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你的大脑能跟上手机迭代的速度吗?

你好,我是孙思远。我曾经是一名华尔街的财经媒体人。四年前,我辞去了纽约的工作,回国创立了远读重洋,成为了一名创业者。

在过去的时间里,我和我的团队只干了一件事情:第一时间解读海外最新的原版好书,帮助我们的用户和全世界最聪明的大脑保持同步。

信息时代,你的大脑能跟上手机迭代的速度吗?

我们过去解读的几百本书里,有不少相信你一定听说过:

比如,2018年最畅销的经管类图书《原则》,短短一年时间,这本书的销量已经突破了100万册。而最早把这本书带给国内读者的,就是远读重洋。

《原则》的英文版2017年9月在美国正式发售,我们在3天之内就拿出了这本书的万字深度解读稿,获得了百万级的传播。

之后,我们还做了一系列百万级传播的爆款好书。比如:大物理学家霍金的遗作《十问》、讲述硅谷女版乔布斯创业诈骗案的纪实畅销书《坏血》、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的自传《成为》等等。

这也是我创业的初心和使命:打破知识的国界,为国内读者即时同步全世界最新最好的内容。

为什么这件事情这么重要呢?

作为曾经的媒体人,我深知信息的不对称,就意味着认知的不对称;而认知的不对称,会导致结果的千差万别。

比如,当你还在为无法完成年度目标而苦苦挣扎的时候,有人已经通过“效率12周”时间切割法,实现了400%效率提升;

当你因为遇事不顺而借酒消愁的时候,有人会利用“五分钟法则”高效地排遣负面情绪;

当你逼着孩子死记硬背好好读书的时候,有人已经使用“多元智能理论”帮自己的孩子找到了最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

当你面对难题不知如何决策的时候,有人已经通过“可信度加权决策法”实现了高效决策;

当你读着名人励志鸡汤为自己规划人生的时候,有人已经用斯坦福最受欢迎的设计思维完成了人生规划;

刚才提到的《原则》这本书,它的作者瑞·达利欧有一套理论,叫做“傻瓜速率”,大意是说:如果此刻的你不觉得一年前的自己是个傻瓜,那说明你这一年没学到什么东西。

你的“傻瓜速率”越高,就意味着你自我提升的速度越快;反之,就说明你没什么长进,一直在原地踏步。

想想看,你办公室的电脑每隔几年就升级换代,你的手机每隔几个月会买新的,你安装的APP每隔几周就会更新。可是你的大脑却一直停留在原地,这合理吗?

信息时代,你的大脑能跟上手机迭代的速度吗?

我想起了2014年:我还在纽约工作的时候,采访到了美联储的前任主席艾伦·格林斯潘。那一年,正好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崛起的元年。

作为媒体人,我借互联网金融的话题请教了许多美国的专家学者。但可惜,在美国只有“金融科技”,并没有“互联网金融”。因此,我向他们提问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一脸茫然,不知我所言何物。

所以,在采访格林斯潘之前,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

但在采访的时候,出人意料的情况出现了——格林斯潘不仅对中国互联网金融了如指掌,还分析了当时风头正劲的余额宝,甚至,他还准确预测了行业的未来趋势。

我惊讶极了:格林斯潘已经88岁高龄,而且退休那么久了,对于中国市场的一个新兴行业,他怎么会那么了解?

直到后来的某天,我和一位曾经与格林斯潘共事过的朋友聊天。谈及此事,这位朋友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格林斯潘以前在我们那儿有个外号,叫做“知识海绵”——他会像海绵一样,吸收身边的一切知识。

他这么一解释,我马上就明白了。

2015年,在伯克希尔哈撒韦50周年股东大会上,我采访到了另一位世界级大师——“股神”沃伦·巴菲特。采访之前,我一口气准备了好十几个问题,打算跟巴菲特打一场“持久战”。

但万万没想到,这场“持久战”变成了“闪电战”——我每个提问的话音还未落,巴菲特就抢着回答,他大脑的转速至少甩开我七八条街。

要知道,巴菲特已经年过八旬了,他大脑的转速凭什么可以这么快?

直到后来看了一部纪录片,我的疑惑才得到解答。这部纪录片叫做《成为巴菲特》,里面提到了一个细节:巴菲特直到今天,每天还要花5-6个小时读书和学习。

信息时代,你的大脑能跟上手机迭代的速度吗?

后来我发现,世界上有这么一种人,他们对知识和学习的渴求就如同吃饭喝水。普通人一天不吃饭喝水,生理上就会感到饥饿;他们是一天不读书学习,心智就会感到饥饿。而且,他们取得的人生成就,往往远超普通人。

比如,巴菲特的合伙人、投资大师查理·芒格被称为“行走的图书馆”——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更新自己的思想库,甚至是彻底推翻过去的想法,这样才能跟上世界的变化。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每年要读一百多本书;“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自青少年时代起,平均每天读两本书;新东方三驾马车之一、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王强甚至说:人生最大的捷径,就是读一流的好书。

后来,我走上创业的道路,也正是受了他们的影响。

也正是他们这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让我明白,人或许会变老,但思想可以永远年轻。

现在两年过去了,我们创业初心始终没有改变——我们相信,好的内容,自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为了把一本好书解读透彻,我们会投入上百个小时、动员全体成员一起拆书、解书、撰稿,不惜一切代价,只求把最好的内容带给我们的用户。

最后,我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除了读书,远读重洋还能为你做什么?或者换句话说,你需要的只是一门读书类的课程吗?

我相信不是的,至少不全是。我们创业两年时间,读了几百本书之后,我发现读书不仅仅是知识内容的输入,不仅仅是人与文字的交互,更是我与作者内心的真诚交流,是真心与真心的碰撞。

所以,即便在事业和生活的道路上面对无数的“至暗时刻”,我们一直都没有放弃,就是因为文字背后的那份真心和力量,是它们让我不再赤手空拳、如履薄冰。

我相信,你也一定需要一群懂你的读书伙伴,他们能陪着你,去经历人生的跌宕起伏,分享生活的酸甜苦辣;在你最需要的时刻,出现在你身边,给你帮助、建议、力量,陪着你继续前行。

试听链接:

《精读365本全球好书》

是我们历时两年全心打造的读书课程,每本书打磨时间超过200小时,帮你先人一步,倍速成长。希望,我也能成为你最好的读书伙伴之一,陪你从读书中找到勇气和力量,一起前行,成为更好的自己。


信息时代,你的大脑能跟上手机迭代的速度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