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來了!關於“強基計劃”,你想知道的答案都在這裡

導讀

2020年自主招生不再組織,不過仍有強基計劃、綜合評價等招生途徑可以參加。“強基計劃”主要選拔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由有關高校結合自身辦學特色,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生。


“強基計劃”起步階段在36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試點,高校將考生高考成績、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及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等折算成綜合成績由高到低順序錄取,其中高考成績所佔比例不得低於85%。以及體育測試結果也會成為錄取重要參考。


01


36所“一流大學”參與試點


《意見》提出,“強基計劃”聚焦高端芯片與軟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製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以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生。建立學科專業的動態調整機制,適時調整“強基計劃”招生專業。

“強基計劃”起步階段,在部分36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範圍內遴選高校開展試點,目前試點高校共有36所。高校要合理確定在各省(區、市)的“強基計劃”招生名額,並在各省(區、市)的分省計劃中安排。

解讀來了!關於“強基計劃”,你想知道的答案都在這裡


02
體育測試結果作為重要參考

《意見》提出,要探索建立多維度考核評價考生的招生模式。高校根據有關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需要,制定 “強基計劃”的招生和培養方案。

符合高校報考條件的考生可在高考前申請參加“強基計劃”招生。對於以高考成績入圍高校考核的,高校在各省(區、市)本科一批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 (合併錄取批次省份應單獨劃定相應分數線)上,按照在生源所在省份“強基計劃”招生名額的一定倍數,以考生高考成績從高到低確定參加高校考核名單。

考生參加統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後,高校將考生高考成績、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及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綜合成績,按綜合成績由高到低順序錄取,其中高考成績所佔比例不得低於85%。

對於極少數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考生參加統一高考後,由高校組織相關學科領域專家對考生進行嚴格考核,達到錄取標準的,報生源所在地省級高校招生委員會核准後予以破格錄取。破格錄取考生的高考成績原則上不得低於各省(區、市)本科一批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 (合併錄取批次省份應單獨劃定相應分數線)。除此之外,體育也越來越受重視,學校體育測試結果將作為錄取的重要參考。

03
探索本碩博銜接培養模式

“強基計劃”在人才培養上有什麼新舉措?

一是單獨制定培養方案。高校對通過“強基計劃”錄取的學生可單獨編班,配備一流的師資,提供一流的學習條件,創造一流的學術環境與氛圍,實行導師制、小班化培養。建立激勵機制,增強學生的榮譽感和使命感。通過“強基計劃”錄取的學生入校後原則上不得轉到相關學科之外的專業就讀。

二是暢通成長髮展通道。對學業優秀的學生,高校可在免試推薦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學、獎學金等方面予以優先安排。探索建立本-碩-博銜接的培養模式。

三是推進科教協同育人。鼓勵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前沿科學中心、集成攻關大平臺和協同創新中心等吸納這些學生參與項目研究,探索建立結合重大科研任務的人才培養機制。

四是強化質量保障機制。建立科學化、多階段的動態進出機制,對進入計劃的學生進行綜合考查、科學分流。建立在校生、畢業生跟蹤調查機制和人才成長數據庫,根據質量監測和反饋信息不斷完善招生和人才培養方案。加強對學生的就業教育和指導,積極輸送高素質後備人才。

04
“強基計劃”招生流程

3月底前,試點高校發佈年度“強基計劃”招生簡章。

4月,符合報考條件的考生可在網上報名參加“強基計劃”招生。

6月,所有考生參加統一高考。6月25日前,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向有關高校提供報名考生高考成績 (不含高考加分)。6月26日前,高校依據考生的高考成績,按在各省(區、市)“強基計劃”招生名額的一定倍數確定參加學校考核的考生名單並公示入圍標準。

7月4日前,高校組織考核。

7月5日前,高校將考生高考成績、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及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綜合成績 (其中高考成績所佔比例不得低於85%),根據考生填報志願,按考生綜合成績由高到低進行錄取並公示錄取標準。

備註:高校考核由招生高校組織實施,高校要積極探索通過筆試、面試、實踐操作等方式,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思維,增強選才的科學性。要充分運用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全面、深入地考查學生的能力和素養。


05
“強基計劃”與自招5大不同


解讀來了!關於“強基計劃”,你想知道的答案都在這裡


選拔定位不同


自主招生主要選拔 “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學生”,而“強基計劃”主要選拔“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


招生專業不同


自主招生未限定高校招生專業範圍;“強基計劃”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安排招生。


入圍校考的依據不同


自主招生的入圍依據主要是考生的申請材料;“強基計劃”的入圍依據是考生高考成績,極少數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有關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圍高校考核的條件和辦法,並提前向社會公佈。


錄取方式不同


自主招生採取降分錄取的方式,最低可降至一本線;“強基計劃”將考生高考成績(不低於85%)、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和綜合素質評價等折算成綜合成績,從高到低順序錄取,體現對學生更加全面的考查。


培養模式不同


相關高校對自主招生錄取的學生在培養方式上未作特殊安排;“強基計劃”錄取學生將實行小班化、導師制,並探索本-碩-博銜接的培養模式,暢通學生成長髮展通道,實現招生培養良性互動。


解讀來了!關於“強基計劃”,你想知道的答案都在這裡



解讀來了!關於“強基計劃”,你想知道的答案都在這裡



解讀來了!關於“強基計劃”,你想知道的答案都在這裡



解讀來了!關於“強基計劃”,你想知道的答案都在這裡



解讀來了!關於“強基計劃”,你想知道的答案都在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