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城房價為何這麼快就出現“有價無市”?產業、經濟配套薄弱

大家好,我是勇談。小縣城、中小城市房價面臨“有價無市”的窘境已經不是秘密,尤其在面臨此次疫情下小縣城房價已經開始出現“有價無市”的窘境。很多人對於小縣城的房價不再看好,那麼未來小縣城的房價還能堅持嗎?維持穩定也是難事,這是過去很長時間對於小縣城房價的觀察。藉此機會簡單談談我的觀察。

小縣城房價面臨的直接問題就是“需求不足”“購買力不足”,畢竟這裡的主要購買人群還是本地的農村居民

  • 縣城的商品房主要還是出售給本地人,回鄉客和農村居民進城購房基本是主力
縣城房價為何這麼快就出現“有價無市”?產業、經濟配套薄弱

農民朋友縣城買房

縣城居民人口流失也是所有城市中最嚴重的,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大學畢業或者成年後選擇去大城市,這也是人口流動的必然趨勢。畢竟大城市代表著更多的就業機會,更多的資源,介於未來國內城市的發展還是以“大者恆大強者恆強”為主,人口的流動自然也是中小城市向大城市流動。自然縣城的常住人口減少,購買需求下降是自然的。前幾年縣城的房產出現一股火熱,其實主要原因還是跟各地進行的“棚改”和農民工購房優惠有很大關係,只是可惜這種購房需求只是一波。

  • 縣及縣市數量在不斷減少是城市發展過程中必然過程,小縣城未來的路子真的“很窄”,要想有更好的發展“撤縣設區(市)或被合併”是趨勢
縣城房價為何這麼快就出現“有價無市”?產業、經濟配套薄弱

2004-2018年國內縣及縣市數量走勢圖

圖上所示是2004-2018年國內縣及縣市數量走勢圖,從數據來看2004年國內縣級縣市數量總計為1464+374=1838,2018年這個數據就變成了1710,尤其是對於縣來說,15年數量減少了129個;也就是說未來縣的發展路子或許兩條:被合併或者撤縣設市(區)。尤其是對於大城市(省會及以上)周邊的縣市來說,從這點來說不是危言聳聽,縣城未來面對不僅僅是“有價無市”而是自己到底存不存在的問題。

部分縣城的房價之所以這麼快就出現“有價無市”,主因還是房價太高,資源配套跟不上導致

  • 縣城房價達到萬元等新聞在過去幾年屢見不鮮,究竟哪裡來的自信?

如果說縣城的定位作為未來農村居民進城的落腳地,其實房地產還是有發展空間的,只是過去幾年房價上漲的風,縣城也跟的挺“熱乎”。包括全國性房企在內,比如:碧桂園、恆大等也喜歡把目標放在一些小縣城和中小城市,藉助於資本的這波風,哄抬房價最後的結果就是“有價無市”。

根據觀察來看,除去經濟稍微發達的小縣城(其實應該是縣級市)可以支撐得起萬元以上房價外,多數小縣城根本支撐不起。那麼這麼高的房價怎麼來的?無非就是當地和房企忽悠老百姓來“炒作”的結果。經過觀察後甚至發現了很多縣城出臺了這樣的規定“縣城沒有房產子女不能在縣城中小學就讀”,真正目的是什麼?大家心裡很清楚。

縣城房價為何這麼快就出現“有價無市”?產業、經濟配套薄弱

縣城房產走勢堪憂

  • 如果說過去縣城以“適合生活”來吸引人們購房的話,如今能夠拿得出手的真的不多

雖然說如今買房投資仍佔有很大市場,可惜資源才是投資的前提,這點無疑小縣城沒有資格。一直以來我都在強調一個觀點“資源才是決定房價的關鍵因素”,無疑現階段來說資源還是向大城市湧入,這點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很難改變。國內城市發展跟“官本位”還是很有關係的,這也是為何城市之間一把手差距很大的原因。小縣城的城市管理者本身就處於最基層,所能調動或者利用、分配的資源極其有限,在“官大一級壓死人”的現實條件下多數縣城未來發展真的很有限。

小縣城的新房未來還保持穩定或橫盤有很大可能,二手房就很難了,甚至出租都會遇到困難,“有價無市”的情況會更加普遍

  • 新房價格上漲牽扯到利益過多,地方、銀行、房企等都不會允許新房價格出現下跌
縣城房價為何這麼快就出現“有價無市”?產業、經濟配套薄弱

過去5年國內通貨膨脹率走勢圖

僅僅每年建築成本的上漲(水泥、砂石等)就足以影響房價,更何況近些年的通貨膨脹率開始又有上漲的趨勢。圖上所示是過去5年國內通貨膨脹率走勢圖,可以看到2018年後國內通貨膨脹率就在持續上漲,2019年甚至一度通貨膨脹率超過5%,2020年因為疫情的影響貨幣持續超發,通貨膨脹或許會更高。

僅僅建築成本和通貨膨脹率就足以保證房價持續上漲,因此從這點來說哪怕沒有地方、銀行和房企的關係存在新房價格還是要持續上漲的。

  • 二手房價格有一個十分明顯的特點“遵循市場供求規律”,再說二手房購房者基本都是以剛需為主,更加在意價格和區位
縣城房價為何這麼快就出現“有價無市”?產業、經濟配套薄弱

縣城房價會持續走弱嗎?

一個城市尤其是縣城本身的城市面積就很小,核心區域更小。如果去過小縣城的朋友應該知道,至今甚至很多小縣城的主要核心區只不過是1-2條街道而已,這裡彙集了縣城幾乎所有的商業、教育、醫療等資源。這些區域的房價也往往也是最高的,也是最保值的,那麼對於其他區域的二手房來說恐怕就未必了。資源配套建設不是3-5年的事情,對於本身財力就不足的小縣城來說10年恐怕都很難把缺失的優質資源補齊。所以,二手房所處的位置就很考驗房價走勢。

綜上,小縣城房價面臨“有價無市”的窘境未來會是一種普遍的情況,本身就處於“擊鼓傳花”最底層的縣城房產真的很難找到足夠的所謂“接盤俠”。新房或許還有足夠的理由保底,二手房真的很難了。各位覺得呢?原創不易未經允許不得隨意轉載,喜歡房產問題的朋友可以訂購勇談的專欄,更多優質內容繼續貢獻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