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看完它,你就知道為什麼字典裡拒絕收錄這個詞了

2012年,《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發行,詞典中收錄了大量的網絡熱詞,而“剩女”一詞卻並未被收錄其中。當年網友對“剩女被拒”提出了種種疑問,而我想七年後上映的這部紀錄片,可以很好地詮釋當年為何詞典拒絕收錄“剩女”一詞。

《剩女》是由兩位以色列女導演希拉·梅達利亞與莎什·什拉姆歷時四年聯合制作的,紀錄了2015年至2017年間,3位中國大齡未婚女青年面對婚姻的態度以及因未婚帶來的各方壓力。

《剩女》:看完它,你就知道為什麼字典裡拒絕收錄這個詞了

這部紀錄片最大的特點便是真實,用豆瓣網友的話來講,這部紀錄片過於真實,甚至引發不適。

在這個手機自帶濾鏡功能的時代,如果不是事先看了影片簡介,看過正片後很難相信它是在最近幾年拍攝的。紀錄片的畫面上幾乎沒有任何的修飾,主人公臉上的瑕疵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沒有複雜的轉場鏡頭,沒有帶節奏的旁白,有的只是白色字幕與旋律簡單的背景音樂。

在畫面上,兩位導演看起來似乎“不太走心”,但在選擇紀錄片的主人公上,卻下足了功夫。經過漫長的選拔,兩位導演鎖定了三位“剩女”,她們無論在性格、自身條件、家庭背景上都具有代表性,也正是因為人物頗具代表性,才可以在短短的85分鐘內儘可能客觀地展現“剩女”的真實狀態。


真正的“剩女”到底是怎樣的?

《剩女》的導演雖然是兩位以色列人,但這卻並不是她們合拍的第一部中國題材的紀錄片,此前兩人曾合拍過有關戒掉網癮的紀錄片《網癮》。也正因為她們是外國導演,所以拍攝內容並沒有因為當今社會的輿論導向而有所側重。

在她們的鏡頭下,大齡未婚女青年並不都是《歡樂頌》中的Andy,社會精英,不食人間煙火;也不都是《我叫金三順》中的金三順,最後嫁得高富帥,結局幸福美滿;更不是《咱們結婚吧》中的楊桃,有著高圓圓一般的顏值,她們只是普普通通的女孩子,只不過在三十歲左右還沒有結婚罷了。

《剩女》中的三位主人公,在“婚姻市場”中,都有著自己的優勢和劣勢。

《剩女》:看完它,你就知道為什麼字典裡拒絕收錄這個詞了

第一位主人公,邱華梅,律師,相貌平平。在公司,她自信幹練,在農村老家,她挽起褲腿下田幹農活。面對婚姻,她一邊戰鬥一邊撤退,嘗試著通過各種方式尋找另一半,但卻因為不想向對方向生活妥協,屢次失敗而終。

《剩女》:看完它,你就知道為什麼字典裡拒絕收錄這個詞了

第二位主人公,徐敏,電臺播音員,是一個笑起來很好看的姑娘。面對婚姻,她一直保持著積極的態度,對於另一半除了有自己的要求外,母親的意見對於她來說也尤為重要。

《剩女》:看完它,你就知道為什麼字典裡拒絕收錄這個詞了

第三位主人公,蓋琪,大學教師,出生自書香門第。父親的疾病與早逝令家庭負擔加重,為了不讓母親擔心,她選擇了妥協,晚婚生子,嫁給了一個比自己小,在同城工作的農村男子。

影視劇中,似乎所有的剩女都找到了自己的Mr.Right,嫁給愛情,結局圓滿,但現實生活中卻並非如此。拍攝期間,邱華梅與徐敏並沒有找到合適的伴侶,而蓋琪因為責任,選擇嫁給了一個“合適”的人。


“剩女”家人的真正態度到底是怎樣的?

原生家庭是給予剩女壓力最直接也是最大的一方。

《剩女》中,對於邱華梅和徐敏的家庭,態度紀錄的更多一些,而兩個家庭面對家有“剩女”的態度有著相似之處,那就是希望她們可以儘快地成家。

邱華梅坐了幾個小時的長途汽車,滿心歡喜地回到老家探親,卻沒成想一進家門就慘遭批鬥。邱華梅的不將就,在家人眼裡就是“讀書讀傻了”“讓家人不放心”,爭辯不過家人的邱華梅趴在窗臺上,流下了委屈的淚水。

《剩女》:看完它,你就知道為什麼字典裡拒絕收錄這個詞了

邱華梅所經歷的,可以稱得上是名場面,對於大多數情況類似的女孩來說都不陌生。每年春節返鄉,面對家人軟硬兼施的催婚,想爭辯卻不想破壞團圓的家庭氣氛,默不作聲心裡又很委屈。

邱家一共姐妹五人,邱父因為家中沒有男孩曾在村裡抬不起頭,被人家說“絕戶”。而對於在這樣一個仍然存在著封建思想的村子裡住了大半輩子的邱父邱母還有幾個姐妹來說,邱華梅的前衛思想實在很難被接受,她的家人認為結婚才是歸宿。雖然邱華梅在北京有著體面的工作和不錯的生活條件,但是在家人眼裡,她依舊是不幸福的,是需要被人惦記的。對於她的家人來說,似乎找一個什麼樣的伴侶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她必須要有一個伴侶才可以令人放心。

面對家人的催婚,邱華梅的想法非常的理性,雖然她不認同家人對幸福的定義以及催婚的做法,但她認同家人的出發點是希望她幸福,所以她一直在家人和自己之間艱難地平衡。

比起邱華梅的家人,徐敏的母親對於女兒的擇偶把控就比較嚴格了。徐敏母親對待女兒婚姻的態度,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很多獨生子女父母對待子女婚姻的態度。

徐敏是獨生女,從小就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父母為她提供了良好的生活與教育條件,但同時她也是被寄託了希望的一代,徐母對她的控制力非常的強大,一切希望徐敏按照她的要求來做。

徐家有著北京戶口,在北京也有車有房,所以徐母要求女兒找一個工作體面的北京人作為伴侶。

其實成年後,徐敏也像其他女孩一樣,對愛情充滿著渴望,也曾嘗試著與男孩子交往,但卻因為母親的反對結束了關係。從小到大,母親對徐敏強大的控制力,令徐敏對母親心生不滿,也導致她產生了一些心理障礙。

《剩女》:看完它,你就知道為什麼字典裡拒絕收錄這個詞了

我與徐敏算是同齡人,身邊有很多朋友和她的情況非常類似,父母一方面催促著儘快成家,一方面又為孩子的擇偶標準制訂條條框框,令年輕人不知所措。

大多數獨生子女的父母對孩子的保護欲極強,他們這輩子將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培養子女上,傾盡全力將孩子送進名牌的大學,為孩子買車買房,他們不放心也不甘心自己精心養育的孩子就被一個條件不如意的人領走,一邊希望孩子儘早成家,一邊又不願降低標準,因此也就產生了這個具有時代感的矛盾。


妥協還是不妥協?

《剩女》開篇第一個場景就是邱華梅和一個婚戀平臺的顧問的對話,對話中婚戀顧問不停地表示邱華梅在婚戀市場中的價值不高,但邱華梅卻一直不卑不亢地堅持著自己的立場。

邱可以說是片中最積極也是最糾結的一個,她一邊想盡快解決婚姻問題讓家人放心,一邊又不想違背自己的意願,她嘗試過各種相親的方法,甚至去過相親公園,但最終她還是沒有說服自己,改變初心。在紀錄片的最後,她並沒有脫單,而是選擇出國深造。

與邱華梅的堅持不同,在面對婚姻的問題上,蓋琪選擇了妥協。

片中紀錄蓋琪的內容比較少,但她卻是在拍攝期間變化最大的一位,不僅結了婚,還生了寶寶。她和她的結婚對象在旁人眼中條件並不是那麼匹配,但她卻在一次分享會上這樣評價婚姻:我沒有說婚姻是一個成功的結局,我只是說階段性地看來,我現在很快樂。我這樣對比我的生活,我說在我沒有結婚之前我的生活很有趣,就是很interesting,很豐富,然後結婚之後的生活呢,沒那麼有趣了,很多時候真的很無聊,但是更幸福了,更美好一些。

《剩女》:看完它,你就知道為什麼字典裡拒絕收錄這個詞了

很多的大齡未婚女青年都會有同樣的疑問:到底是找個差不多的人就嫁了,還是繼續等待那個對的人?

看過《剩女》後,我想你心中就會有答案了。

邱華梅選擇繼續單身,她努力工作、下班後和好友聚餐蹦迪,生活充實精彩,不需要去改變自己迎合他人,但卻會在面對家人時心裡會有愧疚感。

蓋琪選擇了嫁給合適的人,給了母親一個交代,但日子似乎有些過於平淡。

每一種選擇都是人生,沒有對錯,所以最好的選擇便是遵從你的內心,並欣然地面對自己選擇帶來的一切。

按照大多數人的理解,《剩女》應該講述的是沒有結婚的女性的故事,但導演卻選擇了一個結了婚並且生了小孩的主人公進行拍攝,這恰恰說明了,“剩女”不是一個絕對的概念。

《剩女》:看完它,你就知道為什麼字典裡拒絕收錄這個詞了

拍攝期間,主人公蓋琪結婚生子,恰恰說明了大齡未婚的女孩們並不是被剩下的,只不過在某一時刻,她們選擇了單身的生活方式。

後來,有網友找到了片中邱華梅的社交網絡,她現在已經移居德國並且結婚了。所以,結婚本來只是一種生活方式,人們不應該糾結它的時間節點,更不應該將它作為批判一個人的依據。

剩女這個詞不會被詞典收錄,因為沒有一個女孩子會被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