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復產“下半場” ,服裝行業因何重生?

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服飾行業仍處於結構調整期,加上受疫情影響,部分企業發展迎來較大阻力。

不過,疫情同時也加速了企業經營創新和數智化升級。“線下復工,線上銷售”已經成為目前企業經營的主流模式之一,不少服飾企業創新求變,發展出新的運營模式。

服裝零售企業逆勢上場

在中國經濟文化最發達地區之一的長三角,波司登、雅戈爾、紅蜻蜓等服飾龍頭企業在疫情期間逆勢上揚,化危為機,創造出了新的增長力。

許多傳統零售巨頭都經歷了業務電子化到業務流程信息化,再到業務數字化、數字業務化的發展歷程。不過,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那些主動作為、逆勢而上的企業,不得不按下數智化“加速鍵”。

疫情寒潮之下,雅戈爾3000餘家線下門店悉數歇業,外部環境的激烈變化使得其線下業績幾近顆粒無收。不過隨著全員all in線上營銷,雅戈爾開闢出了另一個新零售“戰場”。

“2月份我們的線上銷售佔比已經達到50%,一季度整體業績已經恢復到同期的80%。”雅戈爾集團董事運營總經理徐鵬告訴媒體:疫情加速了我們的變革,倒逼我們進行營銷自救。據瞭解,疫情期間,雅戈爾通過釘釘實現組織、溝通、業務在線,鼓勵全員參與分銷,單月分銷1.7億元。

復工復產“下半場” ,服裝行業因何重生?

不只是雅戈爾,面臨門店停業以及鉅額成本支出,總部位於溫州的紅蜻蜓5000名導購轉型線上,積極自救。2月1日起,紅蜻蜓開始推出“蜻蜓大作戰”項目,線上培訓員工全員銷售,組織200多個群進行離店銷售。

在“總指揮”紅蜻蜓集團副董事長錢帆的推進下,離店銷售額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刻日銷超過百萬。

紅蜻蜓董事長錢金波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消費者的快速變化是紅蜻蜓決心進行數智化轉型的主要原因。“我們在銷售過程中發現,消費者變化很快,消費方式變化也很快。如果不主動轉變,碎片化的客戶根本抓不住。我們必須通過數智化、精準觸達、技術等來解決人工解決不了的問題。”

在智能導購方面,目前在紅蜻蜓4000多家門店當中,已經有1000多家自營聯營門店通過直播形式實現賣貨。在錢金波看來,門店直播賣貨鍛鍊了導購員“陸軍”、“空軍”的能力,未來會把門店直播、離店銷售作為一種主要能力來打造。

與之交相呼應的是在江蘇常熟的常青品牌波司登,它在很早便開始了數智化轉型探索。在波司登董事長高德康看來,

企業數智化經營能力是一項需要提前並長期建設的關鍵能力,如果到需要時才開始思考佈局,必然會非常被動。

在這次疫情中,“波司登3億羽絨服馳援抗疫一線”公益活動在面臨人員、物流調配、交通管控等多重困難之下,其物流網絡和分倉仍能夠快速響應,真正展現出了企業的實力。而通過離店銷售,線上交易等方式,波司登銷售額也在疫情期間實現了逆勢增長。

服裝批發檔口的“救命稻草”

除了服裝零售企業外,服裝批發檔口又有哪些動作呢?

疫情以來,直播電商的潮流不斷加速,各行各業、各省各市都加入了直播帶貨大軍。“網紅之都”廣州也拋出一條條新政:打造電商之都、成立全國首個直播電商智庫、啟動“2020廣州直播帶貨年”……

在廣州商務局所規劃的“個十百千萬”政策中,提出培育萬名“帶貨達人”。

而作為全國最大的淘寶直播基地之一,近千名沙河的直播客摩拳擦掌,打算大幹一場。

復工復產“下半場” ,服裝行業因何重生?

而除了廣州外,在杭州四季青,直播也是一樣火熱。往年,由於很多老商戶習慣了線下銷售,對電商平臺不理解、不看好,對直播這種方式也比較“牴觸”;而如今不少商戶則主動找到市場申請直播,市場則通過對檔口“小妹”的挑選和培養,打造了新一批懂材質、懂搭配、懂銷售的“專業主播”。

疫情之下,服裝行業的思考

在疫情特殊時期,物理空間阻隔之下,一個企業的生存能力如何,需要看它在艱苦環境下的數字化應對能力。

在紡織服裝品牌管理專家程偉雄看來,疫情過後也必定會淘汰一部分缺乏競爭力的企業,因此,企業或許應該思考轉變商業模式,比如產品、渠道、營銷能否更加靈活多變等,以應對消費環境的變化。

疫情不會終結全球化,但會改變全球化,可以樂觀預見的是,產業鏈上的每一個奮鬥者有足夠的韌性適應新變化,創造新優勢。

優勝劣汰被視為是市場的自然法則,殘酷得近乎沒有無情,但疫情讓我們進一步反思,或者說提供了另一個思路:產業集聚和鏈條化,或許比轉移低端產業、升級高附加值產業更有韌勁,更不容易被取代。

不過,經濟和產業的韌性並不一定和全球化相矛盾,如果一國有能力在短時間內重組製造業以應對突發危機,就不必以犧牲全球化,提高生產成本作為代價。全球供應鏈總是比一國的自給自足更堅韌,且更划算。

這個道理早已寫在先人的典籍:一箭易折,十箭難斷;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

產業如此,一國如此,全球亦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