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過自有評說,你不得不知道的武則天


功過自有評說,你不得不知道的武則天

歷史中的武則天是千古不遇,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一位手腕頗強的政治人物。十四歲進入宮延,她先後得到太宗和高宗的寵幸,從一位近侍成為皇后,再到建立武周,改號登基,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一些中國的電視劇裡,武則天年輕時,儼然是一位多情多愛的美麗女子,所以才吸引了太宗和武宗。歷史上的武則天,是在歷經種種險惡之後才明白世道人心,成為那個最有權謀的女子?還是她本就是一個處心積慮的女人?

功過自有評說,你不得不知道的武則天


處心積慮,不諸聲色

武則天可以說是一個極為少見的政治家,她心中並沒有太多柔情,如果生在現代,也許也會和撒切爾一樣,成為政壇上的女強人。

身在宮廷中,就等於身在權利的漩渦中,深陷其中的人就算心中厭倦,也不得不隨波逐流,處心積慮為自己謀得一席之地。然而當時初入皇宮,年僅十四歲的武則天,對宮廷鬥爭並不感到可怕,她就像天生的陰謀家,對皇宮中發生的每件事,甚至朝廷上的公事都很關心,這也許是她對政治初感興趣的開始。那時她是太宗的近侍,身處權利的中心。按說以當時武則天的美貌和智慧,遠不該只當一個侍女,只有唐太宗看出了這個女人的可怕之處。這和一個故事有關:太宗有一匹駿馬,叫獅鬃馬,無人能馴服。當時武則天還是武才人,便對皇帝說,只要給她三件東西便能馴服此馬,一根鐵鞭,一個鐵錘,一把利劍。若不能用鐵鞭制服它,就用鐵錘,若還不能,就用劍刺進它的脖子。由此可見,武才人雖是一介女流,可心性之勇連男人也不及。太宗也許正是從這件事中,窺見她對權利的掌控慾望,在以後的十四年裡,只讓她在身邊當一個才人,甚至太宗臨死之前,逼她在自己死後削髮為尼,為君守節,這才安心。

十四年,在皇宮中是很難熬的,尤其是對於武則天這樣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在拘束限制中度日,才能難以施展,想必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折磨。可能做到皇帝的女人,又豈無超乎常人之處!在這段漫長的時間中,她充分展示了自己堅韌的耐心,對周圍的事隱忍不發,行動決不諸聲色。

她在等待著一個時機……

功過自有評說,你不得不知道的武則天


奇貨可居,掌握大權。

在得不到寵愛這段壓抑的歲月中,武則天並未閒著,她將目光轉向了一個人,皇太子李治。李治不像太宗那樣的英明神武,性格軟弱,多愁善感,這正好可以為她所利用。因為時常在太宗身邊,李治同樣也注意到了她,漸漸被她的美貌和氣質吸引,就這樣他的心,被其牢牢控制。正是有了李治的愛慕,在太宗死後兩年,她不僅從尼姑庵重新回到皇宮,還借李治的寵愛和種種心計坐上皇后寶座,漸漸替代了李治,獨攬朝廷大權。

歷史上對武則天的貶批很多,尤以此為最。初唐四傑的駱賓王曾寫討武檄文,其中有一句: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饞,狐媚偏能惑主。武則天被寫成了妖邪狐媚,可見當時文人對於她以美色魅惑君主專權,多麼不恥和痛惡。

但太宗死後,當時武則天還只是個二十多歲,風華正茂的女子,被迫去感應寺出家為尼。她心有抱負,卻一無所有,唯一的籌碼就是高宗對她的愛。而她也並非束手待斃的女人,才抓住這個機會得以翻身。舊時的封建社會,男權專制,在那個女人任男人宰割的年代,武則天的思想可稱得上“前衛”。

功過自有評說,你不得不知道的武則天


新說舊評,褒貶不一!

古代文人對於武則天的貶低大過褒獎,及至近代林語堂所著《武則天正傳》,基本上也和駱賓王一樣,認為她是個禍亂深宮的女人。夏商有桀紂,皆因女人而荒誕朝政,導致亡國。歷史上也有許多愛美人不愛江山的君主。“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愚夫。”在古聖先賢的眼中,酒色最易迷亂心智,文人痛恨妖媚女子,尤其是迷惑君主的女人,

在那時的人看來,高宗正是被她所迷惑,而荒廢朝政,任一個女人逐漸架空唐氏家族的權利。可站在如今的角度,並不能否認武則天為當時唐朝做出的貢獻。和懦弱的高宗相比,她更深諳朝廷之道,當時官員上達的奏摺皆能得到批覆。稱帝之後,武則天重視農業生產,發展科舉制度等等,歷史學家郭沫若評價:政啟開元,治宏貞觀。唐朝後來的貞觀之治,武則天做出的貢獻不容忽視。儘管那個年代已然久遠,可武則天的出現註定要給唐朝留下重重一筆。

在看過駱賓王的《討武檄文》,將她比作狐媚時,只是淡淡一笑,嘆息宰相未發現這樣有才華的人。而在死後,於乾陵立無字之碑,功過讓後人自去評說,彷彿在死之前,她對自己的人生已有了評定。雖是女子,似此宏寬的氣度,也只有帝王才能做到,能成為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決非偶然,是她的性格造就了時勢,而時勢造就了武則天。

功過自有評說,你不得不知道的武則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