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三:資本追逐移動金融,行業集中度逐步提高

#移動互聯網金融#移動互聯網金融使金融業務逐漸從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主導的金融服務向以個人為中心的自主金融服務過渡。以用戶為中心,需要移動金融平臺從功能開發、產品形態、交易模式、業務模式、行業形態等各個方面進行創新,甚至是顛覆性的革新。

本文出自《移動互聯網金融發展分析(趨勢篇)》,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以享朋友,繼續上路:

趨勢三:資本追逐移動金融,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

大型綜合性互聯網金融平臺為提供一站式服務,正在通過融資收購開始全產業線佈局。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用戶培育的深入,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最終競爭將回歸到商業模式和資本的比拼。

目前國內估值較高的金融科技公司包括:螞蟻金服,估值600億美元;陸金所,185億美元;眾安保險,76.3億美元;京東金融,71.8億美元;微眾銀行,55億美金。未來,互聯網金融平臺會先後上市,行業內各家平臺必將會經歷又一場併購和整合。

資本看重互聯網金融市場,其著眼於未來的熱點和利潤點,主要是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等業務。首先,傳統銀行以往貸款給基建項目會比較多,除了房貸、車貸,對消費者個人借貸的力度不大。現在中國經濟向消費轉型,給小貸、消費金融公司、P2P等互聯網金融公司提供了很多的機會。其次,中國私人財富迅速增長的趨勢,互聯網金融服務可以拓展到為其提供財富管理。最後,大型骨幹型企業可以從銀行貸款,或者直接融資,但是在供應鏈線上的很多小微企業,融資卻沒有那麼方便,互聯網金融將是一個很好的補充。

資本追逐移動金融,就是要搶佔移動互聯網入口,主要表現在獲客營銷方面。從打車和團購市場,我們可以看到,補貼是拓展移動支付用戶的利器,但同時需要消耗大量資本。移動金融已經與傳統商業銀行獲客方式大相徑庭,時空限制被打破後,很多金融服務趨向同質化,讓用戶實實在在享受到優惠就成為無往不利的獲客戰術。另外,與傳統商業銀行相比,二者的商業模式已經不同,移動金融平臺的價值按照活躍用戶數量估值,單個用戶價值遠遠超過傳統商業銀行的用戶。通過高估值進行資本融資後,“燒錢”營銷獲得更多活躍用戶,從而形成聚集效應贏得更高的估值,這成為互聯網企業發展的主要模式。傳統商業銀行的網上銀行很難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取得突破,與其背後體制和商業模式限制不無關係。對於傳統銀行參與互聯網金融業務,監管層也釋放出積極的信號,建議鼓勵傳統銀行通過設立或參股互聯網金融子公司解決。移動金融行業,資本不能保證一定能夠成功,可是沒有資本的推動卻是萬萬不能的。

移動互聯網金融|趨勢三:資本追逐移動金融,行業集中度逐步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