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村乾涸的土坑,只要有積水,不用多久就會“生出”小魚?

在農村生活過的小夥伴們應該都注意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每個村莊裡邊必然有一個或天然,或人工的土坑用以蓄水。據村裡上了年齡的人講:以前的生活環境比較好,但是有些地方打水不方便,未來方便村民以及節約用水,出來做飯以外,人們澆地,洗衣服什麼的基本上都是到坑裡擔水用。小時候,夏天來的時候,所有適齡的小夥伴們都會到被太陽曬得年年的水坑裡洗澡解暑。有時還會在裡邊比賽誰抓到的魚更多,真的抓到了大魚,還能改善家裡的伙食。

為什麼農村乾涸的土坑,只要有積水,不用多久就會“生出”小魚?

不過由於村裡的大坑基本上都是後天人們挖出來的,缺少活水注入以後,在趕上乾旱天氣,慢慢就乾涸了。等到水坑裡的水徹底消失,泥土還未乾的時候,大人們會拿著鐵鍁到坑裡去捉泥鰍,之後徹底乾涸後,村民們也不慌不忙,因為只要下幾場雨後,雨水就會重新把坑填滿。

按理說,沒人往水坑裡去撒魚苗,坑也已經乾涸了一段時間,魚蝦應該已經絕跡了才對。但事實比非如此,水坑重新有水之後,很快水裡就能再次發現小魚小蝦的蹤跡,如果裡邊的積水1到2年內不在乾涸,水裡也很快也可以恢復到之前魚蝦成群的情況。這是為什麼呢?請教了村裡的老人之後,小編終於找到了答案。

為什麼農村乾涸的土坑,只要有積水,不用多久就會“生出”小魚?

老人告訴我:其實,這些魚並不是憑空來的,而是由魚卵孵化出來的,。因為之前水坑是本身就有魚蝦,雖然之前曾乾涸過,裡邊的大魚沒能躲過,但是魚卵去躲過了這場“災難”,水坑乾涸並不能破壞魚卵的結構,他們會附著在低下的淤泥或者是水草上邊,一直沒有孵化,等到下次把整個水坑填滿後,在一個合適孵化的時間和條件下,魚卵會再次孵化出來。所有村民們在土坑裡重新注滿水後,慢慢就會出現成群的小魚游來游去。但不會有大魚。

為什麼農村乾涸的土坑,只要有積水,不用多久就會“生出”小魚?

現在大家明白了吧,為什麼乾涸的土坑裡,只要有積水,要不了多久必定會有小魚!就像一個聚寶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