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養?死葬?孰輕孰重?

清明節剛過去沒多久,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全國各地下令取消各類群體性祭拜掃墓活動,嚴防疫情反撲,大多采取網絡祭掃方式來進行。但也還是有不少的人,依舊會冒著風險參加了現場祭掃活動。尤其是祭拜習俗濃烈的一些農村和偏遠地區,更是不顧一切,畢竟“人死為大”!

看著這些人對祭掃活動的熱衷和急切,我內心暗自發問,興許人還活著的時候都沒這麼緊張過吧?為什麼人們總是在人去世以後方才悔悟生前自己的照顧不周,不孝不順,甚至忤逆?是做給旁人看,還是真的只是尋求內心的安慰,讓自己好過一點?

生養?死葬?孰輕孰重?


那麼,由此引發了一個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的問題:生養和死葬,孰重孰輕?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百善孝為先”、“人死為大”的說法,而且這些觀念沿襲至今,我想“百善孝為先”說的就是“生養”的事情,而“人死為大”說的就是“死葬”的事情。那到底是盡孝事大,還是喪葬事大?

生養?死葬?孰輕孰重?


生養

在我國的憲法、婚姻法中就有明文規定,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這是法律賦予每個公民的基本義務,既然是義務,就是不得不為之,這是必須要去做的事情。

在現實生活中,子女對自己的父母生而不養,老而棄之的案例比比皆是,在我們小區附近的一個超市旁邊,就常年露宿著一位年逾七旬的老太,不管是寒冬還是酷暑、颳風還是下雨,她都一直蓋著同一床被子,幾年了,靠撿些破爛換錢,靠附近好心的富人接濟,這麼久也從沒見市裡的收容站有人過來把她接走,每每散步經過她,總不時讓我想起我那去世有十餘載的祖母。

生養?死葬?孰輕孰重?


我的祖母是一個善良的人,聽母親說,還沒有我的時候,祖父就病逝了,那時她應該是40多歲,自己隻身一人,孤苦大半生,但生活對她而言,沒有什麼是過不去的坎。她堅韌的生活意志,也讓我從小耳濡目染,我的童年時光都是在祖母的陪伴和呵護下度過的。在我的記憶裡,祖母跟她的大兒子關係有隙,自然跟她的小兒子就比較親近,從小我也一直覺得她是我的祖母,我一個人的祖母。而她的小兒子,也就是我的父親,是個刀子嘴豆腐心的典型,一張快嘴就只顧著威風凜凜,也不論周遭人重傷與否,但他內心是懂得反思的人,在我的記憶深處,他是個懂得孝敬長者,可以託付一生的有擔當的男兒!祖母年邁,也幫襯不了什麼了,就想過上一個人的太平日子,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想什麼時候睡就什麼時候睡,在父親的應允下,祖母一個人住在老房子裡。雖然如此,她白天還是會每天過來看看有沒有可以做的事情,而我的父親,每逢圩日,逢年過節從集市買肉回來,都會切三分之一瘦肉親自給祖母送過去。這一幕,我從小看到大,偶爾是父親吩咐我給祖母送去,這時是我最幸福最開心的時刻。因為我總能看到祖母那爬滿皺紋的臉上露出會心的微笑,而我的父親,也因此而感到欣慰!

死葬

那年2010年,也就是我即將開啟創業生涯的一年,那年清明前後,我的祖母因年事已高,摔了一跤,吐了血,從此身體孱弱。在外工作的我,得知情況,毅然踏上歸程,看望我的祖母。回去當天,祖母是在伯父家臥床靜養,由伯母照顧,祖母看到我回來了,便要求回她老房子住,我便揹著她往老房子走。這是我第一次背起我的祖母,身體只剩皮包骨頭,猶如抱一捆乾柴,輕飄飄,手摸到哪都是尖尖的骨頭,多時間就好想哭。見到我,祖母的心情也好多了,精神狀態也很不錯。這張照片是祖母大病初癒我跟她的合影,也是唯一的一張合影!

生養?死葬?孰輕孰重?


同年教師節前夕,祖母再次跌倒在地,這次嚴重了,我回去守了她三天三夜,一開始還能意識清醒的喊了我一聲“阿弟”,不曾想這是祖母最後一次喊我。我一直在祖母身邊守著,生怕她醒來要喝水吃東西,可惜她再也沒能醒過來,直至她手腳漸漸冰涼僵硬,嚥下最後一口氣!9月9日下午14時,祖母走了,享年93歲!有那麼一刻,我的心輕鬆了許多,祖母到了仙逝的年齡,面對死亡,我們真的無能為力。我深深地知道,對祖母的奉養,對祖母的孝敬,對祖母的撒嬌……都將止於這一刻!

生養?死葬?孰輕孰重?


生養?死葬?孰輕孰重?


生養?死葬?孰輕孰重?


斯人已逝,留給活著的人,只剩下了回憶,對重情厚義之人而言,那是一生的瑰寶,我們曾經一起相親相愛,因為我們是一家人。想想祖母在世的時候,她真的那麼在意我每次歸來能給她帶什麼好吃的嗎?真的那麼在意我能給她多少零花錢嗎?我想最能讓她感到欣慰的,應該是我們這些作為後輩的,那份孝心。記得考上大學那年,臨去學校報到那天,祖母把5張嶄新的20元塞到我手裡,語重心長對我說“奶奶最疼你,姐姐們都沒給過這麼多”,寫下這句話,我哽咽了,眼眶溼了,依舊清晰的看到祖母當時對我說話的表情。頓時對自己偶爾莫名其妙的對祖母發脾氣懊悔不已!祖母一個人生活,父親為我們姐弟上大學負債累累,她就靠撿牛糞換點零花錢買點糖果零食什麼的,卻也總不忘留起來一些,等我從學校回來再跟我一起分享。在那個年代,拖拉機拉3車牛糞都換不來100元!我知道這些錢的分量,一直不敢亂花。直到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後的第一個冬天,我用自己賺來的工資給祖母買了一件新棉襖,祖母愛不釋手,就大年初一穿了一天,從此就收起來,說要等我結婚那天再拿出來穿!為此父親還拿她開玩笑,要是那不爭氣的六月天結婚,你豈不是要六月天穿棉襖來參加他的婚禮?逗得祖母笑不攏嘴!看著母親把棉襖一起放進棺材裡隨祖母去,心如刀割!為祖母守靈的那天晚上,我看到了,父親在房間裡一個人落淚……平日裡對她吆五喝六的,這一刻,他是真的難過,畢竟,這是生自己養自己的親生母親。我想祖母有此孝子孝孫,她走得欣慰,可以含笑九泉了。祝願我的祖母在極樂世界永不再有苦難……

生養?死葬?孰輕孰重?

這是我第一次親歷死亡,讓我對生命,對生活有了全新的認識。生養,是對死者生前心靈的撫慰,死葬,是對生者自己內心的解脫!人活一世,總不能只想著自己心裡好過,懂得犧牲的人,才會有福報,也只有懂得愛的人,才會真正擁有愛!

生活不會平白無故作出獎賞,也不會無端指責報復,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堅守孝義,崇德善老,是為人子該有的道義。生養,死葬,孰輕孰重?你心中該有桿秤!


分享到:


相關文章: