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行:好事總是與你相遇

即行:好事總是與你相遇

01即行讓夢想成真

有一次,在證嚴上人的會客室中,一群人正在討論網站製作的各項技術問題。一位同仁提到如果要讓網站的技術全部到位,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進行等語。上人就立刻說:“口渴的時候,雙手捧起水來就得喝,為何要等到一切具備了,才開始做。”於是網站立刻上線,再逐步增加各方面的功能。

“雙手捧了就喝”,這句話讓人有很深的感受。口渴的時候,需要及時解渴,無法等到做好精緻的容器,再止渴。

“即行”,正是很高的生命智慧。綜觀慈濟一路從慈善救災發展的軌跡亦都是如此。“即行”的精神與智慧,是慈濟能走到全世界九十多個國家地區的重要關鍵。

02即行送達溫度

“即行”的精神,也讓我想起2009年臺灣發生的八八水災,當時災民困在水中,有很多人躲在二樓或屋頂,大水不退,一時之間下不來,慈濟志工三餐都送熱食過去。

即行:好事總是與你相遇

圖片來源慈濟

但是能動用的竹筏仍不敷所需,在高雄一位志工看著大家都送便當出去了,隔壁那兩戶人家待在二樓樓頂已經一整天,肚子一定很餓,他心想如果等到竹筏回來之後,再送熱食過去,他們恐怕餓壞了。於是他決定雙手頂著熱食便當,徒步涉水過去。

當時不但積水,還下著雨,走路非常困難,也相當危險。這位志工緩慢地走著,深怕一不小心跌倒,熱食掉進水裡,災民又沒得吃了。於是他小心翼翼的走著走著,沒料到一步踏下去,雨鞋裡的腳一陣刺痛,糟糕!是玻璃刺穿了雨鞋,他隱隱感覺到腳底正流著血。

即行:好事總是與你相遇

圖片來源慈濟

他一思量,該不該繼續往前走?如果他一回頭,那兩戶人家就一整天沒得吃,可是如果他繼續走,腳傷會如何呢?他的思索沒有讓他停下腳步,一會兒,他把便當送到了。兩戶人家很感恩,在這樣的大水不退又下著雨的情況,有人徒步將熱食便當送過來,他們絲毫不知曉這位志工的腳已經刺破,正流著血。他緩慢地走回救災中心,才趕往醫院就醫。所幸到醫院後,打了破傷風類毒素疫苗,幾天過去,並沒有發生感染的情況。

那個當下,這位志工以鄉親的需求為先,暫時放下照顧自我傷口的需要,這就是即行的勇氣與慈悲。

03即行不會錯失良機

慈濟創立的緣起之一,也是因為證嚴上人看到一位繳不起八千元的原住民難產婦女,無法得到醫治,因此升起救助的悲願。他當時與五位弟子住在一個小小的木屋,靠著縫製嬰兒鞋維生。他並沒有等到自己變得富足或經濟寬裕了,再創建慈濟功德會,再去幫助苦難人。

她以“即行”的悲願,要弟子們一起發願,每日多縫製一雙嬰兒鞋,一天多二十四元,一年下來就有八千多元,就能夠救助像那一位繳不起八千元的原住民難產婦女。這就是“即行”的智慧與慈悲。

即行:好事總是與你相遇

圖片來源慈濟

方法沒有固定的,行善要實時,不是等待著專業的訓練或是規劃完善再進行。而是一顆不忍之心。從這一個不忍的、惻隱的心出發,先把事情做起來,再逐漸向更高的專業水平邁進,就是“邊走邊整隊”。

但“即行”並不意味著不深思熟慮,相反地,是審慎思量之後,一種巨大動能的發軔。一切偉大的事業莫不“發於微、出乎誠”。誠於所行,是“即行”智慧的關鍵。

04至誠之心·即行之道

能夠誠意,就會有同理心;有同理之心,就不會莽撞行事,而掉進自我成見,因而導致所之事走到錯誤的方向。

中國古老《易經》所言的“鹹臨”,亦即臨近事務之際,必須對事務本身全體通透。感通的第一要件就是“誠”。所以上人期許眾人要“誠、正、信、實”。誠,是一切智慧的開始。而洞察萬物,能夠發於微,取得先機,知道如何採取第一步的行動,讓事情可以往對的方向開始進行,這需要很高的智慧。

慈濟志工在開始救災的第一刻,未必知道災難的程度與災民的需求,但是隻要誠,就能感通災民之苦。感通他們的苦就能及時提出適時、適當的協助。

即行:好事總是與你相遇

圖片來源慈濟

許多第一線賑災的慈濟志工幹部,會在賑災的過程中以電話向後方報平安,並說明災情,上人經常能夠洞見第一線的關鍵需求。如在四川賑災過程中,提出供應熱食的想法,第一線志工剛開始還疑慮,但是上人要他們努力溝通突破;最終,煮熱食,成了災民最大的安慰,也讓許多災民經由煮熱食這種幫助其他災民的過程,走出自我的哀傷。

即行:好事總是與你相遇

圖片來源慈濟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上人會知道第一線的需求,甚於第一線的志工?這是因為他的心很誠;很誠,就能即刻感通他人之苦,能感通他人之苦,就能實時提出相應的救災方案。

因此,如果一個人的心經常被自我的執著、成見、甚或私慾矇蔽,他不可能有深刻的照見與感通的能力。

即行:好事總是與你相遇

圖片來源慈濟

實時的感通能力,需要至誠之心。而“即行”,正是至誠心念所締造的智慧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