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郵大漲是好機會嗎

中國郵政於日前公佈了2019年7至8月紀特郵票發行量,總的感覺還是偏大,並且還不是一般性的偏大,這種情況在套票上尤其如此,小型張要稍微好一些,但也沒有好到哪裡。無論是套票還是小型張的發行量都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態,小型張的溢價幅度偏高的問題,並非主動性買盤所致,而是有意控制貨源的緣故,其價格與其發行量似乎並不匹配。

雖然2019年小型張和小版張在前期出現了翻番行情,從表面上來看是行情,而從實際效果來講就不是什麼行情了,非要說有的話,那也是自拉自唱的行情,因為政策擺在了哪裡,不發動一點行情實在說不過去,其行情的價值和作用也就大打折扣了,這也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從“中國剪紙(2)”“吳冠中作品選”這兩套郵票上市之後的打折,就等於最明確地告訴了發行部門、集郵者和投資者,新郵的發行量還是偏大,還有進一步較大地減量的餘地,要說這個餘地有多大,至少認為能達到200萬套以上,甚至更多。

因為現在的新郵的發行量就等於存世量,這就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壓縮了新郵的生存空間,在沒有生存空間的情況下,大面積大幅度打折的新郵隨處可見,就是這種情況的真實反映。

由於新郵的連續性減量,已在較大的程度上遏制住面值為1.2元的新發行的單枚套票的頹勢,並且還出現了幅度不小的溢價,比如說新上市的“人造衛星”郵票套票就是這樣,整版撕口套票成交價達到了5.8元,套票成交價為4元,這麼高的溢價在以往的同類郵票是見不到的。現在仍有不少面值為1.2元的單枚套票深幅打折,比如說“記者節”“扶貧日”等郵票。

新郵大漲是好機會嗎

“拜年”小版張

光有新發行的面值為1.2元的單枚套票高溢價那是遠遠不夠的,況且面值為1.2元的單枚郵票在新發行的郵票中所佔的比重並不高,其他絕大多數都是多枚的套票,比如說“吳冠中作品選”郵票每套8枚,面值為9.6元,類似於這樣的郵票,如果還是保持著將近800萬套(發行量為780萬套)的發行量,顯然是無法向集郵者和投資者交代的。

新郵的發行量不能搞一刀切,而要因題材、面值、枚數、時間、趨勢等因素綜合而定,隨時調整新郵的發行量,其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確保高面值多枚數新郵不打折,並且還能有一定的溢價,比如說20%或者30%,讓集郵者和投資者看到基本的希望才有說服力。

要不然新郵減量也就成為了一種擺設,降低了政策效應,那就得不償失了,實際上這種情況早就存在了,大家都心知肚明,對於這一點,發行部門或許比誰都清楚吧。“中國剪紙(2)”“吳冠中作品選”郵票上市首日的打折,就等於發出了這種警示。

這種警示或者說預警,其實,並不是第一次發出,而是早就如此了,因為在編年郵票中大幅度打折的品種比比皆是,就是面值為1.2元面值的單枚套票都未能倖免,甚至其打折幅度更大,那些沒有題材支撐的品種更是如此。既然這種警示早就非常明確地發出了,而且是持續性地預警,發行部門還是靜而不動,從哪個方面看都是有問題的。

市場是一面最為直接的鏡子,一切都可以在市場中得以反映,有的時候可以能是積極的,有的時候可能是消極的,有的時候可能是無形的抗爭,有的時候可能是有形的鼓勵。

“人造衛星”郵票的暴漲同2019年小型張和小版張的翻倍行情如出一轍,並不是什麼好事,因為“人造衛星”郵票的這種暴漲,幾乎封殺了進一步上漲的空間,也就等於失去了博弈的基本價值,2019年小型張和小版張現在就是這種情況,至少在目前還是這樣。

新郵大漲是好機會嗎

“人造衛星”郵票

新郵之間在市場中失衡的態勢非常突出,這種情況在生肖大版票中常年如此,在相當大的程度上破壞了生肖郵票在市場的基本博弈價值,將這種博弈價值降至為零,甚至出現了連續多年的負數,你只要看一看“丙申猴”“丁酉雞”“戊戌狗”“己亥豬”從最高價到最低價的歷程,你就能從中找到答案了,2020年發行的“庚子鼠”大版票又是如此。(周鳳遲)


新郵大漲是好機會嗎

“軍人運動會”郵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