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前“淮南滅門慘案”凶手落網:是一場無目標隨機選擇

7月18日上午11時,一隊警車緩緩駛入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區柏園村,打破了小村商業街的熱鬧氛圍。全副武裝的特勤隊員從車上跳下,迅速就位,圍起肅殺的人牆。


“兇手抓到了!”聞訊趕來的村民們在街邊等待:一名身著暗紅短袖、戴著手銬腳鐐的男子,在民警的押解下,一步一步走向沿街1號商鋪,一步一步走向隱藏24年的真相。
“變了!”眼前的一磚一瓦不復昔年景象,停在那道門前,男子喃喃自語。旁邊的村民震驚又厭棄地說:“他竟然笑了!”
至此,24年前震驚全省乃至全國的“淮南滅門案”迎來終章。欠下血債的犯罪嫌疑人終於在警方一代又一代的接力追捕下被押回案發地,指認現場,告慰亡靈。
本文轉載自安徽省政法委官網“安徽長安網”,原文首發於2019年8月4日,標題為《24年前轟動全國的“淮南滅門慘案”兇手落網!警方公佈細節,有太多想不到……》,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1
一家三口死於非命
帶血棉球成唯一證據

1995年8月25日,淮南暑熱未消,粘稠的空氣悶得人直髮慌。一大早,陳娟(化名)便歸置好拖把、抹布、繩子,打算去給準備搬家的妹妹搭把手。家裡姐弟7人,陳娟只比妹妹大一歲,姐倆住得又近,感情自然要好。
準備就緒,電話卻遲遲未到。撥過去,也是無人接聽。

“說好今天搬家,人去哪裡了?”猜想妹妹、妹夫可能外出辦事,陳娟並未在意,直到下午聯繫妹夫的徒弟小馬,得知他也一天沒見著人,才急著催小馬:“上他家去看看!”
下午6點,小馬趕到這對夫婦的家。敲門半天沒人應,小馬只好繞到後院,順著電話杆子爬上二樓陽臺。
院子裡死一般寂靜。空氣中隱隱瀰漫的腥味讓小馬後頸發涼。見二樓西邊窗戶開著,他探頭一看,心“嘭”地猛捱了一錘。
“是血!”看到有人直挺挺地倒在窗根邊,小馬心驚膽顫不敢細看,便逃也似地離開。
“大姨,出事了!”聽到小馬的半截話,陳娟頓時慌了。待她趕到,妹妹家門口已聚集大批警察、拉起重重警戒。陳娟和陸續趕到的親戚被突如其來的噩耗驚呆了,她們無力地癱坐在地,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
她的妹妹、妹夫及年僅14歲的兒子被人殺害,慘死在位於柏園村商業街1號商鋪的家中。只留下一個就讀小學一年級的7歲小女兒,因為恰好外出,倖免於難。

24年前“淮南滅門慘案”兇手落網:是一場無目標隨機選擇

當年,黃升忠剛進入刑警隊,是最早進入案發現場的民警。現場之慘烈,讓他24年後記憶猶新。
這個溫馨的小家,被籠罩在血色中:中年男主人俯臥,倒在一樓客廳地面,身旁大片血跡早已凝固;女主人被砍,倒在二樓主臥床下;男孩則趴在隔壁次臥書桌旁,頸部多處刀傷,作業本早已被血浸透……
案件發生後,淮南市公安局迅速成立專案組。安徽省公安廳將該案列為掛牌督辦案件,派出刑偵技術專家予以支持。經現場勘查及屍檢,三名死者系被他人用銳器致急性失血性休克死亡,初步判斷死亡時間是8月24日中午11點以後。室內有翻動跡象,損失物品不詳。
令人遺憾的是,由於現場被人深度清理,警方只在臥室門把手上提取到一枚殘缺指紋,在洗澡間裡找到一個帶血的棉球。通過血型比對,排除血跡屬於死者,這個染血棉球,就成了嫌犯留在現場的唯一有效證據。
然而,在上世紀90年代,街面沒有監控,公安機關的技偵手段只能分辨血型,無法精準鎖定犯罪嫌疑人,偵破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一家三口全部遇害,手段殘忍、駭人聽聞。但現場沒有明顯翻動痕跡,不知道丟失了什麼物品,不知道作案動機是謀財還是報復,甚至不知道是幾個人作案!”現任淮南市公安局刑警支隊支隊長黃升忠的回憶滿是無奈,“被害人的家,離最近的派出所只有50米,但受制於客觀條件,案子還是成了懸案!”

24年前“淮南滅門慘案”兇手落網:是一場無目標隨機選擇

2
不放過任何線索
幾代民警跑遍大半個中國

線索寥寥,案件偵辦陷入僵局。很快,關於本案的各種猜測傳遍了淮南街頭巷尾,一時間人心惶惶。
“夫妻早年做電器生意,丈夫平日炒股,家底比較殷實,家庭關係和睦。”據淮南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副支隊長許峰介紹,案發後,警方圍繞死者三人的社會關係進行了徹底排查,沒有發現可疑之處,偵查方向遲遲無法確定。
隨後,專案組將偵查重點轉向有犯罪前科的在淮人員。但悉數摸排之後,仍然一無所獲。
想到真兇仍逍遙法外,所有辦案民警心裡都憋著勁兒,誓要“死磕”到底。
淮南刑警支隊一大隊教導員陳康清楚記得,當年剛加入刑警隊,師父就讓他儘快熟悉“柏園村滅門案”。那本卷宗被民警們來來回回翻閱,很多紙張都已破損。
懸而未決的案件,就這樣成了老刑偵們及所有後來人的一塊心病。為了破案,淮南市公安局不斷向上、對外尋求支持,聽說哪裡刑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便立即攜帶生物檢材趕赴當地進行比對,但均無功而返;廣泛發動群眾徵集的案件線索,核查後也都未有下文。


“這些年,我們幾乎跑遍了半個中國,每次核查線索少則一星期,長則幾個月。”陳康想起,有一次接到舉報,稱浙江義烏有人酒後吹噓在淮南犯下滅門案。他和同事顧不上信息模糊,立刻直奔當地。
他們蹲守一個多月千辛萬苦找到人,卻發現年齡不符,無作案可能。“一次次燃起希望,又一次次落空,早就記不清到底有多少回……”
這場漫長的刑偵接力,就這樣在民警們無聲的堅持中代代延續。期間,淮南市公安局換了8任局長,辦案人員陸續退休、調離,但專案組一直都在,對於兇犯的追蹤,一天也沒有停止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