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愛,孩子的人格殺手

溺愛的本質是什麼?就是家長不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生命來尊重和理解,而是當成自己的一個心愛的寵物。疼愛的時候百依百順,刻意縱容,讓孩子對生活失去了自己的理解,以為生活就是恣意妄為。溺愛的一種後果就是讓孩子沒有獨立的人格,不能承受任何一種壓力。

溺愛,孩子的人格殺手

溺愛讓孩子沒有獨立人格

你對孩子有溺愛傾向嗎?

一個小男孩,七八歲了,上小學二年級。有一天放學回家想吃香蕉,吵著讓正在廚房裡煮飯的奶奶為他拿香蕉並剝皮,老人家正忙得脫不開身,就說你自己拿吧。這時小男孩就大吵大叫,自己動手剝皮吃香蕉後故意將皮丟了一地,還感到很委屈……

這是一個典型的嬌慣溺愛的例子。吃香蕉自己拿自己剝皮,對於一個七八歲的孩子來說並不難,為什麼卻要別人代勞呢?吃香蕉剝皮的責任是誰的呢?可見這家人在教育孩子方面沒有重視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溺愛,孩子的人格殺手

溺愛會有什麼後果呢?

這是一個心理治療例子。“媽媽,讓我安樂死吧!”晚上,巴南區18歲的高中生小偉給母親發去短信。小偉和濛濛是某重點中學高二學生,兩人均成績優異。小偉性格內向,與濛濛交往不久,即遭到老師、雙方家長極力反對。可兩個孩子半年後竟開始同居,成績一落千丈。因鬧彆扭,今年元旦濛濛向小偉提出分手。小偉深受打擊,大年三十晚上,小偉在奶奶家吃完團圓飯,獨自提前回家。他給同學打完最後一個電話,在臥室割腕自殺。感覺不對的同學及時趕到,將小偉送到醫院。小偉在給母親的遺書上說:“半月來,我每到晚上就一個人躲著哭泣……沒有她的世界,我活不下去……”

兩週後,小偉再次割腕自殺。為留住兒子的性命,王女士上門哀求濛濛和她母親幫忙。王女士拿出一封濛濛寫給小偉的信,信中用很大篇幅記錄的竟是兩個孩子因為一個暱稱而吵架的事。

溺愛,孩子的人格殺手

這是溺愛的後果,讓孩子沒有獨立的人格,不能承受任何一種壓力。

其實,如果我們按照之前講的,從小讓孩子分擔責任,就不會有溺愛存在。而事實上,在中國,隔代教育如此普遍,或者年輕的父母根本沒有這個意識,加上中國傳統的文化影響,溺愛之風無所不在。

溺愛,孩子的人格殺手

溺愛的本質是把孩子當寵物

溺愛的本質是什麼?就是父母不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生命來尊重和理解,而是當成自己的一個心愛的寵物。疼愛的時候百依百順,刻意縱容,讓孩子對生活失去了自己的理解,以為生活就是恣意妄為。一般來說,溺愛的父母並不明白孩子在生活中是什麼樣的位置,以為是神,是心肝,是自己能付出所有的那個人。父母化解了孩子生活中所有的壓力,孩子感受不到壓力,那麼他自己就想製造一種“假想的壓力”。比如說,有的孩子肚子餓了,故意不吃飯,父母就追著他,到處求他吃,他獲得一種“變態的快樂”,這是他故意製造的生活壓力。溺愛的孩子一般脾氣比較怪,會用匪夷所思的做法來刁難別人,小霸王、小怪物、小人精,無所顧忌,什麼事都能幹得出來。曾經有一個18歲的孩子因為跟媽媽發生口角,拿刀子把媽媽捅了,媽媽這才知道溺愛的後果。

很多孩子在爺爺奶奶的溺愛下長大,到父母身邊的時候,父母一定要把孩子受溺愛的心態改正過來。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把責任還給孩子,把壓力交給孩子處理。比如說孩子看上一個玩具,父母千萬不要因為有錢就隨手買下,你必須讓他明白幾件事:第一,買下這個玩具,相當於媽媽要上幾天班的工資;第二,為什麼要買給你?孩子必須拿出一定的理由,哪怕是一個口頭的承諾。這樣的話,他不但會珍惜這個東西,而且明白生活的責任和壓力所在。溺愛的孩子很容易用撒潑來要挾,這需要父母有一定的勇氣和耐心來糾正。一味的答應不是愛,而是扼殺他人格的兇手。愛是需要智慧的,需要謀略的,需要勇氣的,甚至需要孩子承受一些委屈和磨難。

溺愛,孩子的人格殺手

如果現在你的孩子已經是一個在溺愛下長大的小霸王,你和他的鬥智鬥勇就開始了,目的是要他學會承擔責任——這才是愛,儘管可能會有一些痛。如果你的孩子剛剛出生,一定要記住,不要溺愛,溺愛不是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