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C2M:淘寶特價版的“產業數字化”野望

不只是C2M:淘寶特價版的“產業數字化”野望

文|曾響鈴

來源|科技向令說(xiangling0815)

C2M之風又起,只不過這次是由電商巨頭們刮起來的。

4月20日,京東底下的“京喜”稱要面向下沉市場、採取C2M模式推出產業帶廠直優品計劃,未來要聚焦中國1000個產業帶和源產地的100萬家優質工廠型及農場型商家,賦能10萬個工廠型商傢俱備C2M能力……諸如此類。

京東自己定下宏大目標,在上項目前咋呼一下倒也屬於品牌運營的“正常操作”,但有意思的是,如果對比1個月前同樣高調佈局C2M的淘寶,京東這個所謂的C2M項目,就有那麼點“借鑑”的意思。

彼時,淘寶正式推出淘寶特價版APP,並公佈“超級工廠計劃”和“雙百目標”,這三個一起構成淘寶“C2M戰略三大支柱”,其戰略目標——“幫助1000個產業帶工廠升級為產值過億的‘超級工廠’,為產業帶企業創造100億新訂單,在全國範圍內重點打造10個產值過百億的數字化產業帶集群”,京喜的新計劃表述顯然與其十分相似。

不只是C2M:淘寶特價版的“產業數字化”野望

原本老二跟隨老大搞搞動作也沒啥可說的,但值得關注的是,這次的C2M風潮不再僅僅關注平臺與工廠的連接,無論是原版的淘寶C2M戰略,還是京喜搞出的C2M模式,都在強調平臺對製造企業的深度介入,尤其是兩個巨頭都提到了“數字化”相關的內容,例如淘寶把“核心數字化能力”與淘寶特價版APP並列作為依託,而京東則談到了打造所謂數字化產業帶。

如果老對頭都在認可同一件事,那麼大概率它已經成為行業的共識。電商劇烈變革的時代,C2M+數字化成為新的趨勢。

概念誘惑下,偽C2M大行其道

為什麼電商巨頭重拾C2M的時候要加個數字化,還要扯上“產業”的概念?答案恰恰也是電商敢於重拾C2M的原因——C2M迴歸C2M,能夠真正產生模式的價值。

對新興電商或者陷入瓶頸的傳統電商而言,炒概念是非常好的破局方式,能夠快速建立差異化尋找增量,C2M一度是非常好的炒作對象,這不可避免造成過去幾年C2M概念氾濫,偽C2M大行其道。

在常見的批判中,缺乏精確的消費者需求反饋,以及供應鏈難以適應小批量柔性需求,是偽C2M兩大主要罪狀,而事實上,在這個基礎之上,這些年打著C2M旗號的電商玩法,還有三個“變種”,或者說認識誤區要糾正:

1、品類創新不是C2M

京東主站之前發佈了一款號稱“全球首款”彩色水墨屏閱讀手機,屏幕沒有LCD或者OLED那麼費眼睛,顏色又比黑白的閱讀器豐富。

京東以及業界把這款產品稱作C2M的又一成果,而事實上,作為一款不特定面向兒童、學生群體、具備廣泛適用面的產品,它其實更應該看作製造商進行的品類創新,只不過這種創新還比較新穎。

在這之前,京東還搞出過遊戲手機、老人智能手機,這些產品創意值得讚揚,但很難說是C2M模式的產物,把品類創新等同於C2M是一種持續很久了的認識誤區,應該糾正。

2、低價爆品不是C2M

拼多多是C2M的擁躉,為了解決貨源問題,從2018年年底開始,它搞了一個“新品牌計劃”,簡單說就是拉那些給國際大牌代工的廠子,出品一個功能差不多但不貼大牌的產品,由此消費者能得到價格上的優惠,質量也比自由入駐平臺的商家要好一些。

通過這種方式,拼多多搞了挺多爆品,例如一個不到三百塊的掃地機器人賣得挺火。

然而,且不說製造商的售後保障的問題,雖然拼多多此舉有它的行業意義,讓大牌代工廠生產超級便宜的產品做成平臺的爆款,增加了銷量,這其實還是低價促銷的模式,只是在貨源上做了提升,和C2M強調的個性化需求沒有什麼很大的關係,就是個平臺和製造商合謀的生意。

3、是“C2M”,不是“M2C”

2016年底,C2M剛剛興起時被網易嚴選和它的對頭必要商城所爭搶,彼時創業平臺對C2M的想法都是去除中間渠道、去掉溢價,讓廠家的東西直接賣給消費者,以精品低價搶市場。

而隨著下沉市場地位越來越重要,C2M開始滲透這裡,去除中間商的傳統被優先保留下來,這造成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在許多社交電商平臺上,有很多打著C2M旗號的“廠價”產品在銷售,沒有逆向需求反饋,沒有設計深度參與,沒有個性化定製,時光彷彿回到了20年前電視廣告上“廠價直銷”的單純年代。

M2C廠價直銷般到互聯網上,就變成了C2M新概念,令人唏噓。

現在,巨頭們達成“數字化”共識,長期以來的偽C2M似乎要得到改變了。

C2M+數字化,電商突圍最大受益者卻是製造業?

從各種花哨的“變種”看,C2M沒有取得實質性的突破,根本還在缺乏足夠的技術支撐,只能玩玩“渠道”的老遊戲。

而技術支撐,無非體現在C端的高顆粒度、高離散型的個性化需求分析,以及M端解決小批量、個性化訂單的柔性生產鏈,它們都離不開熾手可熱的大數據、雲計算甚至人工智能技術。

所以,某種程度上,不是過去的C2M硬要玩假的,而是技術的發展還沒到達能夠足夠支撐的地步,現在阿里說要用數字化幫助製造商變革,京東隨後跳出來附和,因為技術已經有了這樣的底氣。

例如,在C端,淘寶有8億用戶數據,背靠阿里有云計算、IoT等數字化優勢,隨著“阿里經濟體”的整合,技術與渠道的優勢結合起來。

3月,淘特數據顯示,除了紙巾、垃圾袋、橡皮筋等低單價的家居用品,家用空氣炸鍋、剃鬚刀、手機等高單價產品同樣受歡迎,甚至漢服這樣的細顆粒個性化需求也被體現出來,消費者的階段性消費需求被大數據體系洞察,商家快速、敏捷地瞭解消費者需求,擺脫對趨勢的盲目猜測,最終無限接近解決三大靈魂天問:“我們生產什麼?”、“我們生產多少貨物?”、“我們的貨物賣給誰?”

由此,一個新產品開發不再單純依賴市場調研、線下反饋等冗餘過程,不再擔憂經驗預測帶來的偏差,工廠對接數字化動態需求狀況,快速適應市場的變化。

在具體操作上,製造企業會被允許接入淘寶C2M智能數據中臺,觀察市場需求的細顆粒變化,從而決定生產規劃。從案例來看,一個廣東肇慶的汽車內飾清潔和消殺用品的企業,疫情期間發現“噴霧酒精”這個小品類需求急速上升,跟著調整規劃,現在日產日銷17.6萬支起噴霧酒精。

而光有C端精細化需求洞察,會附帶產生另一個問題:怎麼快速生產出來?

在上述噴霧酒精案例中,製造企業稱“得益於數字化工具”,3個月的研發流程只用了3個小時就初步定型,顯然,淘寶C2M配套做到了生產鏈環節上。事實上,和淘特一起出來的“超級工廠”計劃就是幹這個的,這個計劃完成了從企劃到銷售的生命週期管理,到供應鏈,到金融服務,都進行了產品化的整合,嘗試打通產品化鏈路。

如此,電商平臺等於輸出了一個數字化系統從而形成全鏈路的配合,讓生產端與消費端打通,而不再只是將工廠產品直接搬到網店的草莽模式。

這種做法,改變了企業數字化的內容,從簡單的“上網”、多個互聯網賣貨渠道,發展到一整套數字化解決方案,也使得C2M迴歸“產業帶提升”的本質,幫助產業帶商家實現真正的升級。

在過去,電商平臺迎合中小企業賣貨的需求,搞出“拼單”之類的模式,偶爾搞出爆款,確實提升了直觀上的銷售數字,然而,單純以“賣貨”為導向,時間久了,為了爭搶存量市場,產業帶商家就只能陷入成本戰、價格戰的泥潭,那些單純以低價為標榜的平臺不可能真正解決產業帶商家的長期問題,反而只能加劇低端競爭和惡性競爭。

這一幕似曾相識,中國經濟過去有太多的經驗證明,正是這種低端惡性的競爭,嚴重製約了中國產業的升級。

C2M必須去偽存真,不僅是一個商業問題,也是一個產業問題。電商與製造企業的協同生態必須從老玩法的存量博弈、惡性競爭中走出來,通過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升級改造,找到C2M低價高質帶來的電商消費增量。

從這個意義上看,淘特並不能完全算作對打拼多多的產品,它在做的似乎不僅僅是在淘寶用戶基礎上解決製造商的銷售問題、搶佔市場,更重要的是有一套數字化的系統,嘗試幫助產業帶商家實現真正的升級,而恰好這一塊也是“阿里經濟體”要去補足的。

所以,反過來看,通過技術提升、產業提升幫助消費者獲取更好的商品才是C2M的根本,那些熱衷於拼補貼的遊戲在C2M這裡往往只能體現為單一的渠道競爭。

不同的視角有不同的解讀,從C2M順延,淘寶特價版可以看作是互聯網深度介入產業的必然產物,是各行各業全面擁抱數字化的標誌性事件,而不僅僅是一個競爭個案。

不只是C2M:淘寶特價版的“產業數字化”野望

後疫情時代,數字化不僅僅是製造產業的一個“選擇”

行情好的時候,你做什麼都是對的,行情不好的時候,你必須在眾多選擇中走那條唯一正確的道路。

庚子年是魔幻的一年,中小企業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和挑戰,外邊,國際貿易局勢動盪,外貿企業轉型壓力劇增;裡邊,爆發疫情直接衝擊線下零售,企業被迫重新審視數字化渠道的意義。

在此過程中,與外需、線下市場關係密切的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如何藉助數字化的方式實現從“貼牌”到“品牌”的戰略轉型至關重要。

如果說之前的製造企業往微笑曲線兩端升級,還只是一種“選擇”,不去做也能憑藉微薄的利潤過過小日子,現在,當製造業本身面臨的生產技術升級和品牌化的雙重壓力時,沒有技術也沒有品牌的傳統制造業企業已毫無出路,數字化升級從微笑曲線兩端的技術、品牌上獲得更多利潤已經成了企業的生死抉擇。

淘寶特價版的外貿工廠銷售專區在4月21日上線,有報道稱,4月以來有已有超過2萬家外貿工廠新入駐淘寶特價版,淘特說它會給這些商家提供涵蓋金融、物流、培訓等數字化解決方案,要幫助這些工廠建立所謂的“數字化升級的長效機制”。

從這些表態來看,淘特不滿足於只是把自己定位於一個平臺,而是要成為一種製造產業的未來發展路徑,“特價”只是產業帶工廠數字化升級的結果之一。

從商業競爭上看,淘特是“雞賊”的,吃準了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大時代。而淘特敢這麼做,甚至競爭對手京喜對這種玩法的背書,是時代浪潮賦予有綜合技術能力的電商平臺的機會。

拼多多當然也沒有坐以待斃,最近與寧波地方政府簽署的協議中,它就“承諾”在賣貨之外,附帶提供研發建議等技術支持,種種跡象顯示,拼多多正在加大這方面的投入,追趕差距。

總而言之,C2M浪潮再度迴歸,電商的競爭除了爭搶消費市場,還多了一個對產業帶資源的爭奪,而電商提供的數字化基礎設施的完整程度以及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決定了誰能笑到最後。

【完】

曾響鈴

1鈦媒體、品途、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等多家創投、科技網站年度十大作者;

2虎嘯獎評委;

3作家:【移動互聯網+ 新常態下的商業機會】等暢銷書作者;

4《中國經營報》《商界》《商界評論》《銷售與市場》等近十家報刊、雜誌特約評論員;

5鈦媒體、36kr、虎嗅、界面、澎湃新聞等近80家專欄作者;

6“腦藝人”(腦力手藝人)概念提出者,現演變為“自媒體”,成為一個行業;

7騰訊全媒派榮譽導師、多家科技智能公司傳播顧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