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古為荒涼之地 曾為流放高官提供一方傳播中原文明棲息地

海南古為荒涼之地 曾為中原流放高官提供一方傳播中原文明棲息地 古代貶官流放海南所展現的人格美 讓當今崇洋媚外文化人汗顏

曾祥裕 曾海亮

曾祥裕風水團隊在海南作深度文化考察時,穿梭於海口、儋州、文昌、崖城以及瓊海等地,處處傳頌古代貶官在海南荒涼之地隨遇而安,笑對磨難,全力以赴傳播中原文明的故事,展現了貶官愈挫愈強、傲然遺世、尋善求美﹑潔己清操﹑固窮守節的人格大美。

海南古為荒涼之地   曾為流放高官提供一方傳播中原文明棲息地


海南古為荒涼之地   曾為流放高官提供一方傳播中原文明棲息地


據考證,自漢武開疆、海南歸化中原之後,中央王朝就陸續將官員貶謫到海南作為一種懲戒,其延續時間之長、人數之多、級別之高,在中華大地上恐無出其右者,僅《海南歷代貶官研究》一書就收錄貶官189人。蘇軾、李德裕、韋執誼、李綱、司馬光……可以列出長長的一份清單來。這些貶官大都博學多才,愛好風雅,他們在海南倡導崇文重教,興辦書院,開啟民智,留下了不少諸如孔廟之類的文化遺存。

海南古為荒涼之地   曾為流放高官提供一方傳播中原文明棲息地


一部流放史,就是貶官人生的苦難史。從京城受貶流放到邊遠的海南的官員們,往往要歷盡千辛萬苦,人在他鄉,祈求生命安全是求生本能。歷代自中原渡海到海南來的人士,都要先祭祀海龍王,以祈求安全渡海。唐朝貶官王義方,到儋州任吉安縣丞後,為黎族子弟講經授學,是島上傳播中原文化第一人。明誼修、張嶽崧編撰的《瓊州府志》卷二十九記載:“時當盛夏,風濤蒸毒”,而當他向海龍王禱告之後,“既而開霽,南渡吉安。”

海南古為荒涼之地   曾為流放高官提供一方傳播中原文明棲息地


面對茫無際涯的兇險海潮,他們難免忌憚。蘇軾在《伏波將軍廟碑》中寫道:“自徐聞渡海,適朱崖,南望連山,若有若無,杳杳一發耳。艤舟將濟,眩慄喪魄。”

但隨遇而安之心態,又使他們化險為夷,平安渡海。“一去一萬里,千至千不返。崖州在何處?生度鬼門關。”這是唐宰相李德裕在被貶途中寫的一首詩。

海南古為荒涼之地   曾為流放高官提供一方傳播中原文明棲息地


同落天涯海角人,莫悲於歷史上的二蘇,那就是蘇轍和蘇軾。世界上最可靠並持久的是血緣相聯的親情。

海南古為荒涼之地   曾為流放高官提供一方傳播中原文明棲息地


海南古為荒涼之地   曾為流放高官提供一方傳播中原文明棲息地


自從踏上仕途,二蘇命運就緊密聯繫在一起。當兄長被一貶再貶時,弟弟也因為受牽連而日子很不好過。患難見真情,在勘問“烏臺詩案”過程中,蘇轍願意以自己的官爵為長兄蘇軾贖罪,結果被貶為筠州監酒。後來蘇軾第三次被貶到儋州,蘇轍也受牽連被貶雷州。

海南古為荒涼之地   曾為流放高官提供一方傳播中原文明棲息地


蘇軾貶往儋州時已62歲,當他到達梧州時,聽說弟弟剛剛經過,心情很激動。一路追到藤州,難兄難弟終於得以相見。

期間他們到一家小鋪子吃飯,飯菜粗糲,蘇轍難以下嚥,“置箸而嘆”。蘇軾則風捲殘雲,還笑著說:“你現在還想品嚐什麼滋味嗎?”蘇軾身處逆境不屈不撓乃至甘之若飴的堅強性格可見一斑。

雷州知州張逢仰慕二蘇的道德文章,不僅高接遠送,還擺酒接風。兄弟倆得以在雷州同住近半個月才分手。臨別那天夜晚,蘇轍送到船上。

蘇軾在海南,蘇轍在雷州,正是一南一北隔海相望。蘇軾的另一名篇《西江月》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寫的:“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夜來風夜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海南古為荒涼之地   曾為流放高官提供一方傳播中原文明棲息地


一部貶官史,就是官場正邪力量博奕史,同樣盛衰之變,讓他們讀懂人生,看清世事,也提升了貶官心理抗壓力。海南貶官大多因為政治鬥爭落敗而被謫,渡海之際,孔子“乘桴浮於海”的理想在他們那裡引發了強烈的共鳴。蘇軾將此理解為出塵高蹈,避世隱居。他在《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中寫道:空餘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

海南古為荒涼之地   曾為流放高官提供一方傳播中原文明棲息地


淡化苦難,超越小我,這是內心強大的體現。

李光寫下:“須知魯叟乘桴興,未似商巖濟巨川。”李光的人生精神最接近於蘇軾,他此前已被謫藤州3年之久,認為只要不執著於政治得失,不計較南北距離,以佛道的平等觀視之,則來亦不懼,去亦欣然。因此南渡時,才有“三載藤江守藥爐,身輕那復羨飛鳧”的灑脫和超然。

貶官身處厄境,不沉淪,而是身體力行傳播中原文明,開闢盡忠報國新途徑。

海南人民感謝這些貶官,正是他們把文明種子撒向蠻荒之地。

唐太宗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王義芳就被貶為吉安丞(吉安即今昌江縣昌化鎮一帶),王義芳在偏僻山區創辦學堂,講授經書,行釋奠禮,開化風氣,為傳播中原禮樂文化第一人。

海南古為荒涼之地   曾為流放高官提供一方傳播中原文明棲息地


孔廟是中華文化的載體和標誌,孔廟成了貶官興辦書院的舞臺,在遙遠的天涯海角,在邊遠的荒涼之地建立孔廟,為閉塞的少數民族人民點燃心燈,為中華文化傳承樹起擎天大旗!

海南古為荒涼之地   曾為流放高官提供一方傳播中原文明棲息地


海南古為荒涼之地   曾為流放高官提供一方傳播中原文明棲息地


海南古為荒涼之地   曾為流放高官提供一方傳播中原文明棲息地


蘇軾在貶謫中和鎮三年間,不遺餘力地推行文化教育,開闢儋州學府,自編講義,自講詩書,培養出一大批如姜唐佐、王宵、黎子云、符林等飽學之士,其學風澤及全島,海南因此而文化日盛,人才輩出,共出舉人767人、進士97人。所以,《瓊臺紀事錄》說:“宋蘇文公之滴儋耳,講學時道,教化曰興,瓊州人文之盛,實自公啟之。""

我想,那些古代貶官們是大寫的中國人,身處厄境,不計個人得失,以赤子之心盡忠報國,這可謂是:“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胸襟;是喜是怒,看涵養;有舍有得,看智慧;是成是敗,看堅持。”

海南古為荒涼之地   曾為流放高官提供一方傳播中原文明棲息地


海南古為荒涼之地   曾為流放高官提供一方傳播中原文明棲息地


海南古為荒涼之地   曾為流放高官提供一方傳播中原文明棲息地


海南古為荒涼之地   曾為流放高官提供一方傳播中原文明棲息地


歷史自有公論,海南人心中沒有忘記貶官們所作出的貢獻。我行至海口“海南第一樓”五公祠,不禁感嘆,官場上無處不存在驚濤駭浪和暗礁,正直的官員一旦受貶難免會遭到落井下石、受人冷遇打擊,但是樸素善良的海南人民以博大寬厚的胸懷接納了歷代貶官,為他們提供生活方便,安撫他們的落寞心靈,並感恩於貶官的業績,以各種形式紀念他們。海口五公祠就是為了紀念唐、宋朝時期貶謫到海南的五人:唐朝名相李德裕、宋朝名相李綱、李光、趙鼎、名臣胡詮而建,故名五公祠,與此外蘇公祠、東坡書院等一道紀念這些傳播文化的使者們。

蘇軾等貶官傳播中原文明的豐碑 ,永遠銘記在海南人民心中!

海南古為荒涼之地   曾為流放高官提供一方傳播中原文明棲息地


海南古為荒涼之地   曾為流放高官提供一方傳播中原文明棲息地


海南古為荒涼之地   曾為流放高官提供一方傳播中原文明棲息地


海南古為荒涼之地   曾為流放高官提供一方傳播中原文明棲息地


海南古為荒涼之地   曾為流放高官提供一方傳播中原文明棲息地


海南古為荒涼之地   曾為流放高官提供一方傳播中原文明棲息地


海南古為荒涼之地   曾為流放高官提供一方傳播中原文明棲息地


海南古為荒涼之地   曾為流放高官提供一方傳播中原文明棲息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