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各地過年風俗大盤點!

離過年越來越近了,

那麼你知道湖南各地的過年的風俗是什麼嗎?

湖南各地過年風俗大盤點!

株洲:打開門炮

湖南各地過年風俗大盤點!

俗信打“開門炮”越早越好,象徵今年隨便做什麼事都會順利,如意發財,種田人會五穀豐登。有些地方在打開門炮時,還口中念念有辭:“開大門,放大炮;財亦到,喜亦到。”

在限放區域,農曆除夕至次年正月十五期間,每天早上六點至凌晨24點可以放煙花鞭炮,其中除夕全天可以放,其他時段禁止放。市民朋友一定要注意時間和地段哦。

限放地段、全面禁止燃放地段的詳情戳鏈接:

禁放限放煙花爆竹區域已擬定,但是這幾天卻可以……

長沙:節前理髮

湖南各地過年風俗大盤點!

過新年,不但得置新衣、戴新帽,喜氣洋洋街上走,更講究在新年洗心革面,至少理個頭髮精神精神。不過在老長沙,老班子規矩,新春忌動刀剪,尤忌諱新春理髮。於是過了小年後,比搶年貨排更長隊的就是理髮。而一到過年,老長沙理髮店甚至可一直休到正月十五。因那段時間,前來理髮的人已變得極少。

長沙四鄉有請春客的習慣:約定幾代姑婿甥侄和其他親友于某日聚飲。初八以後,熟人見面,互道“請拜個遲年”。

長沙還有客人來拜年,要放鞭炮迎接。入座後,送上兩枚檳榔,稱為元寶,祝其發財之意。 

湘潭:舞龍燈先要“接龍”

湖南各地過年風俗大盤點!

在湘潭一帶流存著許多過年的風俗,古老而樸素。從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論是農村或城鎮,到處可以看到舞龍燈,舞龍燈先要“接龍”。

湘中一帶盛行舞龍燈,還傳承著不少的巫風楚俗,如“接龍”、“收水”、“掛紅”等,都表達了人們喜慶豐年的美好祝願。

衡陽:“關財門”“坐歲”

湖南各地過年風俗大盤點!

衡陽地區在春節有其獨特的習俗,三十日名曰“除夕”。本日午餐,極其豐盛,即所謂“團年飯”。入夜接回灶神司命後即關上大門,叫“關財門”。將預先準備好的點心果品擺出,全家圍爐團坐,邊吃邊談,預先招呼小孩忌講不吉利的話,並給以壓歲錢,直至深夜入睡,有的徹夜不眠,名為“坐歲”。

另外衡陽地區還有一種特殊習俗,信佛的人家於當晚零點後,搶先去廟裡焚燒香,以南嶽大廟、雁峰寺和雨母山雁雨寺等寺院為盛,因據說誰燒香在前,誰就財運亨通,人丁清泰。正月初一,大部分家庭早起,首先打開大門,在祖先神位前與門口設案,焚香秉炷、擺設祭餚敬告祖先神靈,求保平安,叫“開財門”。事畢早餐,保持傳統習俗的吃素,餐後由家長率家人向近鄰或近親長輩拜年,叫“出天行”。

湘西:做豆腐、殺年豬、打粑粑

湘西鄉下廣泛流傳著這樣一句講過年一些事務安排的順口溜,大人肯念,小孩也肯照著念:

……

二十五(臘月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打掃屋,二十七泡糯米,

二十八打粑粑,

二十九種種有,

三十夜慢慢撤(撤是湘西本地話,意思是慢慢消費、慢慢享受)

益陽:年飯白蘿蔔不能少

湖南各地過年風俗大盤點!

在益陽農村,臘月二十三有大掃除的習俗。屋裡屋外、上上下下、盆盆罐罐、桌子椅子洗刷一新。年二十八,貼春聯,貼門神,房內貼了年畫,家裡加上新換上的喜慶被褥、窗簾,家裡要打扮得紅紅綠綠,很漂亮。  

在老人家操辦的年飯裡,白蘿蔔也是不能少的一道菜,“吃了白蘿蔔,一生清清白白。”這是老人家的美好願望。

大年初一的禁忌很多,不倒水,不掃地,不使刀,不能摔爛東西,見面要講吉利話。不向屋外倒垃圾、潑廢水,意為“聚寶”。

婁底:吃蘿蔔圖個好兆頭

湖南各地過年風俗大盤點!

在湖南婁底一帶,過年時有許多獨特的風俗。比如,過年一定要吃蘿蔔;年夜飯要趕早,一般在大年初一清晨五六點鐘左右;除夕夜放鞭炮,誰家的鞭炮放得最早、最長、最響,就代表誰家最富裕,來年一定會大吉大利,發大財。

常德:送灶神、過小年

湖南各地過年風俗大盤點!

送灶神:臘月二十三,相傳為司命菩薩(灶神)上天向玉皇大帝彙報一家善惡之日,各家各戶點鍋燈,焚香拜,祈求灶神奏善事、驅火災,同時送平時家中奉祀諸神。送神之後,諸神不在家,百無禁忌,開始忙年。但家中如有喪事,當年不送神。

過小年,臘月二十四,閤家小宴,祭奠祖先,俗稱過小年。民間各種遊樂活動多從此日開始,俗曰“鬧春”。又,相傳此日高客子(老鼠)過年(亦有說過喜會),不宜吵鬧,應早睡,保持安靜。否則,“你吵它一天,它吵你一年。”  

懷化:二十三日“送灶灶”

湖南各地過年風俗大盤點!

農曆臘月二十三日傳統的“祭灶”活動,懷化人俗稱“送灶灶”。傳說灶君是玉皇大帝專門來監督百姓行動的,每年農曆臘月二十三日那天,灶君要向玉皇大帝彙報民間善惡。因此,這天人們要用餈粑、糖果,上檀香、焚拜灶君,送他上天,希望灶君在玉帝面前隱惡揚善。灶君走後,人們就在灶前貼上灶君的神像,從此便不許小孩在灶前隨便掏亂,以示對灶神的尊敬,春節就由此開始了。

張家界:土家趕年

湖南各地過年風俗大盤點!

張家界過年習俗與外界區別很大,講究過“趕年”,即提前一天過年,年夜飯一般都在臘月三十凌晨開吃,越早越好。

據考證,土家族過“趕年”,當家男人與在家的親人一起吃完飯,向逝去親人道聲問候後便出征抗倭。

永州:二十一,打主意;二十二,上街街

湖南各地過年風俗大盤點!

有童謠曰:

“二十一,打主意;二十二,上街街;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過小年;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砍豬肉(或殺肥豬);二十七,殺閹雞;二十八,打餈粑;二十九,樣樣有;三十日夜,團圓酒。”

岳陽:關門吃團年飯

湖南各地過年風俗大盤點!

“百里魚、團年飯”,岳陽過年風俗除殺雞、鴨、放鞭炮、貼春聯外,在臘月三十日還吃“團年飯”,十分豐富。十二大碗中必有魚這個菜,顯示吉祥有餘之意。解放前,一些地區魚較少,為了有“百里魚”這個菜,會用木頭雕刻一個“百里魚”,放在盆中,撒上蔥花,像真魚一般。

邵陽: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舅娘

湖南各地過年風俗大盤點!

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舅娘(街坊),某些地方有七不出八不歸的習俗;

臘月順口溜:二十一做準備,···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殺鳩鳩(Jiujiu就是豬);二十七殺線(閹)雞;二十八打餈粑;二十九樣樣有;三十尼燉爛煮爛呷。

郴州:接“對子”、“開財門”

湖南各地過年風俗大盤點!

新歲來臨,人們都喜歡在門上貼上春聯和門神,千家萬戶煥然一新。春聯,又叫“對子”,多書祝福之語,用以表達人們喜迎新歲,嚮往幸福生活的美好心願。民間對聯創作中,產生了許多構思奇異的光彩,深受群眾喜愛。縣境入臘以來,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簷下,書寫對子,以圖潤筆。門神,傳說中的人物,用以驅邪避害。大紅的對子和異彩紛呈的門神,似鮮豔奪目的繁花,為節日帶來了濃郁的喜慶氛圍。

瀏陽:祭神祭祖、拜年

湖南各地過年風俗大盤點!

瀏陽大圍山,客家人,大年三十起床,早飯隨便吃一頓,然後祭神祭祖,準備團圓飯,團圓飯一般在下午吃。大年初一早飯吃素,號稱開頭吃齋,相當於一年都吃了齋,清清潔潔一年。吃完早飯就祭神祭祖、拜年。

以前大年三十晚飯要多煮,留到初一吃!三十晚上團圓飯,臘魚不到元宵不能吃!初一早上要吃青菜燉芋頭,寓意一年清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