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新生代明星频现小鲜肉,再难见戏骨?

“戏骨”,指的是演艺精湛的影视戏剧老演员。他们跨越时间,通过优秀作品流传于世,镌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在九十年代的影视黄金期,我们见识到了无数优秀演员,也至今将他们铭记。那个时候的每一个名字,都能唤起一片回应。而面对随着网络发展走近的新生代明星,我们似乎难以见到他们身上的光芒。

随着八九十年代明星渐渐减少曝光,许多大IP都交给了更受年轻人欢迎的新生代明星。受互联网发展等多方面影响,新生代明星相比之前拥有更方便的宣传和更广大的号召力。新兴艺人屡见不鲜,被大众熟知的不再只有那么几个名字,但与此同时,也意味着市场内部竞争力大,行业饱和,逐渐形成一种趁在黄金期“赚快钱”的态势。流量更替迅速,新人层出不穷,因此大多新生代明星不得不被动参与各种活动维持热度,没有提升自我的时间和空间。明星在这个时代更像是“商品”,他们与粉丝距离更近,也更被粉丝、公司限制,看似风光,实则随波逐流,难见优秀之人。

为什么新生代明星频现小鲜肉,再难见戏骨?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观众们逐渐习惯铺天盖地的娱乐,更倾向于关注明星而非作品本身,也正是如此,制作方更倾向于选择低风险高回报,有粉丝基础和收视保障的明星,也就不如原来那般看重演技。与文艺片和商业片的分化相似,选角使用新生代明星,追求更高的商业效益,相对忽视了作品的艺术价值。这一举动引发连锁反应,既然没有演技也能占取影视资源,那么越来越多的人便不再修习演技,打磨自己。实际上,他们也缺少了一种刻苦精神。随着生活质量日益提高,行业道路增多,出人头地不再难如登天,人们也就相对的失去了某种狠劲。八九十年代那一批演员把努力变成惯性,认真体验生活、体验角色,并毫无怨言。87版红楼梦拍摄准备了三年,其中一大部分时间用来从全国数万人中选角,另一部分则用来带领全剧组人员读透红楼梦,琢磨人物情节甚至形神,最终才能造出这部经典。47岁才真正走红的老戏骨倪大红,对于自己接到的每一个角色,都一视同仁,仔细抠细节。在拍摄《幸存日》时,因为所饰演的角色有一场濒临死亡的戏。为了能演好这个状态,倪大红提前一晚在自己的房间里用塑料袋套在头上体验了一把“死亡”的挣扎感。这种玩命式的实践,在他这般优秀的戏骨身上并不少见。倪大红在拍摄《战狼1》时被道具炸伤,剧组人员都很紧张,而他一动不动坚持拍完这个场景,这一幕也成为经典镜头之一,被人啧啧称道。

为什么新生代明星频现小鲜肉,再难见戏骨?

当年同样小鲜肉出身的吴京,因演戏伤了四根肋骨,额角被磕破……这些在采访中被他一带而过,可谁都知道这些伤痕所代表的意义。今日的新生代明星与他们一比,显然少了一种敢于“拼命”的勇气和从始至终的毅力及钻研精神。因而,新生代明星难见戏骨。

为什么新生代明星频现小鲜肉,再难见戏骨?

当然,不宜过早唱衰新生代明星,因为他们才是后继者,文艺界的新鲜血液。虽然流量当道,影响正常市场,只不过现在中国的偶像文化刚刚兴起,给市场带来了新的冲击,终有一天,被颠覆的道路会回到正轨,在过去基础上发展出成熟的枝桠。而偶像文化的兴起也给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环境变得更加广大包容,明星也多样化发展,打破了过去几十年的固有模式,将新的审美、新的文化带入大众眼中。新生代明星不只有演员、歌手两条路可走,还有唱跳偶像、综艺明星等选择,虽然观众对于这些还有诸多争议,但可以预料,它们终将成为规范化的演艺道路,为不同受众提供不同娱乐服务。

为什么新生代明星频现小鲜肉,再难见戏骨?

至于上一代明星,他们也并没有就此退出演艺舞台。在火爆一时的《庆余年》中,我们能看到陈道明、吴刚、高曙光等熟人,他们作为重要角色完美出演,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和长久吸引,他们所造成的讨论度并不输于年轻演员。演员老中青三代各有各的戏路,无法相互替代,也都不可或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们期盼能在新生代明星身上,见到属于真正演员的灵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