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直擊中國製造底氣到底從何而來,鐵建重工這樣回答

面對中美貿易摩擦,中國製造優勢何在,中國經濟底氣何來?6月3日,央視《焦點訪談》用事實做出回答,鐵建重工用創新給出答案,節目中鐵建重工以自主創新練就強健筋骨,屹立行業發展潮頭的生動案例,展現了中國製造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強勁實力。

《焦點訪談》直擊中國製造底氣到底從何而來,鐵建重工這樣回答

中國製造是中國經濟引以為傲的重要支撐,鐵建重工所在的高端地下工程裝備行業則是中國製造堅強有力的中流砥柱。但就在十年前,國內盾構機基本依賴進口,技術完全被國外壟斷。“採購國外設備,不僅價格貴,供貨週期長,而且服務跟不上,零配件供應不及時,處處受制於人。”鐵建重工黨委書記、董事長劉飛香在節目中的採訪透露了當時的無奈,堅定了企業以自主創新向科技高峰攀登的決心。

《焦點訪談》直擊中國製造底氣到底從何而來,鐵建重工這樣回答

經過十年的自主創新,以鐵建重工為龍頭的國產全斷面隧道掘進機,已經完全替代了進口。不僅能夠滿足國內各個領域大規模地下工程建設的需求,而且還出口到了海外。“現在國產盾構機已經佔領了90%以上的中國市場和三分之二的全球市場。”

《焦點訪談》直擊中國製造底氣到底從何而來,鐵建重工這樣回答

在國內市場,以全球投資規模最大的地鐵項目——廣州地鐵18/22號線為例,該項目一次性採購了鐵建重工45臺盾構機,這也是迄今為止地鐵領域全球最大的盾構機採購訂單。目前鐵建重工的盾構機遍佈於神州大地,行走於五湖四海,被廣泛應用於國內30多個省市的地鐵、鐵路、煤礦和水利等重點工程。

《焦點訪談》直擊中國製造底氣到底從何而來,鐵建重工這樣回答

在海外市場,鐵建重工的盾構機已經出口到俄羅斯、土耳其、斯里蘭卡、韓國、印度、中東等國家和地區,岀口規模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從替代進口,到佔領國內市場,再到出口海外,這樣的逆襲之路是很多中國製造都走過的,也是中國產品在國內外市場有強大競爭力的一個縮影。

《焦點訪談》直擊中國製造底氣到底從何而來,鐵建重工這樣回答

出口俄羅斯,挑戰世界極寒環境的5臺盾構機中的“波麗娜”號順利貫通

去年,在莫斯科地鐵二環線最難施工的4.6公里長隧道中,鐵建重工的5臺盾構機創造了日掘進35米的最快施工紀錄,很快俄方又追加了新的訂單。

《焦點訪談》直擊中國製造底氣到底從何而來,鐵建重工這樣回答

盾構機在莫斯科地鐵施工現場

在鐵建重工的技術中心,二級研究員陳慶賓和他的團隊正在為莫斯科地鐵項目進行難點攻關。陳慶賓告訴記者:“我們針對(莫斯科)極寒這一個點就要進行103項左右的設計,也就是說一個項目有十幾個重難點的話,我們單就一臺設備的創新和設計就將近1000項。因為我們專業的設備,每一次設計都是從頭到尾的一個針對難點的響應,基本上每一臺設備我們都是相當於重新創造。這樣的話我們基本上每週平均下來可以有一到兩項技術成果。”

《焦點訪談》直擊中國製造底氣到底從何而來,鐵建重工這樣回答

為每個訂單進行定製化設計,每一臺產品都凝結著創新的結晶。10年來,鐵建重工總共投入超過50億元的研發經費和1500多人的研發隊伍,研發了50多項填補國內空白和世界空白的新產品,獲得了1800多個專利,所有的產品和技術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

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黃漢權研究員認為:“正是因為有這種創新能力的提高,我們產品質量也得到了明顯提升,所以產品的性價比高,在國際競爭當中就更能凸顯我們產品的競爭力,這是從創新角度來說,這也是我們能對中國製造產品充滿信心的一個重要原因。”

《焦點訪談》直擊中國製造底氣到底從何而來,鐵建重工這樣回答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研究員表示,這些年我們對創新的投入力度非常大,從勞動密集型集中的產業到資金密集型,現在整個主導產業應該是技術密集型,創新力越來越強。

《焦點訪談》直擊中國製造底氣到底從何而來,鐵建重工這樣回答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經歷了無數次狂風驟雨,大海依舊在那兒!”這是當下對中國經濟最生動的比喻。中美貿易摩擦,既是挑戰,更是機遇,發展好自己是化解貿易摩擦的根本出路。只要我們自己潛下心來強基礎抓創新,不斷拿出更好的產品,在市場上就不怕被卡脖子,就不用看別人的眼色,中國經濟的實力會更強,活力會更足,潛力會更大。

《焦點訪談》直擊中國製造底氣到底從何而來,鐵建重工這樣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