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華傑:從教師到“扶貧專家”的蛻變——記浦北縣龍門鎮江埠村駐村第一書記

陸華傑:從教師到“扶貧專家”的蛻變——記浦北縣龍門鎮江埠村駐村第一書記

“當別人認為不可能開通的路,你卻做通了;當別人認為沒地方建的辦公樓,你卻建起來了;當別人認為解決不了的矛盾,你卻調解了;當別人認為做不了的事情,你卻完成了。”這是浦北縣龍門鎮江埠村群眾對駐村第一書記陸華傑的評價和發自肺腑的心聲。經過近幾年的脫貧攻堅,現在,江埠村發生鉅變了。

陸華傑:從教師到“扶貧專家”的蛻變——記浦北縣龍門鎮江埠村駐村第一書記

這得歸功於駐村第一書記陸華傑的這幾年的辛勤付出。陸華傑,是浦北中學初中部教師,2018年被組織選派到浦北縣龍門鎮江埠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在工作中,他扶貧工作口訣就是要把精準扶貧由“大水滿灌”變為“精準滴灌”。為了準確掌握江埠村全村119戶共508人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準確情況,陸華傑帶領村駐村工作隊員進村入戶,詳細詢問貧困戶家庭基本情況、致貧原因、收入情況、收入水平等,同時為他們答疑解惑,宣傳如教育扶貧、醫療扶貧、危舊房和改造扶貧等相關的扶貧政策,些許難以理解的地方,他都像給學生上課一樣嘗試使用簡單通俗的語言及方式為貧困戶講解清楚。

陸華傑:從教師到“扶貧專家”的蛻變——記浦北縣龍門鎮江埠村駐村第一書記

為推進江埠村整村脫貧摘帽,陸華傑創新思路,堅持問題導向,在駐村工作隊的原貧困戶建檔立卡的基礎上,將登記的扶貧對象信息錄入到電腦,進一步完善建檔立卡貧困戶資料,做到戶有卡、村有冊、一戶一檔、資料齊全,方便對建檔立卡資料實行動態管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形成強大合力,做實做細相關工作,確保高質量推進脫貧攻堅。

強化技術培訓促產業發展

“周邊柑橘黃龍病發生有擴散蔓延趨勢,希望水果部門能在江埠村召開一次柑橘黃龍病防控技術培訓班,加強果農對柑橘黃龍病危害性的認識,提高防控意識。”果農提出了訴求。

陸華傑:從教師到“扶貧專家”的蛻變——記浦北縣龍門鎮江埠村駐村第一書記

為了及時應對果農訴求,切實解決難題,以實際行動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陸華傑積極協調,邀請了廣西農科院園藝所副研究員、國家柑橘產業技術體系桂中南試驗站站長陳香玲博士前來江埠村舉辦了柑橘標準化生產與黃龍病綜合防控技術培訓班,進一步提高江埠村果農及貧困戶柑橘黃龍病防控技術水平。

陸華傑:從教師到“扶貧專家”的蛻變——記浦北縣龍門鎮江埠村駐村第一書記

此次培訓採用室內多媒體技術培訓與果園現場觀摩會相結合的方式,專家就柑橘輕簡化栽培、水肥藥管理、省力化修剪等標準化栽培技術及柑橘黃龍病防控形勢、症狀識別、傳播途徑、防控措施等進行了培訓。在果園現場,一手扶著四會柑樹,一手拿著剪刀,向果農們現場講解修剪知識,並針對柑橘黃龍病防治問題,指導果農及貧困戶在不同時節如何辨別病株、如何用藥防治木蝨。

陸華傑:從教師到“扶貧專家”的蛻變——記浦北縣龍門鎮江埠村駐村第一書記

果農及貧困戶一邊聽一邊拿著手機錄音錄像,甚至追著專家問問題:“老師,黃龍病疑似病株要不要剷除清理?”“不同的修剪方式各有什麼優點和缺點。”柑橘培訓課程受到熱捧。

陸華傑:從教師到“扶貧專家”的蛻變——記浦北縣龍門鎮江埠村駐村第一書記

“我現在種植果樹20多畝,2019年收入達到4萬多元,去年實現了脫貧摘帽,真是太感謝陸書記了。”江埠村貧困戶餘澤光高興地說道。

陸華傑:從教師到“扶貧專家”的蛻變——記浦北縣龍門鎮江埠村駐村第一書記

近年來,江埠村大力發展“小青柑含茶製品”新興產業,將四會柑與普洱茶、六堡茶等相結合製成柑普茶製品,推動了四會柑產業轉型升級。初步統計,江埠村整村種植四會柑面積超過2500畝,其中有貧困戶種植面積有300多畝,2019年全村“3+1”特色產業100%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村中有柑普茶加工企業4家,其中就業扶貧車間3個,年產小青柑含茶製品超過40000公斤,為帶動當地貧困戶就近就業和推動農民增收發揮了積極作用。

健康扶貧築牢“健康防線”

“黨和政府處處為民著想,處處為民辦實事。是黨的扶持,讓我2017年光榮脫貧;是政策的跟蹤,讓我2019年穩定脫貧。”平山底自然村貧困戶陳家海,其妻子2019年6月12日下午昏迷倒地,突然腦出血,一家人的生活受到嚴重打擊。經過醫生的及時搶救,其妻子得以平安康復。出院時醫療費用總共23萬多,幸好醫療兜底90%,陸華傑還組織社會力量捐資了2萬元,避免該戶返貧風險,確保脫貧質量。

陸華傑:從教師到“扶貧專家”的蛻變——記浦北縣龍門鎮江埠村駐村第一書記

這是陸華傑開展健康扶貧眾多事例中的縮影。陸華傑高度重視健康扶貧工作,緊盯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為符合辦慢性病條件的58名貧困群眾辦理了慢性卡,為患殘疾的48名貧困群眾辦理了殘疾證並落實享受“兩項補貼”政策,全面落實健康扶貧各項政策,不斷提升貧困人口醫療保障和健康水平。還積極爭取項目和資金,全面加強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共籌措扶貧項目資金50萬元,重建江埠村衛生室,群眾就醫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

陸華傑:從教師到“扶貧專家”的蛻變——記浦北縣龍門鎮江埠村駐村第一書記

“如果沒有陸書記的耐心教育和不斷鼓勵,我們的未來很迷茫,我們的貪懶不會徹底改變,生活不會好過,更談不上脫貧了。”這是江埠村2019年脫貧戶張福美的肺腑之言。張福美戶家庭成員5人,其中4人患有絕症,以前對社會很牴觸,對生活沒有希望,對人對事無動於衷,現在家裡建起平房,種了30多畝柑橘,10畝油茶樹,養了20多箱蜂蜜,生活越過越紅火。

完善基礎設施架起“連心橋”

“現在橋樑已經在開工建設中,我們的大蒙麓村終於等來這個好消息。我們平時出入方便了,今年大蒙麓村種植的四會柑運輸也就不用愁了,再不用擔心下雨天的問題了!”陸華傑興奮地說道。

陸華傑:從教師到“扶貧專家”的蛻變——記浦北縣龍門鎮江埠村駐村第一書記

大蒙麓村是龍門鎮江埠村委的一個自然村,67戶261人,主要以種植四會柑為主。以前遇上下雨天,尤其洪水多發的季節,原本一座可以通行的石板簡易橋,前段時間已經坍塌,新搭建的一條臨時橋,常常被江水淹沒,給村民出入帶來極大的不便。特別是到四會柑的收穫季節,機動車開不進去,嚴重地影響村莊的發展。

陸華傑:從教師到“扶貧專家”的蛻變——記浦北縣龍門鎮江埠村駐村第一書記

陸華傑瞭解情況後,多次實地考察,積極聽取群眾心聲。經過多次向上級部門彙報和積極奔走,橋樑順利開工建設並如期實現了通車,以最快的時間解決群眾關心的事情。

“我們常常說要致富先修路,解決大蒙麓村的橋樑問題,不僅是要保障我們群眾的出行安全,也是大蒙麓村走向脫貧致富的迫切需要。”江埠村委村支書何尚榮說道。

陸華傑:從教師到“扶貧專家”的蛻變——記浦北縣龍門鎮江埠村駐村第一書記

駐村以來,陸華傑為江埠村申建了一批基礎設施項目,新鋪設水泥路11.516公里,建造3座橋樑,鋪設6.5公里砂石路。至此,村裡6條主要幹道共26多公里全部貫通水泥路。“由於村民長期積有矛盾,各方對修路需求有所不同,導致施工中斷。”村委支書向第一書記反饋曾經修路遇到難題。陸華傑敢於亮劍,面對矛盾,敢於迎難而上,在無人敢說敢動的情況下,入戶做思想工作、說明道理,自己拿起工具鋪路。

陸華傑:從教師到“扶貧專家”的蛻變——記浦北縣龍門鎮江埠村駐村第一書記

“以前江埠村辦公樓比貧困戶的危房還差,沒見哪個村委的辦公比江埠村委差的,全村4432人連個公共場所也沒有。”這些都是群眾常年的話題。

陸華傑:從教師到“扶貧專家”的蛻變——記浦北縣龍門鎮江埠村駐村第一書記

為了改善工作環境和提高工作效率,陸華傑意識到:村級服務中心必須要做,而且要做成標準化、規範化、統一化,否則就跟不上社會發展要求,就滿足不了群眾的期望。在上級部門的指導與支持下,陸華傑組織村幹部、工作隊員進村入戶瞭解村情民情,調解各方資源,主動申報項目, 通過置換方式解決了土地用地問題,確保了江埠村綜合樓、籃球場、舞臺三位一體綜合組織活動場所建成並投入使用,江埠村辦公環境得到高質量的改善,大大提高辦公效率,村民也有了公共娛樂場所。

陸華傑:從教師到“扶貧專家”的蛻變——記浦北縣龍門鎮江埠村駐村第一書記

經過陸華傑和駐村工作隊及村“兩委”幹部的同心協力,江埠村2018年脫貧貧困戶19戶71人,2019年脫貧貧困戶31戶124人,貧困發生率由原來的 11.46 %下降至 0.43 %,貧困村脫貧摘帽“十一有一低於”指標全部達標,整村實現了脫貧摘帽。經過2年多的脫貧攻堅,陸華傑也由原來的什麼都不懂的教師蛻變成了一名“扶貧專家”。

浦北縣脫貧攻堅信息宣傳辦 吳達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