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這個人270歲了還自殺,人的這一劣根性不知害了多少人

西遊記中有個人,活了270歲,不得不自殺了。這個人是金池長老。可以算是西遊記中第一人。金池長老非神非仙;雖和妖精有來往,但自己不是什麼妖精;是一個地道的人。說他是第一人,第一他修了270歲,這一點就足夠。第二比財富,長老不僅擁有一座規模不小的觀音禪院,還有幾十櫃七八百件袈裟,僅喝茶用的茶具是羊脂玉的盤兒、法藍鑲金的茶鍾、白銅壺兒,連一向不問世事的唐僧都誇愛不盡道:“好物件,好物件!真是美食美器!”第三,說金池長老是西遊記中第一人,更因為他是最可惜的最能警示人的一個人,正如吳承恩評定的那樣,修行了270年,還是一個愚翁,最終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西遊記中這個人270歲了還自殺,人的這一劣根性不知害了多少人

金池長老哭看袈裟

西遊記中這個人270歲了還自殺,人的這一劣根性不知害了多少人?哪一劣根性?貪婪!原來,為了貪穿唐僧的錦襴袈裟,金池長老這老和尚不僅老淚縱橫,夜不能眠,挑燈夜看,甚至嚎啕痛哭到二更天還不止。最後,為了長久佔有錦襴袈裟竟然要放火燒死唐僧師徒。真是貪慾一起,老和尚也瘋狂!這一把火不僅燒掉了自己多年經營的觀音禪院,更奪去了金池長老270年的壽命。貪婪,真是人性的癌症。人的這一劣根性輕則使人失去大好前程,重則丟掉性命,更是連累家人和坑害國家。

應該說金池長老確實枉活二百七十歲,作為一個修行人一直沒有修掉人類的這個劣根性。從茶具這個小小的細節,吳承恩就暴露了他的這一人性弱點。他貪袈裟已經不是一年兩年了,珍藏了七八百件,可以說是一直在貪,已經滑的很深,養成了貪的習性。而且已經影響了他的弟子,於是弟子中兩個代表廣智和廣謀就來出主意,通過殺或者燒等惡行來強取袈裟,把貪性推向罪惡的極點。尤其重要的是,整個禪院並沒有一個人來阻止的,可見這個禪院已經養成貪婪之風,因此,對此深惡痛絕的吳承恩要燒掉它。

西遊記中這個人270歲了還自殺,人的這一劣根性不知害了多少人

朱元璋

歷史上有多少人被貪婪奪去性命,沒有人統計過。據明朝歷史資料記載,僅朱元璋時代就殺死貪官達十五萬人之多!朱元璋在位31年,平均一年殺死近五千人,不能不讓人觸目驚心。為了反貪,朱元璋甚至發明了野蠻的“剝皮實草”酷刑,就是把貪婪者的人皮剝下來,填入草,做成人皮草人,擺放在貪官原來的衙門,用來警示後來者。號稱明朝第一猛將的藍玉,雖然是朱元璋的義子,就被執行了這種酷刑。因此,明朝初期,基本改變了元朝末年形成的貪腐之風。貪婪是人類最痛恨的人的劣根性之一,因此對貪婪者的懲罰也最無情。

西遊記中這個人270歲了還自殺,人的這一劣根性不知害了多少人

他們從輝煌走向階下囚

讀西遊,悟人生。要記住吳承恩的苦心,他在金池長老故事的末尾作詩勸解人們:廣智廣謀成甚用?損人利己一場空!不能不令人掩卷深思。人的智慧是用來弘揚正能量的,否則,只能是玩火自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