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國會成為水稻進口大國?

紅伊豆


為何我國會成為水稻進口大國?

準確的說,應該是我國已經成為了大米進口大國。

在2011-2012年之前的年份,我國進口大米很少,每年也就幾十萬噸的數量,而且進口的品種基本上是泰國茉莉香型大米等高端大米,用於滿足國內多樣化的消費需求,比如大家所熟知的日本越光大米、泰國香米等。但是,從2011年開始大米進口呈現增量之後,到了2012年我國大米的進口量大幅增加,每年達到數百萬噸(海關統計+走私)。



這一進口量猛增的局面維持了好幾年,到現在為止,我國大米常年進口量也有3、4百萬噸。這其中,進口的大米品種,除了維持原有的高端大米之外,更多的則是普通大米;進口的主要來源國也從泰國轉向了越南、緬甸等東南亞國家。這些普通大米,價格低,比國內最普通的大米都便宜。

眾所周知,我國是全世界最大的大米生產國和消費國,稻穀年產量這些年來都在2億噸以上,全國60%以上的人口以大米為主食。近年來我國大米進口量猛增是因為國內需求短缺了嗎?顯然不是。從我國目前還有上億噸的託市陳稻穀庫存就可以直觀看得出來,國內稻米的供需基本面這些年來是呈現寬鬆格局的。



那麼,進口量大增的原因就很簡單了--價格。來自於越南、緬甸等國家的進口大米,都是普通大米,好點的差不多品質相當於國內的中晚秈稻,差點的還比不了國產早秈稻,但因為價格比較低,與國內大米之間的價差優勢明顯,進口的利潤較大,吸引了一些企業的目光,甚至在邊貿等出現了不少走私的情況,使得國家通過採取綠風行動等才對走私有所抑制。


糧小咖


首先,你說的沒錯,我國確實是一個稻米進口大國,最近幾年的進口總量都是在300萬噸左右。其中來自東南亞以及南亞各國的低價大米是絕對的主力,然後是少量來自日本以及泰國的優質大米。但是國內的稻米市場還絕對沒有到國產大豆市場那樣,完全依賴於進口。(筆者注:我國稻穀年產量常年在2億噸以上),
相較而言,我國每年的稻米消費中絕大多數還是以國產為主,進口的所佔比例很少。至於說為何到進行進口,下面我會給大家詳細的解答。

近年來,我國進口稻米總量逐漸減少!

大家不妨來看一看官方給出的數據:根據國家海關總署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稻穀、大米進口量為399.25萬噸,約佔我國稻穀年度消費量的2%左右。當年度,我國的稻穀總產量達到了2.1億噸以上。
2018年,我國稻米累計進口約308萬噸,同比減少23.6%,約佔當年度我國稻米消費量的2%以下,當年度我國的稻穀產量依舊保持在2億噸以上。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最近幾年我國的稻穀進口量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下降,而且進口稻米在我國的大米消費中所佔比例越來越少,而且整體來看一直都沒有佔據主要的為主,中國每年的稻穀市場消費還是絕對以國產的稻穀為主。
對於普通的消費者而言,我們所食用和購買的大多數大米都是國產大米,具體來說包括東北地區的粳米以及南方稻穀產區生產的秈米。

中國大米進口緣由:國產大米競爭力差。

既然我國每年的稻穀以及大米的產量如此的豐富,為什麼我們還要進口國外稻米呢?雖然在國內大米消費總量中所佔比例不高,但是總量高達300萬噸左右,進口總金額十幾億美元,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其實如果神究其原因的話,還是國產稻米太不爭氣了,不具備市場競爭力,特別是和國際稻米市場相比。
具體來說,和諸如來自東南亞以及南亞地區的印度大米或者巴基斯坦大米相比,國國產稻米的價格太高了,此類的進口大米的進口成本大多隻有2400元每噸左右,甚至比國內的很多稻穀市場價格要要便宜(東南亞以及南亞稻穀產區大多可以做到一年三熟,且自然條件更好,生產成本非常低),而國產大米的生產成本多在3000元每噸以上,甚至更高。
而在我國的高端優質大米市場,國產大米也不是絕對的主力,其中來自日本,泰國等地的優質大米長期佔據著高附加值且售價和利潤都比較可觀的高端市場。
在低端市場上,國產大米拼不過進口來的低價大米,在高端市場方面,國產大米的市場影響力又不如進口優質大米,所以說,我國每年還是要用幾百萬噸的進口稻米來調節國內市場。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我國至今仍未徹底開放國內稻穀進口,通過進口額配的方式來限制國外大米對於國內市場的衝擊,確保我國的大米消費絕對以國產為主。


糧油市場報


如果你知道中國每天消耗多少糧食,我想你應該就不會這麼問了。

中國每天消耗糧食約70萬噸,每年消耗糧食達25000萬噸,2018年中國大米進口307.7萬噸,同比減少23.6%。2019年中國大米進口254.6萬噸,同比減少17.3%。

看到以上數據,作何感想?中國進口的大米,不過是我們3天的口糧,你覺得多嗎?而且,我還可以坦率的告訴你,中國進口的大米,主要用於品種調和。

中國的糧食是非常充足的,並非糧食進口大國,在不受自然災害的影響下,國內糧食供給基本處於持平狀態。而且,中國還有完善的戰略糧食儲備系統,國家戰略儲備有效倉容總量9.1億噸,足夠國人吃三年以上。

另外,民間糧食儲備也非常豐富。中國老百姓有著“家中有糧心不慌”的習慣,大多農民家中的糧食一般都能自給2-3年,有些甚至更長。因此,中國並不像你所說的那樣是個水稻(糧食)進口大國。


社會直觀


我國是大米生產大國不假,整個南方地區基本都種植水稻,海南和兩廣地區還可以種植雙季稻,東北地區也大量種植水稻。但是、我們的水稻最大問題卻是質量不高。

今天、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國人的生活質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人們不再滿足於溫飽,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於提高生活質量,大家更願意花高價格去買優質的泰國香米,而不是價格便宜的國產普通大米。

其實仔細想想,不僅僅是大米,國產水果、肉類,奶粉,水產品等等,都在面臨和大米一樣的窘境。一邊是國產貨賣不掉、另外一邊大量的進口貨成了香餑餑。

所以,我們各個行業人士,出現在開始,應該更多關注提升產品質量,而不是簡簡單單一味追求產量。質量永遠都是競爭的終極法寶!



肖誠誠


主要原因是中國周邊國家,大都比較窮,尤其是東盟國家。東盟國家和中國有自貿區,東盟國家從中國進口工業品,向中國出口大米、蔬菜水果、豬肉、海鮮等。

而中國又處於城鎮化,工業化時期,大量農村青壯年走進城市打工,只有老人婦女兒童在家種田,田地荒蕪了一些,水稻產量雖然世界第一,但是光憑中國農民生產的大米,中國市場將供不應求,價格上漲。只有從東盟國家進口一些大米,調劑價格。


標準的70後


我國在農村🇨🇳有大片大片的土地荒廢,個別千人大的村子都無人居住,大片大片的耕地荒廢。城鎮化是黨中央讓農村農民更好的改善居住條件,便於更好的就地經營好自己的土地,在經營好的自己土地的基礎上進行其他合法收益,提高農村農民生活質量。不是讓農村農民丟棄自己的合法土地經營權,到大城市享受低保。


威遠聞


我們應該說,中國是全世界的最大的糧食進口大國,別看我們自己產糧食產量不少,但是我們在加工生產,糧食升壓工方面,在全世界也是頗具註明的,中國也是食品類的生產大國。糧食進口的主要平抑國內的糧食市場的價格,這也是產業發展的一個必須我們自己的糧食生產這塊缺口還是很大的,尤其自然災害的影響,還有土地比較貧乏,土地輪作這個先實際上到現在我們國家還沒有大張旗鼓的去搞起土地輪作。土地不搞輪作,就不能得到很好的休養生息,我們現在這些年對土地的投資,因為過度的使用化肥,讓土地透支的非常嚴重。土壤中殘留的化肥,化學元素農藥元素應該說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土壤只有得到了很好的休養生息,才能夠再繼續的為人類的糧食生產發揮作用。

在國際貿易當中,比如像美國這樣的國家,他很大的一個層面上的貿易就是糧食貿易,還有副食品貿易。我國不僅是糧食進口是大股,同時水果進口還是大中國的銷售市場的吞吐能力還是非常強大的。通過進口糧食,蘋宜,國內的市場價格將是國內的糧食價格的走勢呢?非常平穩,這也是我們進口糧食的一個主要的目的。

多進口國際上的糧食,讓國際糧食生產進入一個良性的生產水平,對中國的糧食進口產生巨大的依賴,這是一件好事情,如果沒有了了國際上的重量產業貿易的發展,對中國糧食市場需要是不利的。國際糧食生產量大了,對中國糧食市場的需求將產生很大的正向的效應。有生產必然有銷售,有銷售必然要有購買,沒有貿易糧食生產就沒有意義。中國大量的消費,國際的糧食,促進了國際化糧食的產業化發展。


東北向前


我國只是稻穀、大米進口大國,不是水稻進口大國,我國從來沒有進口過水稻,世界也沒有國家出口水稻,有的只是出口水稻種子。


穿心子


因為我們不是農業大國了!早已經升級到工業超級大國去了!反而美國退步到農業大國的行列!


湖南陳代斌


中國轉基因水稻氾濫成災,產量越來越低,只有進口來彌補不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