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低調謙遜,卻縱容馬伕飛揚跋扈,這是為何

晏子是春秋時期齊國與管仲齊名的著名政治家,《史記》中司馬遷將二人合併列傳,側面說明晏子對齊國的重要性以及他的名氣,不在他的前輩管仲之下。

晏子侍奉過齊靈公、齊莊公和齊景公三代國君,幫助齊國在春秋末期再次強大起來。他當齊相時,不僅工作能力十分強,難能可貴的是,品德還十分高尚。

晏子身上有很多優點,他以節儉著稱,吃飯時桌子上最多一個葷菜,妻子也不穿絲綢織成的衣服,節儉的就像普通百姓一般。此外,晏子還很謙虛,當自己受到國君的信任與誇獎的時候,重來不會沾沾自喜,反而更加低調的與人相處,處處時時表現出自己高潔的一面,所以在齊國威望很高。

晏子低調謙遜,卻縱容馬伕飛揚跋扈,這是為何

然而,晏子馬伕的性格卻與他截然不同。晏子每次出行,他的馬伕駕車走在街上時,都是表現的洋洋得意、意氣風發,有的時候還飛揚跋扈,一點也沒有晏子的謙遜和低調,很是讓人反感。

有一天,馬伕的行為舉止被他的妻子看見了,馬伕的妻子就批評馬伕。大意是:你看你的老闆長的矮小,卻高居齊國的臣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人家還這麼低調。你呢?身高八尺,堂堂男子漢,當人家的馬伕不說,還這麼高調,這麼跋扈,你不怕被人笑話?

馬伕聽了妻子的話,覺得很有道理,從此以後每次駕車接送晏子,都主動剋制自己的行為,表現的謙虛起來。對於車伕的這個轉變,晏子很奇怪,就問他為什麼有此變化,車伕如實回答了晏子。

晏子聽了車伕的話,後來就推薦車伕做了齊國大夫,這算是很大的官了。

晏子低調謙遜,卻縱容馬伕飛揚跋扈,這是為何


對這個故事,相想必很多人都聽過。

但這件事情老羅卻覺得奇怪的很。為什麼呢?

需知,晏子是一個十分注重自己的形象的人。用今天的話說,晏子應該是一個完美主義者,是一個極其自愛的人,他對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求極高。按理說,像晏子這樣的人,尤其又是高官,又怎麼能縱容自己身邊的人如此飛揚跋扈呢,這不是在敗壞自己的名聲嗎?

對於這一點,我實在是想不通,也就只能猜測了,或許有以下幾種可能吧。

第一,晏子是一個很寬容的人,他雖然對自己要求極其嚴苛,但對別人卻沒那麼高。正所謂:“己所欲,同樣勿施於人”,所以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別人身上。

晏子低調謙遜,卻縱容馬伕飛揚跋扈,這是為何

第二,晏子的威望是在是太大了,大家都知道晏子品德高尚,一個車伕的不當舉動,影響不了晏子的名聲,所以晏子對此並不放在心上。

第三,晏子實在太受國人擁戴了,他威望那麼高,支持者那麼多,難免不受齊國國君的猜忌。於是,晏子就要採取一些“自毀”的措施。自己自毀又不願,於是故意選了一個飛揚跋扈的人給自己當馬伕,用馬伕的不當行為,來間接敗壞自己的名聲,如此一來,自己在國人心中的地位下降,對國君形成不了威脅,也就不會受到國君的猜忌了,這樣不僅可以保命,還可以保住齊國宰相的位置。可是,一旦馬伕謙虛起來,也就不能繼續留在身邊了。但又沒有理由開除人家,於是提拔馬伕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對於老羅個人而言,我倒是傾向於第三點。大家覺得呢?歡迎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