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時期的愛情》:關於愛情,書裡有多少看點

疫情期間,我有機會重溫了馬爾克斯的小說《霍亂時期的愛情》,又一次面對了愛情問題,再一次感到愛情這個浪漫話題背後的深意。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這位哥倫比亞著名的小說家、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家、“二十世紀的文學標杆”,其輝煌成就,一個是《百年孤獨》,另一個是《霍亂時期的愛情》。

《霍亂時期的愛情》:關於愛情,書裡有多少看點

馬爾克斯

《霍亂時期的愛情》卻一點也不魔幻,他寫了一個跨越半個世紀的愛情故事,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令無數的讀者唏噓感慨。

然而掩卷思索,不禁想到:馬爾克斯是否只歌頌了偉大忠貞的愛情?這個令人為之感慨的愛情故事背後還有何深意?哪些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呢?我就這幾個問題,跟喜愛它的讀者交流。我認為:

《霍亂時期的愛情》:關於愛情,書裡有多少看點

1 愛情應有的樣子,永遠是忠貞不渝的守候

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或許我們已經忘記了愛情本來的樣子!那就去讀這部小說吧,看看阿里薩這位聖潔的男神就知道了。

我用數字就可以講清楚這個愛情故事:小說主人公電報員弗洛倫蒂諾.阿里薩,從見到費爾明娜.達薩的第一眼起就愛上了她,這一愛就忠貞而隱秘地持續了51年9個月零4天。期間阿里薩幾近瘋狂地給達薩寫了70多封情書,最後決定只給她半頁紙,上面寫滿愛和承諾。他終生未娶,一生都為他的愛情活著,他的心裡、眼前全是他的女神,從沒有動搖和改變過,甚至連她照過的鏡子都要買回家。當阿里薩終於如願以償,兩人走到一起時,阿里薩76歲,達薩72歲。

《霍亂時期的愛情》:關於愛情,書裡有多少看點

年輕的阿里薩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也許愛情不能朝朝暮暮,才能長久不衰。這樣的愛情並不罕見。

北大教授、著名的哲學家金嶽霖深愛著林徽因,林徽因與梁思成結婚後,他終生不娶,一生相守。他做林徽因的鄰居,將愛情藏在心底。汪曾祺在《金嶽霖先生》裡寫道:“林徽因死後,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飯店請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納悶:老金為什麼請客?到了之後,金先生才宣佈:'今天是徽因的生日'”,每每讀到此處,都讓人溼了眼圈。

電影《廊橋遺夢》(根據美國作家羅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的是男主羅伯特金凱和女主弗朗西斯卡,在短短4天的相處中發生了一段延續一生的刻骨銘心的愛情。為了家庭的責任,兩人忍痛分別,將心中的愛情珍藏起來,半生思念相守,直到分別離世。

也曾看過一個報道,貴州省遵義市的一個山村裡,一個叫杜虎珍的98歲老人,22歲和丈夫黃俊夫結婚,半年後丈夫外出當兵一去不歸,她守著丈夫的一封情書,苦等了

77年,無論生活多麼艱難,老人決不改嫁。77年是多麼漫長的一生啊!

真愛就是這樣的,無論世事變遷,滄海桑田,永遠堅守。它跨過了時間的漫長,空間的遙遠,產生了美好、思念、牽掛等諸般感受,最後經過沉澱,都昇華為愛情,使得愛情更為豐厚、崇高、偉大。

據研究,愛情荷爾蒙的時間長度是平均是幾個月到三四年不等,之後就會逐漸使人冷靜下來。因此剔除荷爾蒙之後,仍然存在的愛才是真愛;經得住考驗的愛情才稱得上忠貞。真愛不在時間的長短,空間的遠近,而在愛究竟有幾分。

當然,時間和空間上的阻隔,也會使愛情喪失,這是因人而異的。比如異地戀,有的順利牽手,有的卻中途夭折。把時空的問題看成一種愛情考驗未嘗不可。能否堅守愛情,忠貞不渝,保持愛情的真實面目,是衡量一個人感情質量和品質的金標準。

《霍亂時期的愛情》:關於愛情,書裡有多少看點

2 保持純潔的愛 ,仍是愛情的最大難題

阿里薩的愛情是純潔的嗎?這個問題並不好回答!

阿里薩對達薩一見鍾情,就再也無法忘記。從青絲到白髮,他們沒有過一天世俗意義的生活。他對達薩沒有任何承諾,完全可以自己決定自己生活,可他偏偏被愛情左右了一生。

他一方面忍受著愛情的煎熬和孤獨,害著相思病。不住地給她寫信,給她彈琴,看著她嫁給別人,看著她懷孕,看著她出現在不同場合,做她生活的旁觀者。為了愛情,他努力工作,拼命賺錢,當上了加勒比航運公司的董事長。他內心始終堅信,終有一天他們可以在一起。這都是為純潔的愛的付出。

他一方面又濫情,一生與622個女人保持著關係,藉由這些女人的提供的幫助,以及他對她們的傷害,他才保持了對達薩的“絕對”的精神之戀。這種為了保持愛情的“付出”,算什麼呢?這種掙扎、排遣感情的方式,算什麼呢?能否說他選擇一個錯誤的方式去保持他純潔的愛?

比如,他與寡婦普魯登西亞.皮特雷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也許還有一個孩子,這種朋友關係,夫妻之實,難道沒有一點點愛嗎?有愛就是褻瀆了純潔的愛情。

試想,如果在這600多個女人裡,有女人可以取代達薩,或者他能遇到第二個一見鍾情者,他會不愛嗎?就像他說的,無論下半身怎樣的放縱,但對達薩的精神之愛始終不變,反而卻更加熱烈持久。沒有與這些女人的放縱,怎能成就他的忠貞?

越是得不到越想得到,是不是阿里薩的心理?那“靈魂之愛在腰部以上,肉體之愛在腰部以下”的愛情說,是否可以叫做純潔愛情?

什麼樣的愛情才是純潔的愛情呢?人也是一種動物,面臨著誘惑和慾望,純潔的愛,仍是愛情的最大難題。愛情如果流於肉體之愛,那就沒什麼感人可言。阿里薩的愛情,有對得不到的執著,也有忠貞的可貴,更有純潔的拷問!

《霍亂時期的愛情》:關於愛情,書裡有多少看點

3 老年的愛情,是人生中的一抹亮色

人入老年,如何對待愛情?怎樣收拾一生中帶著遺憾的愛情?晚年如何過得精彩?這是小說留給我的一個問題。

烏爾比諾醫生的朋友傑勒米雅·德薩因特·阿莫烏爾在六十歲的時候自殺了,只是因為他無法面對衰老帶來的不幸。阿里薩在76歲的時候,終於收穫了一生期待的感情,並堅信它是“一生一世”的相伴。

人到老年,究竟是一種怎麼的生活?如果說人生是一條長河,老年就是這條河流的入海口。作者寫道:“老年的光陰不是水平的激流,而是無底的地下蓄水池,記憶力就從那裡排走了”,“衰老是令人尷尬的”。我想起史鐵生寫地壇時有這樣一段:

它一面剝蝕了古殿簷頭浮誇的琉璃,淡退了門壁上炫耀的硃紅,坍記了一段段高牆又散落了玉砌雕闌,祭壇四周的老柏樹,愈見藏幽,到處的荒草野藤也都茂盛的自在坦蕩。

老年多像褪去光彩的地壇啊!一切耀眼的、閃光的、寶貴的,都淡去了剝蝕了。青春活力、名譽地位、健康的身體,都不復存在;剩下的只有生命本身的真相,一如那個剛來到世界的嬰兒,一無所有;還多了一份無情、殘破、孤獨。

《霍亂時期的愛情》:關於愛情,書裡有多少看點

老年阿里薩

然而,同一的歸途,卻可以是不同的態度。除了生命本身,老年還有一件附加品,那就是愛情。馬爾克斯說“任何年齡的愛情都是合情合理的”。勇敢愛,生命會因此不同。

老年的愛情是人生中最後一抹亮色。它是撫慰孤獨之心的良藥,是自我完善路途,是完美人生的標誌。愛情的缺失,尤其是老年愛情的缺失,是人生一大憾事。暮年的愛情,讓我們在走過了人生的慢慢長路之後,仍然感受到生命的溫情脈脈的美好。這份幾乎佔據了阿里薩一生全部時光的“遲到已久的愛情”,讓阿里薩的餘生多了一份溫情和力量,獲得了人生的圓滿。

老年的愛情超越了生活本身的意義,走向生命和靈魂層面。霍亂時期的兩個老人走到一起,是兩個靈魂的相守,兩個精神的富有。這愛情戰勝了霍亂,超越了生活,直接面對生命、衰老和死亡。這愛情超越了世俗,戰勝了自我,成為靈魂之愛。這愛情,是忠貞和堅守的結果,是真愛和勇氣之花,是純粹和高尚之果。

《霍亂時期的愛情》:關於愛情,書裡有多少看點

4 寫在最後的話

這篇小說是在《百年孤獨》之後發表,延續了馬爾克斯作品的孤獨主題。它看似寫一個愛情故事,內核卻是有關人生幸福感的內容。它給人們注入一股新鮮且營養豐富的血液,帶給讀者不一樣的收穫。

人生幸福圓滿,自我完美和諧,心靈豐富充實,是我們最終的追求。而愛情是人生中最溫情的一員,它讓我們在人生裡微笑的走過而不留遺憾。

像阿里薩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情故事。無論幸福與不幸,無論存在或失去,相信都是我們最好的愛情。該追求的去追求了,該把握的把握住了,該放棄的也放棄了。我們是愛情的主人,也是被愛的幸運者。可以這樣說,愛情的樣子就是一個人一生的樣子,靈魂的樣子。抓住了愛情,也就把握了人生!非要認真對待不可!

就像馬爾克斯所說:誰的命運也不能由別人來決定(包括死亡的方式),愛情是真正的愛情,幸福有可能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