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訪農家生態園


再訪農家生態園


還是這個老地方,清靜幽雅、這也是記者一年前來採訪的農家生態園,在河南孟州市黃河古道流域新增添的怡人景觀,踏進生態園的門檻,園中的老物件依然穩穩的排列在花草邊沿,那是熟悉物件不會忘記,不過映入眼簾的新品讓人耳目一新,走進這裡恰似到了紅樓夢裡的大觀園...


再訪農家生態園


水磨、石臼、石滾珠依然亭亭玉立,那些花草顯得又高了不少,這裡典雅清新、環境優美,整個佈局合理,好像是這些老物件到了應該歸宿的地方,一件件都在煥發著反撲歸真的幽香...


再訪農家生態園


這個磨盤上的上水石造型別致,老人喬承祥告訴記者,他準備弄點鮮花異草種植到上水石上,讓這個上水石上花草從容,清香四溢...

年近八旬的老人喬承祥是個性情豁達、本分善良、才華橫溢的老農民,談古論今無所不知,天時地利知識樂道,從家庭生活炒炸烹飪他講的面面俱到,星辰天象、農業種植、人間世情、古詩格言、九流三教他都精通入脈,知識淵博,可稱得上是一部活的百科全書...


再訪農家生態園


和上次不一樣之處是又增加了一個大碾盤,這是生態園的主人跑一百多公里買來的,這玩意兒慢慢就缺了,早些時候都是農民推著笨重的石磙一遍一遍的把穀子碾成乾淨的小米,再後來就是牲口拉著碾小米,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不幾年的功夫就實現了機械化,加工起來方便得多,這就是農業的發展的格局...


再訪農家生態園


這個石頭連椅很精緻,是石匠用現代化工具鋸成的,到這裡來的遊客可以休閒的坐在上邊小憩一下,石頭凳子坐上去非常愜意,涼颼颼的深感舒暢...


再訪農家生態園


這個老婦是園中喬承祥的老伴,一生勤勤懇懇、艱苦樸素,生了四個孩子都已成家立業,該是享度晚年的時候了,可她這幾年常常出去給人家打工,拔草、鋤地、澆水,她說:“掙錢多少不說,多動動身體好,和大夥一塊說說笑笑沒有睏乏感。”這不,幹活回來還忙著做飯給老伴洗衣裳呢...


再訪農家生態園


廠房的屋簷下掛的都是他兒子四處尋來的老物件,過去生產中用的犁、樓、牲口套,都是農民早些年生產中常用的工具,現在雖然被現代化的機械取代了,但他收藏起來作為隗寶,讓下一代年輕人也瞭解一下農民的生產經歷...


再訪農家生態園


這牆上掛的就是種小麥的原始木樓,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沒有見過,看著很稀奇,更不明白它的用途,這就是老一代人面朝黃土、弓腰流汗,拉著笨重的木樓播下一粒粒種子,由窮變富,養育著一代一代人健康成長...


再訪農家生態園


這個三角形的石頭,上角的中間還有一個圓孔,這是做什麼用的?大集體出生的這一代人恐怕知道的不多,有的還沒有見過此物,這也是記者這次採訪發現的新大陸,這個就叫“撈石”,是大集體的年代生產隊在打麥場上,牲口拉著石磙碾壓麥子,後便總要掛上這種撈石,在碾壓過程中起到二次鎮壓的作用,以防麥稈子湧成堆,影響碾壓的質量,知道了吧?...


再訪農家生態園


農家生態園除了一些老物件外花草樹木特別養眼,這裡也是休閒養生的好去處,在生態園裡散步彷彿走進了清靜、悠閒、舒暢的小公園...


再訪農家生態園


生態園裡有好多上水石,形狀百態,樣式各異,點綴出風景這邊獨好的韻味,這裡沒有嘈雜的分貝,這裡有鳥鳴的玉音,這裡每一個物件都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再訪農家生態園


園裡養有小狗和小貓,這隻小黃狗非常溫順,看到陌生人來了也是搖著尾巴和你親近,沒有狂咬亂叫的動機,小黃狗也是人類的夥伴,它很精明、通人性,它對人的親近憨態動作表現出歡迎客人的遠道而來...


再訪農家生態園


這個石臼和石錘反映出勞動人民生活的時代變遷,原來種植很多帶殼的農作物,都需要在石臼裡用石錘一錘一錘的砸,除去殼後才能食用,現在這種繁瑣、費力的勞動已被先進的機械化取而代之,現在看來它就成了人們回憶勞動歷史的標本...


再訪農家生態園


生態園裡由兩位近八旬的老人在打理守護著,也是兩位老人有生之年的消閒依託,來吧,你來到這裡也會有一番意想不到的感覺,來吧,你來到這裡能感受到過去年代的樂趣,這就是農家生態園的特色,領略一下大自然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