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勝錢是為何物,為何古人喜歡帶在身上?

什麼是壓勝錢,對於一些對錢幣知識瞭解較少的朋友來說,回答這個問題可能有點難度,今天柴柴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向喜歡貨幣文化的朋友做個介紹。


壓勝錢是為何物,為何古人喜歡帶在身上?

我國古代的貨幣(特指金屬鑄幣)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正常流通的貨幣,就是一般等價物,用通俗的話講就是能花的錢;另一類是非正常流通的貨幣,不能花的錢,雖然鑄造成錢幣的形制,但卻不具備一般等價物的屬性。 這就是壓勝錢,壓勝錢不用於流通,主要用於避邪取吉。

簡單的講,是指用於饋贈、玩賞、配飾、卜卦而鑄造的仿照錢幣形制的錢幣。有點類似現在的紀念幣。

壓勝錢,舊稱“厭勝錢” 。厭勝,古代謂以詛咒鎮壓邪祟。這個厭在這裡不讀yan,應讀ya. 所謂厭勝,就是以此物壓彼物,壓而勝之。


壓勝錢是為何物,為何古人喜歡帶在身上?

“厭勝”一詞,最早典出 《漢書·王莽傳》第六十九下:“ 是歲八月,莽親之南郊,鑄作威鬥。威鬥者,以五石銅為之,若北斗,長二尺五寸,欲以厭勝眾兵。”

隨著歷史的發展,厭勝漸漸演變成古代方士的一種江湖巫術--厭勝法,它是用咒語和象徵性的物體來詛咒仇人,祈禱鬼神,以便制服被詛咒者。


壓勝錢是為何物,為何古人喜歡帶在身上?

壓勝錢是人們為避邪祈福而製造的一種供人佩帶賞玩,厭服邪魅,求助吉祥飾物。

壓勝錢的歷史

壓勝錢最早出現在漢代,漢朝早期的貨幣半兩一面鑄錢文“半兩”另一面鑄一些吉祥話如“長樂未央”、“長毋相忘”等等。漢朝後期使用五銖錢後,也有很多類似的吉祥話錢幣。

到了明清兩朝,壓勝錢的鑄造和流傳達到鼎峰。


壓勝錢是為何物,為何古人喜歡帶在身上?

形制不僅有傳統的圓形方孔和圓形圓孔外,還有布形,刀形,梅花形,葫蘆形等等。

內容是也多種多樣,有吉祥類,祝壽類,宗教類,歷史故事類,詩詞曲賦類等等,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壓勝錢的分類

錢文錢


壓勝錢是為何物,為何古人喜歡帶在身上?

錢文錢一般是正面為年號,國號,“某某元寶”或“某某通寶”。背面為一些紋飾或吉祥語。

吉語錢


壓勝錢是為何物,為何古人喜歡帶在身上?

錢文為吉祥話,一般為四個字,背面一般為光面。這類壓勝錢是壓勝錢中鑄造量最大,版別最多,流通最廣,內容最豐富且最受人民喜愛的壓勝錢。

生肖錢


壓勝錢是為何物,為何古人喜歡帶在身上?

生肖壓勝錢是正面鑄有十二生肖圖案中的一個或全部,再配上對應十二地支。背面一般為八卦,吉語,星官等。

宗教錢


壓勝錢是為何物,為何古人喜歡帶在身上?

錢幣上鑄有與道教,佛教有關的人物或咒語。文玩市場中被叫做山鬼花錢的就是屬於這一類。

娛戲錢


壓勝錢是為何物,為何古人喜歡帶在身上?

娛戲錢有打馬格錢和棋錢兩種。

打馬格錢是北宋時期盛行的一種搏戲工具,錢面一面鑄有馬形圖案,一般都為歷史上的名馬,另一面鑄馬名。或一面鑄有騎馬的將軍,另一面鑄將軍的名字官職。

棋錢是鑄成錢幣形狀的象棋子,圓形無孔。一面是文字,一面是圖案。

異形錢


壓勝錢是為何物,為何古人喜歡帶在身上?

異形錢指不是圓形的壓勝錢。有腰牌形,長命鎖形,布形等等。

結語


壓勝錢是為何物,為何古人喜歡帶在身上?

壓勝錢作為錢幣文化的衍生品,是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的具體體現,被賦予很多不同的職能,內容從倫理道德、祭祀祝福、吉語討彩、遊戲作樂等各個方面,既可以是皇室祭祀等嚴肅的上層社會活動的用物,也可以是民間日常生活的信物、玩物。

愛文玩,關注柴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