消費降級”,選擇更實惠的;餐飲品牌可替代性太高,幾乎沒有品牌忠誠度。

對於奶茶品類,我們有意採訪了一些“奶茶上癮”的女生,有學生黨,也有工作不滿3年的白領。

儘管對於奶茶漲價這件事,大家的看法有所不同,但出現了兩個共同點:疫情治癒了“不喝奶茶會死”症,且只是愛好奶茶這個品類,並不會對某一個品牌產生狂熱。

海底撈和喜茶漲價,你還會買單嗎?

在邁入30元大關後,喜茶還會繼續受年輕人追捧嗎?


“太貴就在家吃吧。”


對於疫情期間,網友們“最念想”的火鍋品類,漲價確實對這股念想產生了“抑制”作用。

一些朋友半開玩笑說:在外吃一頓火鍋性價比太低,其實在家也能做,準備食材不復雜,鍋底同樣也能用預包裝產品解決,味道不會差的。

海底撈的極致化的服務體驗是其轉化為高溢價的載體嗎?作為一個大眾連鎖品牌,一碗7塊錢的米飯也許已經阻礙了大部分人走進餐廳的步伐。


“這周麥當勞的39塊全家桶,太拉好感了。”

相較於討論這幾家餐飲品牌的漲價,很多朋友更願意談那些同一時間低價促銷的品牌。例如,在上週一上線的39元半價桶,儘管當天麥當勞系統幾乎崩潰。另外,在喜茶被質疑的同時,另一個名叫“蜜雪冰城”的品牌由於一直以來的低價,及其“不漲價”的態度,在網絡上獲得了網友的一致好評。

其實麥當勞也提價。只不過,它的定價策略更嚴密,在伴隨提價的同時,它們的門店裡始終有幾款低價產品讓人選擇。

海底撈和喜茶漲價,你還會買單嗎?

今天週一,麥當勞依然有活動

總結一下,我始終認為,餐飲提價是正常的,店家是開門做生意的,不是做慈善。

但是,當企業已經成為大眾型的連鎖品牌,服務於千萬個消費者時,任何決定都要更謹慎。提價不能只考慮“成本上漲”,提價梯度是否是受眾的可接受範圍,還有大環境情況。另外,除了提價,是否還有其他方式能幫助企業走出難關?

最後,企業一定要關注網絡輿論。大眾不會為真相買單,更多的也許是一種情緒發洩,哪怕在你看來是一個正常舉動,都可能會引起一場危機公關。

疫情沒有讓你擊垮,擊垮你的居然是輿論,這就非常不值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