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市值成長規律

上市公司市值成長規律

談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是一個繞不過的話題。這個話題是有特殊需求的,A股市場有約3000家上市公司,但真正能夠做到營收及淨利潤複合增長率超過10的企業少之又少,大多數的上市公司表現其實都是不盡如人意的,這也給企業經營者和投資者都帶來困惑,尤其是在現行政策壓力之下,借殼上市、脫實入虛已經越來越難操作,不妨從能影響市值成長的根本因素去分析總結。

衡量一家上市公司最直接的標準就是這家上市公司市值處於什麼水平,從市值公式:市值=E*PE,可以一探究竟。E是企業的利潤,PE是企業的估值。產業佈局、商業模式、財務業績、企業家團隊都可以影響一家公司的利潤;股市週期、主題管理、盈餘管理、預期管理、股東結構、市值/股價水平這些因素則可以影響上市公司的估值。所以提升市值的方式可以有以下三種,分別是提升利潤提高市值、提高估值提高市值以及提升利潤和估值來提升市值,而對應的三種企業經營方式分別是產業經營、資本經營和產資結合良性互動。通過分析各週期牛股發現,通過提升利潤來提升市值都是最主要的市值成長方式,無論週期長短,市值成長較快的公司大多都有良好的業績作為支撐,能夠通過純粹的資本運作和產資互動方式提升市值的公司佔比比較小。當然,在提升市值的貢獻因素中,市盈率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短週期內,其起到的作用很明顯,但是將時間跨度拉大之後,淨利潤的貢獻作用還是最主要的。在大的時間跨度上,市場是公平公正的,擁有良好基本面的公司運氣不會太差。

上市公司市值成長規律

此外,研究各週期的牛股,會發現不同的時間跨度內,各牛股的屬性(板塊,主題等)也是不太一樣。短週期內,資金對成長及收益的追逐導致市場將票投給了以成長、中小盤、主題概念炒作(類如新能源,人工智能等等)為典型特徵的中小創。但拉長時間軸,藍籌公司和週期性行業密集的主板中,符合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大趨勢的公司才是真正的的冠軍。類如食品飲料、醫藥生物、房地產、汽車大家電這幾個行業。在跨越幾輪牛熊市之後,這幾個行業均有個股表現亮眼,原因是這幾個行業均貼近民生,供求關係相對比較穩固,對抗經濟週期的能力較強,長週期內受經濟下行的影響沒有那麼大,所以可以預料的是,在這幾個主題行業中,公司素質較高的未上市公司也會是股權投資的重點關注對象。

而基於對上市公司發展和對投資者負責的角度,我所理解的最完美的一種發展路徑就是:“產融結合,良性互動”,這是上市公司真正需要努力的方向,只做產業經營,就浪費了上市平臺的資本資源;只做資本經營,沒有良好產業經營的企業前進的道路也未必那麼通暢,投資者已經遠不是早年的投資者,他們聰明,善於學習,越來越有自己的分析決策。產融結合,藉助上市公司的融資能力開展資本經營,用資本反哺產業,在具有協同增益效應的相關產業上利用資本的力量實現大踏步的前進,深挖吃透,我相信這樣的企業不會差,也一定會給投資者更大的想象空間和預期。

最後拋開細節研究,提綱挈領一下,從大的視角下去總結如何能找到一些優質的標的(當然,對於企業經營者也是需要花大力氣去琢磨研究的)。我們需要通盤考慮四個層面的因素:微觀的企業層面,中觀的產業層面和股市層面,宏觀的規劃層面。自上而下,宏觀因素影響其他三個層面,決定了大背景是好是壞,猶如小船所處河流的流向,順流大家都好過,逆流大家都費勁。其中,宏觀因素中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匯率政策、產業政策和監管政策需要重點關注。中觀的股市層面也是我們所不能決定的,大家同處牛熊市,真正比拼的可能就是對產業發展趨勢的理解預判以及對企業層面信息挖掘的多寡和質量,所以做好投資的前提一定是做好投研,與君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