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餘華《活著》:生活沒有旁觀者


讀餘華《活著》:生活沒有旁觀者

福貴,餘華筆下一位鮮活的人物,從少年到老年,直到身邊的人一一離去,最後,唯有一頭也叫“福貴”的老牛與自己為伴。

1.闊少爺時的福貴

小時候上私塾,福貴每天都由家裡的長工長根揹著去,私塾先生讓他讀課文,他竟在先生面前自稱“老子”,足足一個二流子樣兒。

長大後的福貴,經常往十里外的城裡跑,每天遊走在J院與D場之間,十天半月不回家,揮霍自己大把的青春和祖上積攢的萬貫家財。

福貴的媳婦家珍是城裡米行老闆的女兒,賢惠安分,逆來順受,她費盡心思的想把丈夫在外面野混的心拉回來,便用同樣的豬肉做了四道不一樣的菜,她想告訴自己的男人,女人看上去不同,實際卻都是一樣的。

讀餘華《活著》:生活沒有旁觀者


在城裡,福貴還期望通過D博把祖上丟掉的一百畝田賺回來,他已經越陷越深,直到最後一次,他徹底輸光了所有的田地和房產。

福貴的父親徐老爺子在憤怒、悔恨後接受了“欠債還錢天經地義,賭債也是債”的現實,把家裡一切換了四大框銅錢,讓福貴擔著去城裡還賬,而這一擔也讓福貴醒悟,自己一夜之間從闊少爺成了窮光蛋。這個階段的福貴,成了可恨的人,所有的一切都是自作自受。

2.被抓壯丁的福貴

所有的家產全部抵債,福貴的爹死了。福貴帶著娘、媳婦家珍、女兒鳳霞搬到了茅草屋,過起了與之前天壤之別的日子。這時,福貴的丈人敲鑼打鼓把家珍接回了孃家。而家珍那時正懷著7個月大的兒子有慶。

家珍走後,福貴為了養活家裡,從贏去他房產、田地的龍二手裡租了5畝田,成了佃戶。家珍在城裡的孃家順利生了孩子,這個善良、始終如一的女子,在半年後帶著孩子又回到了這個家。這時候的福貴是幸福的,至少有人能與他一起承擔,苦日子裡有娘有媳婦有孩子,未來就都有希望,他想著“把雞養大了換成鵝,把鵝養大了換成羊,把羊養大了換成牛……”因為當初福貴的爹說祖上就是這麼一點點積攢起來的家業。

讀餘華《活著》:生活沒有旁觀者


母親生病了,福貴拿著家珍從孃家帶回來的僅剩的兩個銀元去城裡找郎中。就是在城裡這麼走一趟,卻歪打正著的被國軍抓去當了壯丁。

起初,福貴是抱著能逃跑回家的希望的,可是日子越久,走的越遠,看到很多逃跑的人的下場,福貴放棄了。就這樣,福貴跟著國民黨的部隊從南往北走出了很遠很遠,兩年後,國民黨部隊失敗,福貴所在的地方解放,他才被放回了家。

3.死裡逃生後的福貴

福貴領瞭解放軍給的盤纏,就朝著家的方向走,一路上做零工混飯錢,就這樣走了兩個多月回到了家。

讀餘華《活著》:生活沒有旁觀者


村子裡還是原來的樣子,他的兩個孩子鳳霞和有慶正在村頭割草。女兒還記得爹,但因為一年前的一次發燒,鳳霞的耳朵聽不見了,也再不能張嘴說話了。福貴的娘也在他離開的兩個月後病死了。

曾經在D場贏了福貴田產的龍二,因為不願交出作為地主擁有的田地,並與組織對抗被處決了。這時候的福貴覺得,當初他敗壞了家產如此恥辱的事兒,竟在此刻救了他。一家四口的日子雖然依然很苦,但卻能夠在一起,也是福貴當壯丁時想都不敢想的。就這樣過了十幾年,他的女兒鳳霞長大了,該嫁人了,兒子有慶也去城裡讀書了。

在那個溫飽都難以解決的年代,即使一年再辛苦,也無法填飽肚子。沒糧的日子,大家去田裡挖紅薯,去山裡找野菜,吃樹皮、喝水充飢……

家珍得了軟骨症,身體一日不如一日,但為了這個家,為了孩子和丈夫,她仍然頑強的活著,起初是堅持去幹田裡的活,後來腿站不住了,又承擔所有家務,縫縫補補。福貴給了她堅持下去的信念。


好不容易田裡的糧食有收成了,日子看著能好過些了,兒子有慶又出事了。


有慶所在學校的女校長生孩子大出血,組織學生們去獻血,有慶的血型剛好能配上,但是無德的醫生為了救女校長使勁的抽,直到有慶沒了心跳!

因為這個女人是縣長的媳婦。等福貴得知消息趕到醫院,有慶一個人躺在小屋裡,身體已經僵硬了。更加讓人難以想象的是,福貴想殺了替兒子報仇的這個縣長竟然是春生。

春生是被國民黨抓壯丁時期,與福貴一起的一個兵。他們經歷了無數次生死,看到了流血的戰場,彼此都以為對方在那次失散後死了……


福貴揹著自己的兒子回了家。春生去富貴家看了很多次,都沒有得到家珍的原諒。很久以後,春生作為縣長被批鬥,經不起折磨上吊死了……就在他與福貴最後一次告別時,他還答應福貴和家珍要堅持著活下去,批鬥的折磨讓一個經歷內戰、援朝等無數次戰場的男人喪失了活著的信念。

讀餘華《活著》:生活沒有旁觀者


後來,女兒鳳霞風風光光的嫁給了城裡搬運工二喜,還生了兒子苦根,但在生孩子後大出血,鳳霞也離開了。

家珍的一兒一女先後都沒了,做孃的心裡傷透了、悲透了,她安靜的走了。走的時候家珍反而很寬慰,她覺得自己這一生有愛自己的丈夫,有過孝順的兒女,知足了。

福貴、二喜帶著苦根一起過起了村裡到城裡來回奔波的日子,二喜是一日都離不開苦根,福貴是一個人孤苦伶仃在村裡總惦記著二喜和外孫,兩頭跑的日子雖然累卻踏實。

在得知二喜出事後,福貴說:“徐家人的命兒都不好。”

二喜在工地幹活被水泥板壓扁,送了命。


剩下這一老一小,相依為命!命運的折磨對福貴太殘酷了,我們不僅越來越同情他,與他一起傷悲,更覺得這種失去該收手了。

許是福貴太老了,糊塗了,在苦根一次發燒後,他覺得給孩子吃點好的,就給他煮了一大筐鹽水豆子,孩子吃的太多,撐死了。

4、失去所有親人的福貴

自從福貴從部隊裡回到家,親人們與他一起度過了無數苦難又幸福的時光,又在來日裡一個一個的離去,他是承受了多少常人無法經歷的離別和悲痛呢?

讀餘華《活著》:生活沒有旁觀者


而我們在文章的開頭依然能看到福貴在經歷了這麼長悲痛的人生後,還能耐心的開導他的老牛“做牛耕田,做狗看家……”依然能唱出“皇帝招我做女婿,路遠迢迢我不去”!

這是怎樣的活著與出世呢?而那種怕它老牛知道只是自己在耕田不高興,就多叫出幾個名字來騙它,讓它耕田更起勁的方式,又蘊藏著多少智慧、思念和寄託呢?


其實,讀餘華的的《活著》一定要反覆讀他的自序。

讀之前和讀之後的感受也不盡相同。正如他的韓文版自序中所說“活著在中國的語言裡充滿力量,這力量不是用來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正如我們總會說“活在當下”、“好好過日子”、“努力活下去”……這其中有多少酸楚後的堅定,又有多少努力後的無奈呢!

讀餘華《活著》:生活沒有旁觀者


餘華用了第一人稱來寫福貴,因為他一直認為“生活是一個人對自己經歷的感受”,只有經歷才屬於自己,而任何旁觀者都無法切身感受。

努力生活的人不需要也無暇顧及別人的同情、悲憫,因為他們深深的紮根在自己的日子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